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加密艺术品来袭 淘汰艺廊拍卖行 还是投机泡沫?
最近艺术界对“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兴致盎然,会否意味传统艺术市场若不像佳士得(Christie's)般变法—破天荒为数码藏品竞标并天价成交,那就会被NFT取代?
艺术数据分析资料库Artnome创办人Jason Bailey指出,业界一直依赖实体活动,例如艺术节及现场拍卖,“这种做法数十年来运作良好,适用于婴儿潮一代(boomers)……但是,年轻世代的价值观有别,他们更喜欢讲求包容、去中心化和数码原生体验的品牌。如果佳士得和其他拍卖行只视区块链(blockchain)和NFT为一种潮流,而非艺术品市场的未来方向,那么,他们将错过联系新世代的机会。”
拥有传统艺术训练的NFT画家Trevor Jones甚至大胆预测,NFT可能会引致屹立已久的传统艺术市场消失:“目前数码艺术市场尚在热身阶段,不久将来可能会接管估值约670亿美元的(实体)艺术市场。如果传统艺术市场、艺廊和拍卖行没有作好准备,预料十至十五年后会被淘汰。”
艺廊策展人将“寿终正寝”?
不过,有些艺术从业者认为,传统艺术生态不会就此消失。网络艺术平台及艺术家联盟FELT创办人Mark Sabb也不同意艺廊不转投NFT怀抱就会倒闭,他指出很多收藏家同时购入实体艺术品和NFT作品,而且不同创作各有不同的欣赏方式,“最终我们可能看到蓬勃发展的NFT空间与传统艺廊并存。”NFT艺术家Beeple认为,即使NFT或数码艺术兴起,传统艺术专家仍有其角色:“观众渴望有人过滤‘杂讯’,展示真正高质的作品。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艺廊或(实体)策展的末日。”
然而,历经2018年加密货币圈的寒冬,或者会令人怀疑,从中衍生的NFT能否站稳阵脚。艺廊bitforms gallery创办人Steven Sacks批评Beeple天价般的数码艺术品纯粹是炒作。艺术品销售网站Artsy行政总裁Mike Steib质疑,Beeple的成功在于新鲜感和网络人气:“如果拍卖行卖的是受欢迎程度排第27名的第520版作品,收藏家还会不会这么亢奋?”
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创办人Duncan Cock Foster估计,当比特币(Bitcoin)愈来愈受到主流接受,加密艺术也有此趋势:“比特币起初只是科技怪杰收集的资产,现在连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也接纳。随着大家对这概念更熟悉,将来也许会看到艺术机构收藏NFT。”事实上,一些艺术家抱持比特币散户的“怕走宝”(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态。曾参与电影《哈比人》及电玩《Halo》的概念艺术家Ben Mauro最近高价售出NFT作品,他坦言这多少因为几年前错失了买入比特币的时机:“比特币在金钱上的效力也会出现于艺术界。我错过了一次,今次不会了。”
不过,不少NFT参与者承认市场不乏投机份子,甚至包括他们自己。NFT投资者Nate Hart早于2017年涉足市场,见证不少NFT大幅升值。他分享转手获利的经验:“当时有点被吓到,感觉很不真实。我只是在‘对的地方、对的时间’碰到运气,当然也冒上风险。虽然NFT空间增长不少,可是我认为这只是泡沫。”
何况,NFT的机制也非滴水不漏。漏洞在于,并非所有NFT都会在铸造过程中确认该用户是作品的原创者。近来加密艺术圈发现盗窃及挪用情况一再出现。著名Pokémon插画师RJ Palmer、电玩概念艺术家Darek Zabrocki在Twitter发现,大量垃圾(scam)帐户盗用他们在帖文分享的画作并制成NFT出售。
随着近年愈来愈多人参与NFT,部份人觉得情况似曾相识。NFT收藏家WhaleShark估计:“目前99%项目在二、三年后有可能消失,情况类似首次代币发行(ICO)。”区块链软件公司Cosmos的首席开发人员Billy Rennekamp提醒:“在2017,年我们有过相似的经历。现在间间艺廊都在讨论NFT、个个蓝筹艺术家都在考虑。但是风险太大,当价格下跌,参与NFT甚为高危。如果说我们将经历另一次的牛市或熊市,我并不意外。”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56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15日)《“互联网画廊”来袭 艺术市场汰弱留强》。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