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团队:青少年因社会政治环境感压力 当局应加强辅导支援
新学年至今,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备受社会关注。虽然精神健康受不同复杂因素影响,但至现时为止,有关青少年处于政治生命事件(Political Life Events)所产生的压力及其对精神健康之影响的研究或讨论甚少。政治生命事件,是指一种处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下所产生的压力来源,有别于一般生命事件如升学、考试所引发的压力(Life Stress)。随着香港政治环境急速转变,究竟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否受到影响?本研究团队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及聚焦小组访问,尝试从政治生命事件、个人、人际及社区三个层面探索青少年之精神健康状况。
撰文:陶兆铭(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房澄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研究助理及博士生)及陈民彧(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生)
问卷调查最初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邀请各区中学参与研究,但因新冠疫情及学校停课令反应未如理想,只有1间中学同意参与。故此研究团队转为采用分层立意抽样法于全港5个原立法会选区各邀请1间中学参与研究,加上随机抽样的学校,最后共有6间中学参与。受访对象为就读中四至中六的学生,最终参与问卷调查人数为1,330人。
青少年多关注社会政治
少讨论及行动
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学生总体上关心香港的政治发展。58.7%受访者表示自己“稍多”(25.4%)、“颇多”(21.7%) 及“极多”(11.6% )关注香港的政治活动或事件。另外,有多达59.7%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稍多”(23.3%)、“颇多”(22%) 或“极多”(14.4%) 关注香港政治事件的新闻。
虽然受访者整体关心政治,但结果显示不少青少年未有实际参与行动。55.1%受访者表示自己“极少”(37.2%)、“颇少”(9.1%) 或“稍少”(8.8%) 曾经参与香港的政治活动或事件。同时,40%受访者表示自己“极少”(14.8%)、“颇少”(12.4%)或“稍少”(12.8%)透过面对面倾谈或社交媒体,主动与人讨论政治事件所引发的政治冲突。从数据可见,我们一方面应肯定青少年对政治的关注;但另一方面,我们应了解有何因素令青少年未有相应的参与或讨论。
政治事件与立场导致压力
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部份受访学生因政治立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特别是与家人相处上。虽然有54%的学生表示自己极少 (32.1%)、颇少 (11.1%) 或稍少 (10.8%) 因和家人或亲戚有不同的政治立场而感到压力,但也有27.6%的学生表示稍多 (12.6%)、颇多 (8%) 或极多 (7%) 感到压力。反而,受访学生与同学或朋友的相处上,因政治立场而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少,只有11.9%的学生表示稍多(6.6%)、颇多 (2.7%) 或极多 (2.6%) 因自己和朋友或同学有不同的政治立场而感到压力。
为更深入了解香港青少年处于政治生命事件所产生的压力,除量化研究外,研究团队亦邀请36位青少年进行质性访谈。透过运用焦点小组方法,团队尝试理解青少年处于政治生命事件的经历及回应,发现访谈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补充了量化研究的结果。
例如,有受访青少年表示如果在社交平台发表过有关政见的言论,有可能之后会被其他人回溯和谩骂,他认为“其实讲政见嘅话,一定有限制,我觉得无可能避免”,因此解释了为何数据显示青少年较少透过面对面倾谈或社交媒体,主动与人讨论政治事件。另外有受访者提到在现时社会环境下,“自己讲过嘅话变得更加谨慎”,“因为你唔知几时会讲错嘢,因为唔知几时会俾人罚,所有嘢都系unknown(不清楚)嘅时候,你乖乖哋讲嘢咁就安全啰”。从上述青少年的受访内容可见,他们认为现时社会上的言论空间因政治原因而收窄,从而感到压力。然而,也有受访者表示“因为香港都系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嘅城市啦……咁我觉得,唔同嘅意见系可以同时存在嘅,咁可能我哋就要珍惜呢一份仲有嘅自由啰”,可见不同青少年对于能否主动与人讨论政治事件有不同的理解。
半受访青年现焦虑抑郁
港府需面对了解回应
于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分析上,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学生的精神困扰状况令人担心,多达52%及41.9%的受访者出现焦虑及抑郁征状。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有关结果未排除可能因受新冠疫情而对学生精神健康的影响。此外,根据统计分析显示,青少年因政治冲突而产生的压力会增加精神困扰的程度,即因政治冲突而产生的压力愈大,精神困扰的严重程度愈高。然而,青少年参与政治生命事件的频密程度与其精神困扰并没有关联。
就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香港政府更深入了解青少年因政治冲突而产生的压力及精神困扰的状况,以制定合适的社会政策去帮助他们。于焦点小组访谈中,有参加者提到:“同别人倾诉嘅过程,起码唔驶压抑喺心里面”,因为“最少你都知道,有人同你一齐关心呢个问题。我会觉得,心情会冇咁沉重”。有见及此,我们建议有关当局强化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等所提供的辅导支援服务,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及早识别精神困扰与疾患的能力,以协助青少年获得适切的帮助。
本文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研究计划的部分结果,内容由研究团队撰写。团队成员包括陶兆铭(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房澄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研究助理及博士生)及陈民彧(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