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打入荷里活之路不通 中国文化输出还能靠什么?

撰文: 李照兴
出版:更新:

其实,中国公司也有想过建立像荷里活式的“电影王国”,但一直不成功。在全球上映的中国内地作品,远的有张艺谋的《英雄》(事实上,中国电影在美国不是绝无机会放映而是渠道有限,多只在小型艺术影院或唐人街放映,而非大院线发行),近者是《长城》、《流浪地球》和《战狼2》,其实主要是声势,票房甚低(远不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舆论影响力,票房当不计)。

承接上文︰坐拥千万粉丝网红李子柒 为中国文化输出另辟新路?

资本渗透:敏感时刻恐受阻

中国电影公司曾试过用另一策略,是转而投资美国公司,间或植入中国产品去营销,或如万达一样,并购AMC院线,或入股美国第一大经理人公司CAA。最为人所知的中国投资参与,却已走在超级英雄电影及科幻片水尾,如《环太平洋》(Pacific Rim,港译《悍战太平洋》)、《钢铁侠3》(Iron Man 3,港译《铁甲奇侠3》) 等,其勉强硬塞进中国元素的处理也被人诟病。

中国参与投资的《悍战大平洋》,因勉强硬塞中国元素而为人诟病。(《悍战太平洋》剧照)

这作为投资方的参与阶段中,中国电影公司的投入形式层出不穷,但基于外行人无法清楚这些投资是否带有创作上的影响,现在说中国资本的荷里活渗透,只能停留在资本层面。肯定的是,这曾经是个趋势,新的中美关系或会带来新改变。过往中国公司参与或合作出品、拥有较好口碑的,但可能一点中国元素(除片头影片公司名字)都看不到,如米路吉逊的《钢锯岭》(Hacksaw Ridge),以及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绿簿旅友》(Green Book)及《焦点追击》(Spotlight),最卖座的可就是《功夫熊猫3》。可见,所谓“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的电影资本往外路线,是否能达目的,其实无甚把握。

《功夫熊猫3》是拥有中国元素且卖座受欢迎的电影。(《功夫熊猫3》剧照)

最新一部由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作为中国协拍片(并非合拍),有香港安乐的江志强联合监制(相信想利用他在《卧虎藏龙》的全球发行推广经验),本来可算是美国制作,华人参与,主力讲中国故事又想兼要全球市场的大胆尝试,可是时间与意外就这么巧合,值此敏感时刻硬推的话,后果未敢乐观。

至于吹捧良久的中国科幻潮,特别是因《三体》的得奖,以及拟改成电影或电视版而吹得盛的中国科幻元年,在《三体》开拍一再落空,以及之前几部跟风科幻片如《上海堡垒》的失败,差不多已宣告结束,加上疫情改变了全球电影市场,通过电影去输出中国文化,可能短期内都行不通了。

上月由官媒发布的一篇《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提到《楚乔传》在南美哥伦比亚热播。(《楚乔传》剧照)

至于电视方面,中国不是全无表现,国产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在东南亚长期占有市场,但论全球范围普及性则还差很远。上月由官媒发布的一篇《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提到《楚乔传》在南美哥伦比亚热播,时装剧《在远方》在南韩播放等,也只能说是聊以自慰。

比对起Netflix时代,韩国制作已去到大幅领先亚洲地区的高水平,中国剧要追,恐怕极为艰难,更不用说Netflix已表明短期内中国不是重心发展区。此前Netflix破天荒购入的国产剧《白夜追凶》,也只不过是部中规中矩的试金石。

手游:隐秘的后来力量

不过,另一些输出方式正默默起动。不以“大作品”为决战场,改以迎合这小时代的小屏幕出征,转而通过文化贸易去作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话语争夺及长线渗透。一个不是主流但其实消费力庞大的例子会说明得更准确:中国手游。

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和游戏产品作为最有力的日本流行文化输出产业,早在中国未谈IP热前,已货真价实成为全球赚钱文化商品大生意,全球十大之中,比卡超、Hello Kitty、咸蛋超人、马里奥、少年JUMP就合共占五席,不单塑造了全球几代人对日本文化的爱好,对日本的正面印象,它更是一笔极可观的生意。试想像,这个市场空间的潜在商机,以及它可发挥的软文化输出可能。

