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停课不停学的成败关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俗称武汉肺炎)持续爆发,教育局宣布全港学校最早于4月20日复课,又呼吁学校订立研究网上学习计划,让学生持续学习。尽管学界多年来都有使用电子资源辅助教学,但主要仍以师生互动来提升学习效能,当下突然要全面推行电子学习,而当局又没有制订统一依循标准,加上资源不均造成的校情差距,不少学校正面对很大的执行困难。“停课不停学”理念是好,但要达成目标,如果只靠政府喊喊口号,又谈何容易?
困难一:当局支援过于简单
自2月初起,已有学校利用不同形式遥距授课,但教育局没有制定统一依循标准,加上学校财政资源差异、教师资讯科技知识水平有别、基层家庭存在电子设备鸿沟等等因素,“停课不停学”的成效不一。对学校而言,最容易的操作是把教材或练习放上诸如E-class的平台,让学生下载完成后再上传内联网。假若只是停课一至两周,这种模式并无不可,但停课时期数以月计,学校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否则会令学生失去宝贵的学习时间。
学校要加紧更新教学内容,就不得不需要当局提供适切支援。然而,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局在停课期间所提供的支援过于简单,只是发布不同电子学习平台的使用教学、让教师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和技巧。例如,工联会属会教育工作人员总工会日前(2月27日)有项调查显示,有八成受访教师认为局方没有提供足够支援,因为他们以往未经相关训练,所以在制作教材及实时教学等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技术困难,例如不熟悉“Zoom”及“Google meet”等视像会议的操作,而使用免费版软件时又受到不同限制等等;工会认为,局方要有效实践“停课不停学”,必须为学校提供足够教学配套,例如购买付费互动教学软件。
困难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局方支援有限,校方唯有“自救”,纷纷要求老师亲自拍摄教学影片、以声音导航录制教学简报,再让学生按影片的内容完成网上功课或网上讨论,而有资源的学校更已安排教师透过软件进行实时教学。有教师不惜化身手舞足蹈又妙语连珠的“KOL”,并要在教学影片中加插不少“烂gag”和笑话,以免学生因为欠缺互动而感到乏味,甚至因而失去学习动机。
不过,教师的用心良苦,也未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往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眼神及回应等,洞悉他们能否吸收教学内容;当下的电子教学中,无论录制影片抑或实时教学,都减少了师生互动,令教学变得单向。再者,中小学生大多心智未成熟,未必能够有效自律自学,因此又少不了家长的从旁协作和监督,某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事实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沟通习惯,正正是遥距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说,教师平时的教学模式本身就令学生提不起兴趣,那么即使遥距教学也难有成效。电子教学固然有好处,但仍无法取代面授课程,尤其一些实行learning by doing或是learning by experiment的学校,更注重从课堂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及沟通技能,而不止于传授知识。
困难三:
突如其来的“停课不停学”,正好给了学校一个契机,好好思考如何有机结合课堂学习和电子学习,后者的重点往往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课程能否追得上、教学模式有多新颖等等,而是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怎样把以“学生为本”教学做得最好。
事实上,网上教学不一定是单一教学,拍摄短片也不一定是沉闷冗长,如果可以从中启发学生思考,为复课提供基础知识,待学生回校后以此延续高阶的课堂活动,也未尝不可。例如最近十年不少学校提倡的“翻转教室”理念,就是一改以往先由教师在课堂授课、再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模式,先让学生在网上自学相关知识,再回校与同学讨论并进行有意义的情境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应用和内化知识。
这种学习模式的“范式转移”,既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汲取知识,也培养他们在课堂上互相学习、撞击思想;同时,教师可以腾出时间处理学生的学习差异,而不是忙于追赶课程进度。当然,每一种崭新教学的成效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但在教学环境突变的当下,正正也给了教师更大的试验空间,借此反思怎样改善复课后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经验。
更多《香港01》深度报道文章: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这堂经济课 港府完美示范反面教材
【财政预算案.深度】财爷又“全民派钱”?识得派,一定咁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