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是否沦为“诉讼提款机”?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本港法援制度已设立五十年,随着近年社会事件频发,司法覆核和法援申请屡创新高,法援署也卷入了政治漩涡,有立法会议员更指法援服务遭到滥用,而法援署沦为诉讼“提款机”。不过,亦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数字升跌并不代表司法覆核和法援服务被滥用,而且,法援的酬劳一般低于私人执业的收费,过程冗长复杂,加上很多案件涉及政治,不少律师都不愿意接。

律师会前会长熊运信认为,近年法援服务之所以屡被批为“诉讼提款机”,主要源于2019年反修例风波。根据资料,截至今年8月,法援署就反修例的刑事案件共发出1,056张法援证书,当中涉及共311宗法援个案。更有声音指,很多已获批法援的被告会通过“612基金”拨款聘请第二律师代表。

负责监管法援署的法律援助服务局主席梁永祥曾回应指,对于刑事诉讼,只要申请人符合资产审查,法律援助不分种族,不分政治立场,只看资产数目。而基金为反修例示威者提供的第二位大律师,通常为工龄或经验较浅,未符合获委派法援案件资格的大律师,有关法律代表并非由法援署委派,不会为公帑带来额外负担......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95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2月13日)《法援不应沦为“诉讼提款机”》。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95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

民主峰会:幌子之下的警示与契机

自选律师VS指派律师 哪种做法更符合司法公义?

投票率高低争拗“错重点”

政府应该开始为社会福利负上责任

两岸和平的愿景还能维持多久?

美国对台海战略辩论生变 局势主动权在谁?

币圈大佬赵长鹏传奇:在多国流浪的“华人首富”

加密代币成球会新宠 加深互动还是压榨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