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问题折射出平视外交观 内地不再“崇洋” 港人如何自处?
从欧盟、美国、英国、加拿大上周一(3月22日)联手以新疆人权问题制裁中国,引发后者即时强力反制,再到H&M、Adidas等跨国品牌被揭发出以“强迫劳动”为由拒用新疆棉花,激起内地民众集体抵制,新疆治理问题成为上周的舆论焦点。该议题之所以能引起中西方如此激烈交锋,正反映了双方在治理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也透视出中国官民对西方的视角转变。
观乎中国官方的强力回击及民众的自发抵制,这已不能以“战狼外交”或“民族主义狂欢”等简单概念去理解,其所实质体现出来的是中国上下对治疆模式的大体认可,同时拒绝接受西方将自身标准当作唯一是非对错准绳、并据以制裁他国的做法。
这意味着,无论是内在心态,还是外在姿态,中国已能“平视”西方,而非像过去般不知不觉地擡头“仰视”,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因而愈发要求西方尊重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在此愈加明显的变局中,处于中西外交风波之中、却与内地有不同历史背景的港人,显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中对西的视角。
上周一,当中方在中美会谈时掷地有声的“平视外交”引发的余震犹在之时,欧盟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党委副书记张君正等四名官员及新疆建设兵团发起制裁,英加美随后跟进。此前,中国正与欧盟代表团商议来访新疆的行程,不过,欧盟坚持要探访被定罪入狱的维吾尔族学者土赫提(Ilham Tohti),中方则指这种要求“恕难接受”,导致计划3月16日触礁。对中国来说,欧盟在未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便施加制裁,反映了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
因此,中国当天就宣布反制裁,名单包括十名常在新疆和香港等议题上鼓动制裁中国的欧洲议员及学者,以及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等四个实体。外交部副部长秦刚当天深夜召见欧盟驻中国代表团团长郁白(Nicolas Chapuis),提出严正抗议,次日又召见英国驻中国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表达谴责。即使欧洲议会批准《中欧投资协议》的议程因此暂时脱轨,中国外交部也强调“是欧盟挑衅在先”,拒绝让步。中方后在上周五(3月26日)对英国发起对等制裁,名单包括九名对华鹰派英国保守党议员,以及保守党“中国研究小组”等四个实体。
上周一,当中方在中美会谈时掷地有声的“平视外交”余震犹在之时,欧盟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党委副书记王君正等四名官员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发起制裁,英加美随后跟进。此前,中国正与欧盟代表团商议来访新疆的行程,不过,欧盟坚持要探访被定罪入狱的维吾尔族学者土赫提(Ilham Tohti),中方则指这种要求“恕难接受”,导致计划3月16日触礁。对中国来说,欧盟在未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前便施加制裁,反映了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
因此,中国当天就宣布反制裁。
上文节录自第258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29日)《内地走出“仰视西方”心态 港人如何自处? 新疆问题折射出的平视外交观》。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