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来】科技巨企牵头 在家工作可永续?

撰文: 孔祥威
出版:更新:

继Twitter上月中宣布允许部份员工永久在家工作,Facebook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周后也响应,预计在五至十年内将半数职位转为遥距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被迫进行这项职场实验,视像会议和工作协作软件使用率暴升,似乎愈来愈多雇主和员工看到这种工作模式的好处。当疫情放缓,我们还有必要返回办公室吗?

免费的膳食、咖啡吧、按摩、脊医、干洗……这些都是科技巨企在园区中提供来吸引人才的服务,旨在令员工几乎毫无理由离开办公室。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科技业界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他们开发流行产品的重要创造力来源。为此,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办公室,诸如苹果(Apple)、Google和Facebook在矽谷的园区,或亚马逊(Amazon)在西雅图的新总部。Facebook更曾向愿意住在办公室十英里范围内的新员工发放高达15,000美元津贴。

科技巨头的大型园区内一应俱存,务求令员工无需离开甚至回家。惟疫情下被逼在家工作,颠覆科技业界传统。(Getty Images)

但这种创新科技赖以成功的职场生态,在一场新冠肺炎的冲击下开始动摇,Facebook的举动正标志着这种转型。因应疫情,在全球有70个办公室和48,000名员工的Facebook,早已让员工选择在家工作至本年结束。届时若疫情许可,职位上可在家工作的员工可自行决定是否重返办公室。在上月中的视像直播中,朱克伯格还向员工宣布,Facebook已将它在美国的大部份公开职位开放招聘遥距员工:“因为现时每个人都已或多或少遥距工作,但我们仍然限制于招聘住在办公室附近的人。”

朱克伯格更扬言:“以我们的规模,将会成为遥距工作中最前瞻的公司……我认为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可让大约半数公司员工永久遥距工作。”

朱克伯格认为,开放遥距职位可引入更多元化人才。他正部署Facebook未来5至10年半数员工可遥距工作。(Getty Images)

在家工作变成预设

朱克伯格解释,这决定某程度上也是回应员工的意愿。他声称一项内部调查发现,有40%员工对于永久在家工作极度、非常或有点感兴趣。而且公司在疫情下被迫实施在家工作制,他却发现:“就每天生产力而言,我觉得比预期中好。”

朱克伯格认为,永久在家工作有几个好处。除了毋须通勤而更加环保之外,在招聘上也可以“触及更大的人才储备”。他解释,增加人才的多样性有利公司运作:“当你只局限聘用住在某些大城市或愿意搬到那里的人,就会少了很多居住在不同社区、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他说这样有助公司避免犯下“基本错误”,“误判世上大部份人对某个东西会有何反应和想法”。这种好处也是一体两面的:“有些我们想要留住的人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想搬到没有我们办公室的地方。所以遥距工作可帮助我们留住那些关键人才,在很多方面都比招聘新人更好。”

Facebook认为遥距工作有助员工亲身测试自家研发,例如他们正想像未来以VR和AR构成的混合实景职场。(Getty Images)

再前瞻一点,在家工作也有助推进Facebook正围绕“遥距存在”而开发的一些未来科技,因为员工每日都会使用和测试自己开发的工具。当疫情令每天透过视像会议程式Zoom开会的人数从1,000万激增至3亿后,Facebook也不甘后人在4月底推出具视像会议功能的Messenger Rooms程式与之竞争,该程式适用于Facebook办公室协作工具Workplace。Facebook也将工作相关功能扩张到其Portal显示器和Oculus虚拟实境(VR)平台。Facebook报称,在疫症期间Workplace的付费用户从300万增至500万,上月中再乘势推出了具电商功能的Shops。朱克伯格说VR和扩增实境(AR)技术将是Facebook未来研发和测试重点:“目前,公司内虽然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参与VR和AR研发,但仍与大部份员工的日常工作有些脱节。”

AR和VR部门负责人Andrew Bosworth透露,Facebook已经在投资使用这些技术“增强遥距工作和生产力”。他在公司网志勾勒了对未来工作场所的想像:“我们可以在VR中创建出具有多个可自订荧幕的超强扩增工作空间,不受物理荧幕限制。它将利用穿透(passthrough)之类的技术来创造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供人体验,使人们可以随意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穿梭,在提高空间意识的同时,也给我们习惯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常见设备增添灵活性。透过将手部追踪之类新式输入的灵活性,与人们熟悉的键盘和滑鼠等输入设备互相结合,可提供人们两种世界的最大好处。”

Twitter行政总裁Jack Dorsey发现,公司在疫情下仍运作良好,因而率先宣布部分员工可自行选择永久在家工作。(Getty Images)