《王者荣耀》的海外版《Arena of Valor》已在全球逾85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注册用户过亿。(网上图片)

事实上,中国的游戏公司已经在这方向下苦功,而且初有斩获。最新的贸易数字竟然显示,在手游这一块,中国与日本存在着“日中贸易逆差”,亦即日本机迷消费中国手游的交易,已比中国消费日本的为多(当然,手游不是日本最强项)。最流行的几款中国制手游作品,比如《王者荣耀》的海外版《Arena of Valor》已经在全球逾85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注册用户过亿。

手游的发展蓝图,希望是除做好玩家体验,还要制造中国特色的游戏世界,所以见到它们会陆续加入中国传统故事人物,比如加入了“东皇太一”一角,来自屈原《九歌》的天帝,据说《王者》推出此角色后,其名字被搜寻的次数大升。另一方面,是通过游戏和其他中国文化推广合作,如游戏中出现的长城和敦煌等,可通过游戏令玩家间接认识中国文化。

其他知名国产游戏还有《荒野行动》和《碧蓝航线》,在手游界也相当火爆,日本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都学起中文表达语。在《碧蓝航线》 这款游戏中,军事迷会发现,中国制的军备,如武直-10直升机和95式步枪,均成了可选武器装备。当然,在全球范围内,游戏经济还是日本天下,但手游似乎是中国的新可能。

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在iOS和Android下载量已突破十亿。(视觉中国)

腾讯也有版权研发部,做不少把动漫卖海外版权的生意,公告所见:“原创作品向东南亚、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进行合作授权,漫画作品达85部,授权动画作品达35部。”其他动画像《狐妖小红娘》和《一人之下》也在日本播出。虽然具体数据和真正影响力仍存疑,但可见到中国文创力争的海外年轻市场。

渠道为王:TikTok输出什么?

但论想低调也低调不了的,当属抖音的海外版TikTok。根据最新数据,TikTok在iOS和Android下载量已经突破十亿,显然这数字不包含中国内地下载量,它已成为近年全球下载次数最多的非游戏类应用,而且比起旧派的Facebook和Instagram等还在增长。

正如苹果手机不是卖手机,更是卖系统。TikTok或抖音也非单纯给用家内容,而是培养出一个惯用平台,有所突破的是:这次是个由中国开发的平台。

一直有此种文化霸权争夺的说法,认为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要人家用你的语言去讲话,而是不得不用你搭建的平台去讲。有更深红的内地小粉甚至提出:掌握平台,把放大什么屏蔽什么的导流权握在手上,才是最有效的掌握软实力的一招。这点看来不无实证,因为中国现在讲的正是渠道和流量为王,引证出一个资源倾斜的生杀权问题,渠道本身愿意为什么内容开放更多流量,便可促使某一类内容的流行,相反亦然。导流在这里的功能,即为打开手机应用时,哪些内容会最先出现于屏幕上显要位置,以及持续多久。在这年头,屏幕资讯太多,更多“不被拣选”的角度或讯息,可自然被海量消息所淡化。李子柒当年从寂寂无闻的小视频主,再到全球网红,就是因着最先有看中她的平台作出内容导流。

那软实力和文化输出在未来将如何反映?当TikTok雄霸世界,它就有机会通过导流去调整人们所获得的资讯,塑造一个合乎平台本意的世界及知识系统。相对于华为作为硬件的高调,TikTok近期传出的管理层去中国化,也是一种必然的避免陷进中国威胁论的布局考虑。显然,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最新变种代表,它的步伐是希望来得更长远而软销,尤其有鉴于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形势,它走的每一步更需小心翼翼。

相关文章︰

网红带动文化热潮 中国式网络行销现无限商机

疫情催化营销革命 网红直播带货风靡

【电商网红.一】互联网消费靠网红 奇招尽出真能赢得市场?

【电商网红.二】网红促销或是昙花一现 消费狂欢现不稳定因素

上文节录自第21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6月15日)《资本带动下 不断演进的文化输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