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诸事周报》影评|一封献给新闻工作者的情书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美国鬼才名导韦斯安德逊(Wes Anderson)被誉为电影美学大师,作品的构图、布景、服饰、道具都一丝不苟,每出电影都恍如一场视觉飨宴;由令影迷惊艳的成名作《癫才家族》,到《小学鸡私奔记》、《布达佩斯大酒店》、《犬之岛》,尽见其幽默睿智。新作《法兰西诸事周报》(The French Dispatch)星光熠熠,早于康城影展首映已成为焦点。此片的剧情向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The New Yorker)致敬,可说是一封献给新闻工作者与印刷媒体的情书。

电影发生在虚构的法国城市Ennui-sur-Blasé,故事讲述与《The New Yorker》风格相似的《法兰西诸事周报》编辑团队,以及他们所撰写的精采绝伦报道。电影的画面赏心悦目,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帧明信片,由城市风光到室内场景都美不胜收。此片另一卖点是众星云集,如与导演合作无间的标梅利(Bill Murray)、狄达丝云顿(Tilda Swinton)、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法兰西丝麦杜文(Frances McDormand),当中更不乏奥斯卡影帝影后。

电影以杂志主编之死及杂志社随之结业为切入点,由杂志最后一期的首页讣文开始,电影化呈现艺文杂志的艺术韵味。据悉,导演少年时期就已经是《纽约客》的忠实读者,Bill Murray饰演的总编辑灵感源于《纽约客》赫赫有名的创刊编辑Harold Ross;饰演学运份子的添密菲沙洛米(Timothee Chalamet)的角色则受到《纽约客》1968年一篇有关“六八学运”的报道《The Events in May:A Paris Notebook》所启发。

杂志濒危,科网称王;由主编之死,到杂志之死,都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印刷媒体是否走到终点?如何才能开辟一条折衷的出路?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95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2月13日)《《法兰西诸事周报》:电影化的法式艺文杂志》。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95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

民主峰会:幌子之下的警示与契机

自选律师VS指派律师 哪种做法更符合司法公义?

投票率高低争拗“错重点”

政府应该开始为社会福利负上责任

两岸和平的愿景还能维持多久?

美国对台海战略辩论生变 局势主动权在谁?

币圈大佬赵长鹏传奇:在多国流浪的“华人首富”

加密代币成球会新宠 加深互动还是压榨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