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的“绿洲”
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中美磨擦不断升温。继华为的5G网络之后,社交媒体及影音平台WeChat和TikTok成为被封杀的对象。美国官方所持理由是这些都并非“干净网络”(Clean Network),令美国人民的私隐及美国企业最敏感的资料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然而,亦有分析认为此等社交媒体及影音平台的用户主要是亚裔人和美国本土年轻人,皆非总统特朗普的票源所在。因此,封杀行动除了具挑衅意味,在现实政治上亦有其需要。因为一旦封杀成功,反对力量将不能再通过此等网络平台进行不利于特朗普的政治动员。
上述分析无论有多真确,起码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网络平台扮演的政治角色愈来愈重要。正如特朗普本人,主要依赖Twitter发放讯息和进行政治宣传。他甚至不惜经常与传统媒体开火,贬低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价值,绕过他们来建立自己的传播渠道,从而掌握舆论战中的主导权。相信没有谁比得上特朗普,更加深明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美国作为代议制的民主国家,政治事务主要委托政党和专业政客代理。一般人民即使具有很高的公民意识,通过数年一度的选举投票,已能相对(亦只能是相对)有效地反映意见,用不着经常投入在政治活动之中。日常生活因而可被释放出来,用作谋取个人利益和事业发展,又或进行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的公民社会活动。换句话说,完善的政治体制令政治博弈的交易成本减至最低。
相比之下,在民主体制仍未发展起来的地区,由于政治游戏规则尚未成熟,不同持分者、尤其是政府与人民之间,便难有清晰明确的互动模式,甚至要借助体制外的政治动员,才能相对(亦只能是相对)有效地反映意见,连日常生活亦会变得较政治化。由此往往衍生出更大的矛盾和冲突,令不同势力愈行愈远,政治分歧无法拉近。换句话说,是政治体制的缺陷,令政治博弈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然则,网络平台又扮演着怎样的政治角色?在民主体制下,由于新闻和言论自由皆受保障,无论官方或民间皆可各抒己见,各自表述。相比之下,在没有民主体制的地区,新闻和言论自由皆不受保障,传统媒体往往需要自我设限,只能局部甚至完全无法扮演舆论监督的角色。
上文节录自第22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24日),文章原题《网络政治参与的“绿洲”》。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