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权益】圈养不合时宜 海洋公园取消海豚表演的启示
海洋公园连续四年亏损,终提出“全新定位策略发展计划”建议书,向政府寻求106亿元资金救亡。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将于本年度审理海洋公园逾百亿元拨款,让园方变身为历险为卖点的主题乐园。新定位下的海洋公园声称不会改变其保育使命,并会取消“海洋剧场”表演,以符合国际保育标准。事实上,海洋公园除面临财政危机外,其动物权益亦一直为人诟病,以海豚为例,困养情况下死亡风险较高,被逼受训表演亦会影响牠们的精神健康。虽然海豚在海洋剧场落幕后能够摆脱受训之苦,但仍会在展览馆内与游客互动,遭不少动保团体批评园方“假保育”。
动物园及水族馆为市民提供娱乐,让商业机构从中牟利外,还能推动当地经济及旅游业。然而,随着关注动物权益的意识擡头,愈来愈多人认同这些社会效益不应该建筑于动物的痛苦之上。圈养环境对动物造成众多负面影响,而本港的圈养机构,包括海洋公园、赛马会及动植物公园从未公开动物健康报告,以致公众难以监察园内动物的权益状况。改善动物福利乃国际大势所趋,以上机构尚可如何改善动物待遇,本港法例在保障圈养动物上有何改进空间,都是应该深思的地方。
海豚高压训练娱宾代价大
海洋公园无疑是香港数代人的集体回忆,当中最标志性的画面莫过于深受一家大小欢迎的海洋剧场表演—海豚在水池中高速游走,根据训练员指令矫捷地跃出水面,庞大身躯灵巧地做出翻腾动作或穿越呼拉圈,甚至在水面半身直立游走,观众随着海豚种种叹为观止的表演而情不自禁爆出喝采声,仿佛牠们天生的使命就是娱乐游人。海洋公园形容,海洋剧场故事讲述“探险家探索浩瀚海洋,与海豚和海狮发展出一段美丽邂逅,从此与大海结下不解缘”,然而,这场浩瀚之旅也不时受质疑到底是在保护海洋,还是假借保育之名,牺牲动物权益来牟利?
圈养动物,意指将野生动物带至人工环境饲养。海洋公园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幕,是本港最大的圈养动物机构。园内的印度太平洋瓶鼻海豚最初由台湾、日本及印度海域进口,至九十年代,海洋公园增设人工繁殖设备,首条人工繁殖海豚于2001年诞生。虽然人工繁殖方式免却海豚在野外被血腥残忍捕捉、家庭被拆散之苦,然而,在鱼缸长大的海豚母亲缺乏野外承传的养育技能,使初生海豚容易夭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报告,困养环境下的海豚10岁前的死亡率可高达百分之五十,海洋公园内就曾有幼海豚于出生仅仅一两天后夭折。除了欠缺适当养育外,鱼缸内的消毒物质、游人叫嚣等嘈吵环境,以及被逼受训表演皆是圈养海豚寿命短暂的原因。
无论人工圈养环境营造得如何接近大自然,始终并非天然,对被圈养动物构成相当压力。国际鲸豚保育学会(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的《欧盟动物园调查2011》就指出,野生瓶鼻海豚的死亡率是3.9%,圈养海豚的死亡率则高达7.4%,死因多涉及压力症状,如肺炎、败血症等。
有海洋公园前训练员曾向传媒透露,园方以“连坐法”训练海豚,即一条海豚做错动作或不听指令,会连累其他海豚没有食物。然而,这种惩罚式训练极可能引致海豚互相攻击,外国水族馆就曾有案例,一条虎鲸疑因不满同伴不听训练员指令,而将牠攻击至死。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发言人麦希汶表示,海洋公园某些旧派训练员甚至会以发泡胶铺满水面,使海豚难以上水呼吸,从而迫使牠们服从。事实上,海豚演出的翻身跳跃,甚或跳出水面等动作都是违反自然本性。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指出,海豚在野生环境跳跃纯属玩乐或捕鱼,但困养海豚的花式表演只为博取游客欢心,毫无教育意义。
