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祀坑 科技考古刷新人类认知

撰文: 刘莉
出版:更新: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一场正在四川广汉市三星堆进行的考古发掘行动,是考古界一直所期待的,也已令整个网络热搜为之沸腾。
1929年春,家住四川红原县月亮湾附近的农民燕道诚父子在淘浚小溪时发现大批玉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自1934年以来,该处共进行了37次考古发掘。1986年,三星堆1号和2号祭祀坑成为震惊世界的大发现,许多出土器物文明程度极高。今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新发掘了六座祭祀坑,再次震惊世人。3月20日以来,三星堆的最新发现每一次“亮相”都牵动着各大媒体,并引起社交网络关注,目前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鸟型金饰片、青铜神树、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更多国宝级重器将陆续出土。

专家预测,此次将是三星堆祭祀区的一次重要发掘,出土的文物可媲美1、2号坑,并且还将有此前不曾出现过的器物。从官方公布的细节看,三星堆新出土黄金面具近300克,如此体量有可能成为中国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青铜纵目面具等出土文物因造型夸张,甚至让不少网友怀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祭祀坑首次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并在样土检测中多次发现丝绸蛋白,证明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王国已开始使用丝绸,而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时代,中原先民已经学会用蚕丝织物,蜀地三星堆此次发现了丝,是否意味着当时与中原之间已存在“丝绸之路”,亦引发了广泛讨论。

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中挖掘出的巨大金面具残片。(微信@国家文物局)

最新发现为何令举世瞩目

三星堆遗址东距四川广汉市七公里,南距成都约40公里,因当地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称,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古迹。

1986年于中国考古工作者而言,是成果丰硕的考古大年,广汉三星堆1号和2号祭祀坑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在这一年的3至6月,四川大学考古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发掘行动,考古揭露面积达1,325平方米,为历年之最。但在这次本有所期待的联合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并未找到祭祀坑,反倒是在同年7月18日,三星堆当地的砖厂工人在取土做砖坯时,无意间取得历史性的考古突破。

2018年11月13日,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的戴金面罩铜人头像。该文物属于商代,由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系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视觉中国)

以此为契机,中国考古工作者连续发现两个古蜀人的祭祀坑,发掘出许多世所罕见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出土了金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玉边璋、玉牙璋等国宝级文物,以及青铜兽面具、黄金面罩、青铜太阳轮、跪坐人像、青铜人身形器、青铜大鸟头等珍贵文物。

上文节录自第258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29日)《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祀坑 科技考古刷新人类认知》。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8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港人该怎样调整“仰视西方”视角? 新疆问题折射出的平视外交观

中央重塑从政规则 泛民政党何去何从?

歧视、套丁、土地房屋 重重隐患下的丁屋政策

当西方心理学遇上东方佛学 疫下悟道 探寻心灵慰藉

从亚洲富豪到亚裔歧视 新“东方主义”之风吹向何方?

从瑞士禁蒙面法说起 “同化合流”抑或“多元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