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珠宝设计师罗启妍:要把历史戴在身上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罗启妍到美国展开新生活,遇上设计界潮流的交替和转折期,珠宝需要新血,设计需要更新的时代。九十年代初是罗启妍的珠宝事业颠峰,美国各地设五十个销售点,再逐步打入日本市场。罗启妍庆幸自己一直有贵人,得到显赫的麻生家族赏识,当时连较讲究及喜欢工整格调的日本珠宝界,也都破格接受她别具一格的设计,还在东京银座和光百货、伊势丹等设专柜。
文:马霭媛 摄:黄舒慧

承接上文:【专访】珠宝设计师罗启妍:从白手兴家说起

时势加上个人的努力,给罗启妍开拓了一条康庄大道,她辉煌的珠宝事业一直延续至二千年代。珠宝以外,她也是宋代白瓷、青白瓷和古家具的收藏家,打开家中两个古朴的大柜,便是亮眼的古董瓷器。客厅另一边厢,是名家设计的家具摆设。

为了钻研家具和家庭结构的关系,罗启妍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和《古承今袭—中国民间生活方式》两书,图文并茂,记录了她跑遍大江南北涉猎和收藏宝物的历史。她还由家中的古董椅子藏品说起,中国古董家具如何影响西方设计……

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师Hans Wegner著名作品“中国椅子”(The Chair),罗启妍说她收藏了六张,说着说着,瘦小的她从房中扛出了一张出来,虽显得有点吃力,但脸上表情像献宝般,充满喜悦。

历年来,佩戴过罗启妍设计的珠宝的客人,由白领女郎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甚至国家元首。工作关系,她认识的都是显赫的名字,随口便说了一堆,说时表情自在、从容,没半点炫耀。

提到书中有关她的轶事趣闻,比如她14岁时拥有自己的房间,便布置成“中国风”;她像遇知音般,轻声地,温婉地回一句:“多谢!”她内心有份中国心,母亲本来替她取了洋名Sally,她后来都弃之不用,保留中文名字,在外国生活,她一直爱让人家称她Kai Yin Lo,视这为她的“根”,她家族血脉的承传。

出身富裕之家 迈进珠宝殿堂

罗启妍凭天赋及自学,走入国际级珠宝设计的殿堂,但她本来便非来自寻常百姓家,家族中人不少都是香港历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祖父罗玉堂二十世纪初就读皇仁书院,后当上英国银行的香港买办,在当时地势最高的华人住宅区坚尼地道建了一幢大宅。

罗启妍外曾祖母家族出了何启爵士,启德的“启”便是取自他的名字。她母亲的姑姐是香港大学第三位女毕业生。当时,与利希慎家族为邻,罗启妍的姑丈陆孟熙妹妹陆雁群,嫁了利希慎三子利孝和。

可是,好景不常,罗家的生活于六十年代受社会局势影响,遭逢巨变,要把大宅卖给合和实业,后成为现在的合和中心,罗家各人自此须自力更生,发奋做人。在剑桥大学毕业的罗启妍,也不得不放弃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回到香港找工作,辗转经利孝和介绍,加入文华酒店任公关,结识到不少具文化内涵的作家、设计师和艺术家,丰富了她的文化视野,为未来开展一场跨文化之旅铺路。

Kai-Yin Lo在国际间已是品牌,她也有广阔的人脉网络,跨文化交流和思想融合的愿景,令她除了善于琢磨宝石外,也乐于发掘人间瑰宝。她在书中透露了在东京西武百货初遇中国画家吴冠中(已故),对方冒昧提出请她代办一场展览,她一念间答允了,之后跑了20间博物馆和美术馆,最后联络上大英博物馆,1993年3月成功筹备了“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罗启妍坦承,她的人脉关系对此事有莫大关系外,“也被吴冠中富于感情的水墨画打动,还有他刻苦学习,在巴黎每天走三小时去苦学的故事感动。”那次,也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在世艺术家举行展览。

罗启妍的视野和胸襟同样广阔,设计多样化,正正表现她不墨守成规,不对称中的和谐美学,为传统注入时尚感和动力,也贯彻了她的个人衣着和品味。大家都对她穿鸳鸯鞋、戴鸳鸯耳环,或裤管不同质料的打扮津津乐道。

她带点调皮的口气说:“只是为了方便,出外公干带三只鞋,容易搭配。”事实上,她的设计也植根于文化,而自评设计风格,她幽默地说:“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非中国的,而是无人地带,吸引不同阶层和品味的人。”

她的设计充满创意和变化,不爱成双成对,连个人感情生活,至今也没选择一个伴侣。她淡然说道:“是没缘份吧。不是选择不婚,而是没遇到一个人,值得我放下那么多的追求。”曾经,也有追求者希望和她结婚,但生活核心可能转移欧洲,她决定放弃。

精力旺盛的罗启妍,近年虽已从打拼事业的前线退了下来,但对人生的追求却不曾减退。近年,她多了“老师”的身份,在北京、伦敦、纽约等地四处演讲,她最感自豪的是获得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颁发首位跨文化客席教授这“身份”,访问中她提了三、四次这份殊荣,这是她最感欣喜的事。

早阵子出席香港亚洲协会讲座介绍新书,她在结束前特意读出一段文字,她说,这是她毕生经历的写照。那是刻于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大楼上的句子,中译:“历史可怡情养性,求知、思辨、知性乃毕生之乐。”

历史的素养加上跨文化视野,是罗启妍真正乐于经营的。有些新晋珠宝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动辄便卖百万元,但那不是她追求的。“我希望把珠宝饰品普及化,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让人欣赏历史和时尚结合的美。”她说, 这才是珠宝永恒的价值,正若她的名字—“启妍”的玄机—开启一切的善与美!

上文节录自第19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月20日)《专访珠宝设计师罗启妍: 要把历史戴在身上》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