院舍性侵事件全港轰动 却未令智障人士得到更多保护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社会一直带着有色眼镜对待智障人士,对于智障人士的婚恋需求难以共情,相对亦未有在智障人士性教育方便投入资源及关注。然而,2014年发生在私营残疾人士护理中心“康桥之家”的性侵案便折射出性教育不足所造成的各种蝴蝶效应。
相关文章:谁在束缚智障人士的婚恋权利?
当年8月10日,21岁事主的母亲前往“康桥之家”探望时,一位院友向她展示院长张健华与其女儿疑似有不雅行为的手机短片。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之下才揭发事件。警方透过临床心理学家对事主录取口供,事主表示自己“不喜欢张健华”,因为张健华多次对她的身体进行侵犯。
专科医生则认为,若勉强要事主应讯,可能对其精神状况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对复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当事人不适合出庭应讯。律政司最终决定在2016年5月撤销指控。更令人气愤的是张健华早于2002年涉及非礼两名智障院友,却因事主口供出现矛盾而无罪释放。
出于传统文化的薰陶,华人社会对于“性”始终持保守态度,这保守背后,又为“暗黑的手”增添许多纵容的空间。如果特区政府始终不愿重视起来,建立完善的监察机制、大力推行不偏不倚的性教育,只会让纵容更加纵容,变相把智障人士推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境地。
那么,政府应如何推行性教育?东华学院医疗及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性治疗师邱贵生邱贵生半开玩笑地打比方:“像推行国安教育一样,全方位举行讲座,才能深入人心。”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96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2月20日)《性教育缺失造成蝴蝶效应 智障人士只能无声呐喊》。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第296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