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人民币”与“数码港元”的机遇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全球货币体系进入“区域化”和“数码化”的百年变局,国家早于去年8月中旬试发“数码人民币”,而香港金融管理局则于今年6月提出将会研究在零售层面发行“数码港元”(e-HKD)的可行性,以促进金融进化。

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强调,数码港元是重要的数码金融基础设施。这是“央行数码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下称“CBDC”)的一种,与比特币有相似的地方,但CBDC并非用以“投资”,而是为了“结算”。CBDC能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降低基于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敞口,甚至可以大幅改善跨境支付的痛点。例如国际结算银行有研究证明,使用CBDC进行跨境支付的话,支付时间将从原先的3至5天极速压缩至2至10秒,而中介成本也能够减少至少一半。相较于八达通、支付宝、转数快等,“数码港元”还能省却那些中介费用,而且能离线交易。

派发电子消费券的流程并不畅顺,大批长者因填错或填漏资料未能领取电子消费券,有不少市民聚集排队查询及重新交表。如果有了“数码港元”,情况将大大不同。(张浩维摄)

“数码港元”更具备“可编程性”,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例如今年初《财政预算案》上提出发放“电子消费券”,市民先在各电子平台上登记、经政府部门核实后再分批发放,需时两三个月;政府还规定这笔钱只能用于“消费”而不能“折现”,实际操作时却衍生了种种问题,消费者委员会截至上周已累计接获410宗与消费券有关的投诉个案。然而,如果是以“数码港元”来“派钱”,政府可以依靠程序设计这笔补贴的使用用途、期限,快速、精准地将这笔钱派给特定人群,毋需依赖网络和手机,便能在所有规定场景自由使用,犹如“现钞”;而且,登记、等候时间将会从几个月缩减至几天,投诉亦有望大幅减少。

而最大的商机还不是在零售层面,而是批发层面的数码货币——这正是香港从国际金融中心转型为“数码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88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0月25日)《货币体系百年变局 香港如何把握先机?》。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88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

网络虚假资讯泛滥 社会是时候严肃应对

陈同佳案了结以年计 死结在于玩弄政治的民进党

活牛如奢侈品 政府莫视为等闲

中共探索超越西方的民主模式 展开话语权争夺

欧盟正在推动印太战略自主

货币体系百年变局 香港如何把握先机?

“60后”官员密集上位成主力 中共省级党代会10月启幕

核融合研发竞赛升温 “人造太阳”发电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