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上】失业潮恐再重临 打工仔该如何自保心理卫生?
每年的“5.1”劳动节,世界各地的打工仔都会发起游行示威,争取劳工权益。但今年有所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争取劳工权益的声音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与惶恐,摆在一众打工仔眼前的,不再是薪酬待遇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在香港,尽管特区政府已先后推出涉款约2,875亿元的抗疫及纾困措施,但不少打工仔仍然担心犹如2003年沙士(SARS)般的失业潮重临。当年高达8.7%的失业率之下,市民不自觉地活在一片惶恐和绝望之中,自杀人数创下历年新高,每十万人口的自杀率多达18.8。鉴于过去两个月出现多宗疑因财困或失业轻生事件,港府除了呼吁大众注意清洁卫生,也不能忽视心理卫生的重要。
“我不时告诉自己,别害怕,当年沙士都挨得过去,这次肺炎也是可以的,但当看到银行户口只剩下五位数字的存款,无论如何安慰自己,眼前都总是一片灰茫。”45岁的泉哥失业两个月,原本在某知名音响器材公司担任项目销售主任,收入最多可达四万元。这四万元是泉哥一家六口的唯一收入来源,每月扣除租金等家庭开支,根本所剩无几;在他被即时解雇前,已被安排放无薪假,即收入早就大缩水。
“当年沙士我都失业了,最终挨得过去,为何肺炎却击倒我?是不是我有什么做得不够好?”泉哥神色哀伤,似乎在怪责自己,又指每月家庭开支多达三万元,担心仅余的储蓄无以为继,倘若未能觅得待遇相近的工作,可能连房租都缴不起。
泉哥回顾两次体验“炒鱿鱼”的滋味,都因经济下行而无奈离场。沙士期间,从事冻肉销售工作的泉哥突然被解雇,但当年未有家室,又获得父母体谅,并为他提供经济援助,至疫情结束后他重新获聘。
然而,时至今日,泉哥与太太育有两名儿子,又要供养已经退休的父母,每月单是房租已经让他喘不过气,还未计及小孩开学后的教育开支。不过,就算当下肩膀沉重,但碍于面子问题,泉哥也尽可能独自承受。
“感觉自己像个废人,为何年轻时不努力读书,不去考个专业牌照?现时失业了,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公司收留我。”打从2月份开始,泉哥便被要求放无薪假,当他以公司去年利润丰厚为由争取底薪时,却遭上司以“若不满意,可以递信走人,公司无任欢迎”而拒绝。泉哥至今耿耿于怀,怪责自己不够本事,没能力据理力争。
他每天起床后,大部份时间都会躲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浏览求职网站,希望找到工作以解燃眉之急。奈何各行各业处于水深火热,销售行业尤为严重,他在两个月内已经投出超过50份履历表,但只有两份获得面试机会。
“我没有专业技能,年龄又开始大,多年来只从事销售工作,其他技能一概不懂,我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泉哥不但归咎昔日求学不用功,未有及时增值,又怪责自己入错行,工作技能有限。他透露,受访前夕,彻夜难眠,担心连累儿子开学时没钱缴交书簿费,甚至惧怕未来一段时间都要过着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
失业人士忌灾难化 正面思维有助解困
事实上,去年的反修例风波已给不少人造成精神困扰,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领导的港人精神状况研究团队,今年初曾于国际医学期刊《刺针》发表研究报告指,相对于2014年的雨伞运动,去年因社会动荡而患抑郁症的成年人多了五倍,出现创伤后压力症(PTSD)症状者的比例更多约六倍;合计患病率高达22%,即每五名香港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人属精神困扰者。
新冠肺炎来袭,本港经济连环受挫,步入回归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期,失业率由去年第四季的3.7%攀升至今年首季的4.2%,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把本地经济收缩的幅度调整至介乎负增长4%至7%之间。无薪假、八折粮、失业潮杀到,打工仔难免人心惶惶,民建联早前发布一项防疫民调显示,有近七成受访者忧虑疫情会令自己或家人失业,另有逾四成人因而出现失眠、心情烦躁、抑郁等征状。
香港心理卫生会助理总干事程志刚认为,不少失业求助者自困于情绪风暴,大部份都与“灾难化思维”有关,即受情绪困扰人士容易将事情负面化、灾难化,并对事情的不确定性过分担忧。当中较为明显的症状是受困扰人士会无意识地将事件的负面影响放大,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将会变得不可收拾,最终结果定必走向大祸临头局面。例如不少失业求助者都会以为失去当前工作,等同难以再觅得新工作,从而延伸至想到自己一辈子失业,甚至想到要申请破产,以致遭到亲密伴侣离弃等。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指出,求助者不时出现“非理性思维”,这与其肩负的责任有一定关系。不少求助人士都知道失去工作并不等于短时间内会饿死,更明白有其他方式来解决燃眉之急;然而,他们可能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当中男性尤为严重,故在“责任感”与“危机”的搏斗下,容易胡思乱想,害怕因为自己失业,家人受苦。
曾展国说,不少失业人士都会将问题“收收埋埋”,部份更走向极端,例如与外界隔绝。他建议失业人士保持冷静,并与亲朋好友倾诉,切忌孤身面对。同时,他理解不少失业人士短期内未必适应转变,生活捉襟见肘,行为可能显得稍为浮躁。他建议失业求助者调整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既能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又可以减低各项开支。
若要彻底解决问题,曾展国认为失业人士可尝试多了解个人长处,思考有何其他出路,不应觉得求职失败,便等同人生失去希望。至于具体做法,包括“退而求其次”及“参与义务工作”两大策略。若失业人士未能觅得心仪工作,不妨尝试其他可接受的工种,短暂获取收入应急。他指出,参与义务工作亦有助与外界接触,从而走出情绪阴霾。
程志刚则认为失业人士要对症下药,首要任务是改变思维模式,并正向思考问题。他呼吁受情绪困扰人士,不妨考虑向专业人士倾诉,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及分析,并学习各种有助纾缓情绪的方法,例如“静观”等。其次,他亦建议求助者切忌独揽责任,否则很容易被情绪击溃,甚至会增加与身边人的摩擦。至于具体做法,他认为求助者先要理解清楚,失业其实并非完全出自个人问题,要懂得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并在适当时候寻求专业援助。
继续阅读︰【精神健康.下】防沙士自杀潮再现 政府切忌忽视心理卫生危机
相关文章:
【抗疫基金.下】政府滴漏思维无助纾困 可借鉴台湾失业援助制度
上文节录自第212期《香港01》周报(2020年5月4日)《今年的劳动节愿望:保就业 保身心健康》。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