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推行多年 不“停学”沦“不停”学?
“停课不停学”,有人说是口号,有人说并非不可行。电子教学在港推行多年,各校步伐相差甚远,忽然又要拍片又要Zoom,有老师疲于奔命,亦有老师从中得到启发,这个时期的宝贵经验,对将来的电子教学发展定必影响深远。如何在这段期间做到真的不“停学”,而非盲目追求“不停”学?
事实上,停课期间的教学窘态,更突显过往数十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过于着重“老师教”而非“学生学”、追课程进度而难按学生能力教学、老师因为行政工作过多而难再发展电子教材、学校及学生的资讯科技存在资源鸿沟等。
教育界正好可以在这段时期期间深思:电子教学的目的为何、如何真正促进学生学习,以及从中培养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
把学校变为创意场所
要追溯政府何时开始推动电子学习,可以回带到政府在1998年发表的《与时并进 善用资讯科技 学习五年策略1998/99至2002/03》文件,政府早有心推动资讯科技融入学与教,希望学校教育由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较为互动及以学生为中心。在第一章第四节明确指出运用资讯科技教学的目的何在:
•让学生成为主动性强、具探究精神和创意的学习者。应用资讯科技,能促使教与学逐渐转向较具活力、较为互动,并具创意的模式,令教与学更有成效,也能激发学生发展具创意的思维; •让学生有机会探索网上的知识和资讯世界,使他们获得广阔的知识基础,并培养广阔的世界观; •培养学生有效并迅速地处理资讯的能力。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在寻找、吸收、分析、处理和表达各项资料时要审慎判断、明智选取; •培养学生终生自学的态度和能力。资讯科技能激发学生按其本身程度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令他们终生受惠。
由此可见,若电子教学应用得宜,好处的确甚多,但学校如何落实,推行时侧重点在哪里,影响着这些目的是否可以达到。这次停课来得突然,很多中小学未有充分准备就转用网上教学,甚至有些学校盲目追从其他学校,要求老师做实时直播、上载大量教材,这令师生都感到吃不消。
现今的资讯科技环境及发展,早已无法和当年相提并论,当时在文件中提及成功改善大部份学校的电脑硬件及连接网络基础建设,完成基本程度的教师资讯科技培训,更成立了超过20所学校组成的“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促进学校间的协作。但在现今看来,电子教学仍未足以在全港大规模实行。
若然要培养学生网上自学的态度和能力,设有常规化的网上系统,让学生可以随时按需要使用,明显是基本要落实的条件之一。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高级讲师甄沛豪博士过去研究电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停课期间,接触教育界很多做电子学习的老师和相关的科技公司,他发觉对学校来说,挑战挺大。单是学校用来发放资讯、教材及跟学生沟通的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是否得以普及应用也是问题。过往,他到访中小学参观,看到学校的差异很大。
“有个别中小学这十年八年很积极很有前瞻性去推动e-learning,他们运用政府的优质教育基金或其他资助推行LMS,很努力把教材电子化,也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去做校本教材。”他说。
甄沛豪指出,即使教育局有推动的愿景,但在学校层面,能否成功应用有效的电子教学,有前瞻性及推动变革的校长及管理层是关键所在。“我们见到一些学校做得很优秀,比如他们会打着旗号推动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做很多学习的准备,甚至找出自己的弱点和困难,回到学校做讨论,透过合作,希望有更深入的学习。当时有很多学校做了,视乎学校的校本政策、校长的热诚、对电子学习的认知,加上学校有不同的专注范畴。”他估计,本来也有用到LMS的学校只占约两至三成,今次是一个契机,让学校开始思考如何推动电子教学。他说,要做好网上教学,老师要掌握三种技巧。除了要纯熟地传达学科知识外,还要选取内容去吸引学生听课,更要调节到适当的教学方法。“面授和网上教学不同,要了解学生的反应,要提供空间去思考,甚至使用到一些软件让他们可以分组,引入其他多媒体元素,多用YouTube和一些网站,以及其他软件。”
他认为现时的学习模式较强调合作学习,转为网上教学也较难做到。他更观察到,在资讯科技应用层面上,如何做投影片截屏、如何预录影片,不少老师仍需进一步学习。
遥距教学和面授教学始终不同,也需要调整,老师不能单纯把在平日课堂要讲解的内容直接录一次,正因为教学媒介改变,老师更不应只着重于内容而忽视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甄沛豪认为,有三大范畴要注意,第一是专注,学生除了出席,也要参与,老师需要设计不同活动,而不是单向地看影片;其二是学生需要互动,他们要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找出书上没有的答案或共识,也可以邀请更多专业人士或嘉宾参与网上学习。课堂后,老师和学生需要检讨,并再调整。
最后就是评核方式,也不只限于默书和测验。“网上教学中,老师除了是一个讲解者,还要同步察觉每个同学的参与度,能否学到是很重要的。因为就算有同学睡着了,或是心不在焉,要用YouTube或用提问,引起兴趣,让学生参与,老师也看到他们学到多少,再订下一个的目标。”
评核也要给予回馈,像是预录影片这些非同步网上学习,老师未必知道学生学到多少,参与多少,需要更多后续的跟进工作。“老师能否因应个别的学习差异或是成效,去给他们回馈?老师需要做统整性的小测或是提问,要视乎网上系统,同学阅读或是消化能力上是否会有负面影响,老师就要平衡。”
电子学习重点不在形式
网上学习评核的把关也同样重要,老师不在现场,小测能否反映同学实际的能力?“同学默书测验会否出猫?我们看过老师去教英文,利用网上教学,最后有quiz,有些同学很厉害,他们在互联网上搜查答案,有同学很快找到,这是不公平的评核能力,老师也要把关。”他进一步解释。
停课期间的电子学习,重点不在于形式,有没有用到实时教学软件,或教学进度会否落后,回归基本,教学背后更要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需要,引发学习兴趣及培养长远的自学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家中也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到他们回到校园时仍可以透过不同的体验活动和师生、生生互动提升个人素质,是学界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