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来】疫苗竞赛白热化 供应挑战正在后头
虽然至今仍未有任何核准予人类使用的mRNA疫苗,但当前的疫情给予了它一次宝贵机会。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其mRNA疫苗从研发到3月16日展开第一期临床试验,仅花了63天。Moderna已于上月27日展开第三期临床试验,共3万人参与。同一天,美国药厂辉瑞(Pfizer)与德国BioNTech和中国复星医药合作的mRNA疫苗也宣布将在美国、巴西及其他几个国家进行第三期试验。
这些疫苗的研发之所以进展快速,在于它们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疫苗。mRNA疫苗要注入的并非病毒或其蛋白,而只是制造这些病毒棘蛋白的遗传指令。这些新疫苗平台一经证实安全,开发者只须因应不同病毒改变DNA或mRNA的编码即可,所以,理论上可以更快制成接受测试,还可以更灵活和持久地对抗容易突变的病毒。美国畸形儿基金会医疗及健康总监Rahul Gupta认为,这也可能从此改变其他疫苗的生产方式,“我们可能正要见证一项百年未见的新技术诞生。”
科研或许只是这场疫苗竞赛的第一回合。即使能够证明疫苗有效,要向全球生产、供应和分配疫苗,可能是更大的考验。
首先,药厂须先生产足够的疫苗成份。他们都正致力扩充规模和加快脚步。例如杨森制药正在研发的疫苗可使用与它生产伊波拉疫苗相同的生物反应器,但规模扩大至90倍。有些开发者需因应其疫苗而引入新工具。例如Siwik说,配制mRNA疫苗需要一个独特的过程,因此,辉瑞正与其供应商一同设计新的机器,并调整其工厂以安装这些所需设备。
生产最后一步是所谓“填充和完成”,即是将疫苗注入到一个个玻璃小瓶,然后封口和检查。德国玻璃生产商Schott正释放工厂生产力,将愈来愈多生产线转到小瓶。该公司已计划在各个层面共投资3.2亿欧元,包括更多工厂机械。
之后,药厂要找处理药品经验丰富的物流供应商,将疫苗运送到分销商或直接运送至医疗服务供应者。面对生产和运输上的庞大规模,加上疫苗研发进度和疫情下货运船期的不确定性,运输业者坦承他们未找到应对方法。货运代理商Flexport的空运关系全球主管Neel Jones Shah坦言:“没有一家公司能拥有端到端(end to end)的疫苗供应链。合作将尤其重要。”迈阿密国际机场的航空贸易和物流经理Emir Pineda也同意:“我不认为我们已经准备好,因为我不知道我们将面对什么。”
上文节录自第22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24日),文章原题《疫苗竞赛白热化 供应挑战正在后头》。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