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记忆记忆】全民善忘的时代 记忆绝非徒劳

撰文: 廖伟棠
出版:更新:

全世界都在说“算了吧,忘了就好”的时候,俄罗斯人总是执拗地要你记着,记着曾经在世的一切,无论是幸福抑或不幸,无论是不义还是光荣,无论是名流或者庸夫。一直都好奇,俄罗斯为什么是一个盛产回忆录的国度?尤其是那些“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革命的起义者)的妻女、诗人的遗孀、没落贵族的幸存者……他们留下的皇皇巨著细细记录着大时代每一个角落的悲欢离合。也许是因为严冬漫长的无聊时间太多,更可能是因为太多的苦难和爱恨充塞于胸,不吐不快。

俄罗斯人如此,犹太人如此,俄裔犹太人更加如此。玛丽亚.斯捷潘诺娃,一个犹太人、当代最富盛名的俄罗斯女诗人,便执意记忆家族过去一百多年的小历史,以反抗那个大时代的巨轮。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记忆记忆》——但它和前述那些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本关于回忆录的回忆录,正如书名所示:它是关于记忆的记忆,甚至渐渐变成一本“反记忆”、“后记忆”的实验文本。

俄罗斯人为什么那么爱写回忆录?斯捷潘诺娃在书中第161页道出答案:“没过多久,所有人都开始回忆,仿佛眼看着零落成泥的过去必须立即记下,否则便会随风而逝。蓬头垢面、匆匆忙忙、酷似运送旧家具车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意外地变成了回忆录时代。在旧世界轰隆关闭的盖子之下,一切记忆和被取消之物都原封不动。”——意外吗?并不,这段话是回应本书最大的一个潜在主角、诗人曼德尔斯塔姆(Осип Мандельштам)“要将过去推开”的任性。

曼德尔斯塔姆后来的悲惨结局(成为被苏联“取消之物”死于远东流放地),因着他的遗孀娜杰日达著名的回忆录,全世界都知道了。曼德尔斯塔姆的同代人呢?那些比诗人更接近时代的微尘的、老照片上面目模糊的人呢?本书不但想抽丝剥茧地追寻他们的命运,更想探讨这种追寻对于浩大虚无的世界本质来说,有何意义?(节录)

《记忆记忆》;作者:玛丽亚.斯捷潘诺娃(俄罗斯);译者:李春雨;出版:中信出版社(北京);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上文刊载于第257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22日)《<记忆记忆> 全民善忘的时代 记忆绝非徒劳》。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7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 动一场特区治理大手术 从清除“房地产癌”开始

把握疫下契机 推动医疗科技产业化

电动车十年目标仅达一成 暴露政府三大施政弊端

香港开埠180年 回溯时代变迁

植物奶经济来了? 素食与环保趋势夹击美国奶农

山客爆林踩线 山野不复原貌 行山风气炽热 新手涌现垃圾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