海豚为了表演被人类严苛训练,承受巨大精神压力。2013年,海洋公园海豚Pinky以鳍尾猛力冲向池边再翻身直插池底,令外界怀疑牠是因不满被囚禁,精神受压下而自残。水族馆海豚自残事件并不罕见,日本冲绳及美国佛罗里达州水族馆甚至曾发生海豚跃过围栏倒地或撞墙自杀的悲剧,引起国际回响。除此之外,海豚受压而攻击训练员同样时有发生,2013年纪录片《杀人鲸夺命控诉》(Blackfish)就记录了美国海洋世界(SeaWorld)虎鲸Tilikum因长期受囚禁及表演,不堪精神压力而将训练员拖入水中杀死的事件;加州大学学者亦曾针对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作调查,结果发现美国过半数海洋动物工作人员曾被动物伤害过,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受重伤,即骨折或伤口需要缝合。麦希汶指出,海洋公园有不少海豚曾攻击训练员,惟园方从不公布训练员受袭事故,公众因而不知情。
海洋公园一直声称海豚是提升游客保育意识的“保育大使”,但游客观看“海洋剧场”多为娱乐,海豚表演时的夸张动作亦非自然行为。事实上,海豚长时间被囚已使牠们失去本性,生命亦因圈养而与大自然再无关系,游客看到的只是园方精心营造的假象。海洋公园为了牟利,不惜以海豚的健康及自由为代价,与其宣称的保育使命充满矛盾。
海豚迁展馆或仍需“接客”
虽然海洋公园停办“海洋剧场”,但海豚仍未可退役。园方在“全新定位策略发展计划”建议书中指出,主题区“探险家海岸”将设置展馆,展示海豚等海洋动物。海洋公园主席孔令成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海豚将会继续担当“保育大使”,透过与游客近距离互动,传达保护海洋生态的讯息;意即海豚将继续被养于水池。
为引起公众关注困养动物权益,动保人士自2013年发起全球示威活动“Empty the Tanks”,反对海洋哺乳类动物表演,希望动物园及水族馆停止利用动物牟利。本港动保团体“豚聚一家”每年都有响应相关行动到海洋公园外示威,争取园方停止动物表演、还海豚自由。组织召集人黄豪贤批评,虽然“海洋剧场”关闭,但海豚于新展馆仍要“接客”,估计届时将有游客喂食等互动环节,甚至要海豚做转圈等动作。麦希汶则指出,新展馆的互动环节影响可能较“海洋剧场”更差,因为海豚被迫与游客近距离接触,除有病毒感染风险外,游人噪音亦会使海豚承受压力。
再者,海豚在鱼缸里亦难以健康生活。因为在圈养环境,海豚食物来源单一,仅有冰鲜鱼,外国多份动物保育研究指冰鲜鱼营养价值比活鱼低得多,受困养的海豚一般要靠营养补充剂维持生命。某些海豚因困养空间狭小而精神受压,致消化系统发炎需服胃药。此外,水池以氯气消毒亦会使海豚皮肤敏感,严重可致皮肤溃烂。麦希汶补充,野外海豚一天可游一百海里,然而困养的水池只有20乘20米,活动范围严重不足。不少圈养海豚由于缺乏野外群体的社交生活,一般会于非表演时间在鱼缸内不停转圈或只浮不动,这些异常行为反映动物处于心理痛苦或精神受压抑状态,可见圈养环境令动物难有健康的身心发展。
相关文章︰
海洋公园申109亿元拨款 动保团体斥未停圈养与保育宗旨自相矛盾
海洋公园百亿翻新 拆“疯狂过山车”及“蛙蛙跳” 取消海豚表演
一日至少表演4次! 出生9天小海豚当众过劳猝死 网民要求闭馆
上文刊登于第199期《香港01》周报(2020年2月3日)《保育观念变 圈养动物不合时宜 海洋公园取消海豚表演的启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