但从宣布的时序上,另一社交媒体巨头Twitter比Facebook更加前卫,其行政总裁Jack Dorsey在内部电邮说,允许其员工永远在家工作。Twitter自3月初已“强烈鼓励”在家工作,到3月中变成强制要求,并向员工提供更多津贴,应付办公桌、电脑椅、人体工学椅垫甚至网络费用等在家办公开支。Twitter在网志中写道:“过去几个月证明了我们可以做到。所以,如果角色或情况允许我们的员工在家工作,而且他们希望继续这样,我们会为他们实现。”同样由Dorsey创立的电子支付公司Square也采用相关政策。

疫情已令各路科技巨企不得不延长员工在家工作期限。例如在金融科技业,Visa行政总裁Alfred Kelly Jr.已允许大部份员工在本年内继续在家工作。MasterCard也允许员工“觉得安心”时才重返办公室。而且,有愈来愈多业者预期,在家工作将会成为疫后常态。加拿大电商平台Shopify行政总裁Tobi Lutke在Twitter写道:“以办公室为中心已经终结。从今天起,Shopify‘在预设上’就是一间数码公司。”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上月中宣布,在解除新冠病毒限制令后,将会维持“遥距优先”。云端储存公司Box行政总裁Aaron Levie也宣布,员工每周全体会议将在未来维持“完全虚拟”。

Shopify行政总裁Tobias Lütke宣告,公司办公室时代结束,将“预设”成遥距工作。(Getty Images)

办公室再不一样

不论是否重返办公室,工作环境在疫后也再不一样。视像会议和协作程式在疫情下的使用大增。这些生产力工具可提供有效的通讯,令沟通中央化,令公司内每个人都可以更轻松地存取公司文件和报表之类,还可供用户查找过去的讨论。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社交和协作研究总监Wayne Kurtzman形容:“会议和协作应用程式的采用加快了两年。协作软件从‘有也不错’变成了‘必备’。”从2月初到3月底,Slack增加了9,000个新的付费用户,相比前两个季度的整季总数增加了80%;微软(Microsoft)的协作软件Teams在4月底宣布,每日活跃用户在短短一个月内增长了70%至7,500万。Google Meet上个月的每日会议参加人数突破一亿,每天增加约300万新用户。Zoom也从4月初录得二亿个每日会议参与者,到同月底增加至三亿。而在内地,据移动研究公司App Annie统计,阿里巴巴的钉钉(DingTalk)在2月2日至29日在中国内地的iPhone和Android手机下载量,相比从1月5日至2月1日期间增长了356%;在同一期间,腾讯的企业微信和字节跳动的Lark分别增长了171%和650%。即使员工重返办公室,也很可能会继续或更加依赖这些工具。

在被逼在家工作下,各种团队工作协作工具使用大增,或成为工作常态。(Microsoft Teams)

同时,一些公司正部署采用更为适合这种新常态的工具。据研究公司Gartner上月中报告,今年全球资讯科技业的支出预计将达至3.4万亿美元,比去年下跌8%。设备和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预计下跌最多,而公共云服务支持预计今年将增长19%。云端储存公司Dropbox资讯总监Sylvie Veilleux透露,会在未来几个月重新评估某些工具是否不再带来附加价值,可以弃用,并考虑购置新工具,例如可以用来分析特定应用程式的使用情况及程式中哪些功能正被不同团队使用的工具,以助了解员工的活动和参与度。

荷兰开源软件公司Elastic全球资讯科技副总裁Kim Huffman也会考虑使用来自职场排程软件商Robin Powered的工具,以助管理部份员工重返办公室。该软件可以设置实体办公空间,例如办公桌的位置,以满足社交距离需求。另外,她还打算加快推出一个应用程式,用于向员工提供健康指导、疗法和个人化的运动。

短期内可见办公室改变布局维持员工社交,而长远随着亲身上班员工渐少,未来写字楼设计也将改变,又或引入科技加强卫生。(Getty Images)

办公室本身也很可能因为短期内要满足复工后的社交距离、长远又不再有以往这样多的员工上班而有所改变。设计建筑公司Gensler的全球职场空间负责人Janet Pogue-McLaurin预期,大型写字楼这种“密集化现象将会淡化”,并逐渐在未来室内空间设计上去密集化。有些则设想“无接触办公室”,例如员工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电梯或公司咖啡机,避免按键接触;会议室也可配备声控系统控制灯光、音讯和视像设备。

甚至,疫情后员工还有没有办公室可回也成疑问。疫情造成的经济萎缩,在预计自大萧条以来最差的经济衰退下,许多公司都设法削减成本。有些公司试图在家居工作与大型办公室工作之间找出中间方案,希望在离员工住处较近的地方开设小型卫星办公室。他们相信员工喜欢外出,但又不想搭长途车上下班。根据穆迪的房地产资讯服务(Moody's Analytics REIS),近郊租金平均比城市便宜40%。

愈来愈多公司质疑,要员工亲回租金昂贵的大型写字楼上班,是否过时,有些更已计划待租约期满撤出。(Getty Images)

