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难不能共和平? 两伊如何从共同抗敌到反目成仇?
2014年至2017年间,ISIS肆虐多国,伊拉克与伊朗曾联手打击。其中,亲伊朗的民兵联盟“人民动员力量”(Popular Movement Force)立下汗马功劳,被伊拉克民众视为英雄,其组成的党团“法塔赫联盟”(Fatah Alliance)也在2018年议会大选中获得329席中的48席,成为第二大势力。
不过,在11月7日清晨,一架载有炸弹的无人机在伊拉克总统府上空爆炸,矛头直指“人民动员力量”,到底这个组织如何从反恐英雄变成施袭的“恐怖分子”?
暗杀事件的直接导火线源自上月议会选举结果。此前,亲伊朗的民兵联盟“人民动员力量”组成的党团“法塔赫联盟”(Fatah Alliance)也在2018年议会大选中获得329席中的48席,成为第二大势力。不过在上月10日大选中,由于反伊朗情绪汹涌,“法塔赫联盟”席位大减三分之二至17席。同时,高喊要抵御一切外国干预、呼吁由国家安全部队垄断武力的什叶派民粹教士萨德尔(Muqtada al-Sadr)席位由54席涨至74席,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也让民兵深感未来或被收编的危机。
本来,在美军2003年推翻萨达姆(Hussein Saddam)政权,结束了两成逊尼派阿拉伯人对六成什叶派长达三十五年的政治和宗教压迫后,伊拉克什叶派立刻翻身做主,并自然而然地倒向什叶派共主伊朗。特别是在2014年伊拉克面对ISIS威胁时,伊朗立刻派出海外部队“圣城旅”(Quds)相助,亲伊朗的民兵组织也整合为“人民动员力量”,成为打击ISIS的中流砥柱。当伊拉克最终在2017年战胜ISIS后,伊朗在该国影响力达到巅峰,民调机构“独立行政与公民社会”(IIACSS)的调查显示,当年七成伊拉克人对伊朗持积极看法。
那么,两伊关系为何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91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1月15日)《亲伊朗民兵涉嫌行刺伊拉克总理 两伊关系何处去?》。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第291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