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红线.二】做了二十年的校长:怕被投诉 现在当教师很难
过去一年,教育局曾九次向全港学校发信,明明白白地写下官方对学校如何处理社会运动的指示。教育界都说过去从未出现过如此频繁及言辞强硬的官方指示。这是一种施压吗?连领导官员也指出教育界不能成为“无掩鸡笼”,民间组织召集神秘调查员监察教师工作,学校的一举一动被放大。即使高举校园要远离政治,在社会高度政治化下,学校还是被卷进这场漩涡之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中学校长会主席邓振强眼中,老师的责任不是执行教育政策大方针,而是实实在在贴近孩子,解除他们的疑惑。
承接上文︰【教育红线.一】一句说话换来一封谴责信 被监视的教师们
矛头指向教育界
可以整顿言论,却易摧毁信任
“投诉宗数实际不算多,但看到整个社会的氛围,都是想把过去一年的社会乱象归咎于教育界。9月初,特首曾提出四大行动,包括邀请专家学者找出香港社会变化的原因和思考对策。正如我们教学生,是先有研究调查后,才有结论,那才是恰当的。”邓振强顿了顿续道:“但现在有部份官员在未有调查的情况下便有结论,要教育界去承担责任。过去香港社会都讲道理,都讲调查研究。但现在呢?对教育界却不是这样。”
避免校园政治化
非代表不能讨论政治
“学校是学习的园地,不是政治角力的场所。”这是杨润雄在去年12月向全港中小学发出的公开信中的话。邓振强说他也同意,特别是政治力量不应进入校园,原因是会造成无日无之的矛盾与冲突。但是,不让政治力量进入校园,不等于校园内完全不谈政治。正如邓振强当时引用孙中山的“政治是众人之事”作回应,两者之间有何分别?如何界定讨论政治议题与宣扬政治主张的分别?如果学生在过程中询问老师的政治立场,那会否变成“宣扬”?会否变成教育局口中所说的“失德”?
校园现思想禁区
因人人不知红线在哪
校园不该是个让人人勒住颈项的场所,对学生如是,对教师亦如是。他指出,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在高压窒息的空间工作及学习绝非好事。“有学生提出讨论政治议题,这会对老师构成压力。教师会考虑到与学生倾谈会否等于宣扬政治理念?是不是等于教师失德?因为(投诉)程序不清楚,案例不清楚,老师会惶恐,特别在这段时间,监察老师的可能是有势力、位高权重的人,而教育局接到投诉时便会说要严肃处理,老师就会担忧,这就不理想。这予老师的感觉是最好不要去‘掂’。”
我担心日后(教育局对教育界)只讲什么禁止什么不能,用‘不不不’的心态去看学生,便会当学生是制造麻烦的人。 如果教师队伍是同情学生的话,也可能会被打成是需要被整顿的一群。
上文节录自第223期《香港01》周报(2020年7月20日)《 不能教的“秘密” 教育红线缠绕校园》。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订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相关文章︰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封面报道】泛民初选结果为香港敲响警钟 要让“抗争派”成主流吗?
【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