不过,在家工作似乎是白领的“专利”,否则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Elon Musk)也毋须不惜入禀控告地方政府,甚至威胁撤出加州,也要无视禁令重开工厂。但对于可以转型的公司和员工,不少更正在计划缩减现时在大城市租用的大型办公室,甚至从中迁出。现时有七万名员工在家工作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其行政总裁Jes Staley扬言,大城市办公室“可能已成为过去”。拥有Peugeot、Citroën、DS、Opel、Vauxhall等品牌的汽车制造集团PSA宣布进入“灵活的新时代”,非生产员工将从此遥距工作,同时重新设计和缩小办公室。瑞银(UBS)行政总裁Sergio Ermotti说,公司在考虑迁出昂贵的市中心办公室。保险公司Nationwide计划将实体办公室,从疫前的20个大幅缩减至4个。资讯技术管理公司OpenText预期,它现时在全球设立的120个办公室中,将有超过一半会被淘汰。

在罗兵咸永道(PwC)4月底的调查中,有四分之一受访财务总监正在考虑削减公司租用房产的开支。协助公司选址的Site Selectors Guild则说,自疫情爆发后,美国有过半的办公室选址程序都已暂停。即使是现年75岁、广告公司S4 Capital的老板Sir Martin Sorrell也有感而发:在家中工作“充满活力”,希望工作方式有“永久性变化”。他并开始质疑租办工室的效率:“以往我每年约花3,500万英镑(约3.3亿港元)在房地产上,我宁愿投资到人才而不是昂贵的办公室。”

在家工作可令员工无必要住在公司附近,或可减省昂贵租金。(Getty Images)

企业与员工双赢

对于不少员工来说,在家工作最直接的好处是省却通勤时间,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度。美国财经媒体CNBC与调查机构Change Research在4月中共同对美国摇摆州份5,000多名选民的调查显示,47%受访者说,本来花在通勤的时间现时用来陪伴家人;其他用途包括睡觉、发展兴趣或完成更多工作。也有些人喜欢遥距工作的灵活自由,例如软件公司Limeade人事总监及科学总监Laura Hamill在3月初起被迫在家工作。她向CNBC说,作为家长,远程工作有重大好处:“我可以在中途启动洗碗机,或者拿鸡肉出来准备待会要吃的晚饭。”美国职业网站FlexJobs职涯发展经理Brie Reynolds指出,工作文化改变也是另一原因:“现在更多着重工作成果,而不是你有多少时间坐在办公桌前。”

此外,遥距工作也可让员工住得更遥远,避开大城市的昂贵生活成本。这对矽谷工程师来说尤其明显。现年31岁的Heidi Kasemir是一间网上学习初创的程式开发员,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她离开三藩市的计划。她向彭博社透露,在湾区工作了近八年后,在4月中与公司协商减薪25%,搬到盐湖城遥距工作:“其实不难,我可以预见,自己的生活品质在其他地方会更佳。”

不少企业发现,员工在家工作仍可维持原有生产力。(Getty Images)

而对于企业,有些业者跟Facebook一样,发现在家工作未必等于牺牲生产力。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联合主席Daniel Pinto在与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的非公开会议上预期,部份员工未来可以轮流在家工作。根据上月中一份给花旗客户的备忘录,Pinto说,即使有90%员工在家工作,交易员在本年第一季能够处理的交易量为正常的三倍。自3月初起,Nationwide将27,000名员工中的98%转为五天工作周在家工作。行政总裁Kirt Walker声称:“我们追踪了所有关键绩效指标(KPI),发现并无任何变化。我们不断从客户处听到,‘如果你们不宣布实行在家工作,我们根本察觉不到(变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行政总裁James Gorman也于4月中的财务会议回顾说:“如果你在三个月前说,我们90%员工将会在家工作而公司运作良好,这不是我准备好接受的试验,因为失败的后果太大。”

难怪求职社交平台LinkedIn首席经济学家Karin Kimbrough发现,现时遥距工作有愈来愈为人接受的趋势。她在上月中向《华尔街日报》透露,过去一个月,LinkedIn上的遥距工作职位招聘量增加了28%,使用“遥距”或“在家工作”字眼的搜索量也增加了42%。甚至连一些公司老板,例如生物科技及农业集团Corteva行政总裁Jim Collins,似乎也不太想念他们的办公室:“多得现正使用的科技,跟过去六个月相比,我在过去六星期与两万名员工的联系更紧密。”

继续阅读︰

【科技.未来】在家工作的挑战 生产力与公私界线可以维持?

相关文章︰

手机App追踪接触者 科技公司比政府更强调私隐?

手机追踪疫情 抗疫与私隐不能共存?

工作消费模式改变 “亚马逊化”成疫后新常态?

疫症成转型自动化契机 加快机器AI取代人类?

从招聘到挽留员工 人工智能如何改革人事部?

分析求职者性格 人工智能请人更可靠?

用人工智能请人 是消除还是延续偏见?

上文节录自第216期《香港01》周报(2020年6月1日)《科技巨企牵头 在家工作可成新常态》。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