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媒】盈利与价值之争 “内容有价”经营模式可行吗?

撰文: 郝子雨
出版:更新:

2013年的《香港报业新闻记者从业人员的流动探究》指出,报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工作两三年就会离职,原因离不开工时长、压力大、收入低、以及传媒经营困难等。的确,在网络时代下,敌不过巨轮的传统媒体结业的结业,裁员的裁员。

承接上文:【香港传媒】在新闻自由与审查迷思中 坚守着,改变着

“这是一个坏的年代,也是好的年代。好在年轻人可以自己出去闯,两三个人就能组成团队去做想做的事。”关震海谈理想也谈现实——钱,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大家都以为我是理想主义者,错!我是一定要谈‘钱’的!你不是喜欢我这个人,是喜欢我写的报道,而我的报道是产品啊,它是有价值的。所以为了生存,我要找出一条路。”坚信“Content is king”的他,一直倡导年轻记者要认识自我价值、重视内容价值,既不羞于“铜臭”,也不愧于理想,优质内容才有存活的可能。

关震海谈理想也谈现实——钱,认为两者并无冲突。(郝子雨摄)

《志》传媒去年11月发起众筹计划以维持经营,并聘请台湾及英国的在地记者,关心政治难民及居英移民等问题。事实上,众筹一向是独立网媒的资金来源。2015年,资深记者吴晓东众筹300万元,成立通讯社 FactWire(传真社);同年,英文网媒香港自由新闻(Hong Kong Free Press)靠集资成立,成立半年的《立场新闻》也发起众筹。2017年,由《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前执行总编辑姜国元、记协前主席麦燕庭及岑倚兰等“传媒老鬼”筹办的《众新闻》面世,冀三个月内筹得500万元,以应付一年的营运开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修例运动的背景下,《苹果日报》成功推出付费制度,而《立场新闻》的“坚守立场”众筹计划也获得颇大回响。

关震海相信,众筹有助独立媒体巩固一批“志同道合”、被内容吸引的读者,但也有人批评,在政治炙热的当下,众筹贩卖了读者的道德热情。施永青则指出资本的重要,因为“没有生意,要么被淘汰,要么政府出钱变成国家或政府的‘工具’”;他也相信市场的力量,“客户登广告能挣到钱,说明我的报纸是被社会接受的。商业上的支持代表消费者和群众的支持,有支持才有读者,有读者就会有广告商。”有别于关震海“有内容就能存活”的想法,施永青更相信,要存活下来才能保留内容和人才。

施永青最津津乐道的是把《am730》盈利三分的“三三三模式”。(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施永青担心,媒体若未能在变化中前进,或会在浪潮中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生物学来讲是‘优胜劣汰’,用毛泽东的诗来说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青天’。找不到经营方法,就要排队送死了。”他自知免费报章的好日子不再,故会调整《am730》的发展方向,“看能否多‘活’一段时间,一路生存一路转型。”

施永青最津津乐道的是把《am730》盈利三分的“三三三模式”,即将三分之一纯利给劳方,三分之一给资方,三分之一用作再发展。他戏言这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能令员工享受更优厚待遇,增强归属感。尽管低谷时期会影响员工心情,但他还是会坚持下去:“这模式成长得不错,也为公司引入一些优秀人才、行业精英。这两年经济效益不太好,但也会坚持合理分配,只是分享得少了点。”

不同媒体的处境和经营模式固然不同,但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独立网媒,都在致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新闻存活,让媒体进步。图为众新闻成立发布会。(资料图片)

不同媒体的处境和经营模式固然不同,但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独立网媒,都在致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新闻存活,让媒体进步。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改变的,又何止媒体本身?早在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就推算出,每人每天接收的资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的内容。这意味科技的发展令信息的接受出现更多可能,但也是双刃剑——平台多,人们接收信息、交流的意愿增加。但同时也会令假消息迅速传播,使报道极端化。关震海指出:“只有读者会分辨真假,知道新闻应该持平,这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但是香港病得太久了,现在是你看哪间媒体就是哪一派的思想,以前的叔叔伯伯,会买两三份报纸来看,因为要多看几个角度。”

苏钥机也认为:“这个时代对读者的要求在提高。媒体发展得太快,(读者)个人也要进步,作为公民要懂得分辨和使用资讯。这应是基本的能力。”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个重要议题,因此媒体的进步也要有教育的配合,即苏钥机致力推广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Meida I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他解释,媒体生态很复杂,在社会中牵涉很广,需要考虑在教育中需不需要增加对媒体的关注,教学生分辨资讯、信息的角色和功能是怎样的、面对海量资讯时,自己应如何取态等等。

苏钥机也认为:“这个时代对读者的要求在提高。媒体发展得太快,(读者)个人也要进步,作为公民要懂得分辨和使用资讯。这应是基本的能力。”(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苏钥机早前应邀出席一间中学的讲座,分享了有关内容,当中提到读者要有“Scout(侦查员)”的心态而不是“Soldier(士兵)心理”。美国哲学家Julia Galef的《The Scout Mentality》(侦查员心理)一书阐述了士兵心理和侦查员心理的分别:士兵打仗时,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打败对方;而侦查员则会勘测分析地形、据点,准确全面了解情况——重点是找事实,不牵涉意识形态。苏钥机希望大家在信息海洋中,都可以做侦查员而不是士兵,“要从不同角度去看,不一定有明显对错。我们要怎么做一个调和,在处理信息时的心态真的很重要,要有理解对方的同理心。一方面要有科学求真的精神,一方面要对社会有一定认知,还要对社会有一种付出。”他强调,媒体与生活息息相关,读者武装好自己,不仅会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对整个社会的理解也会更辩证。

相关文章:

【网络公民参与】教育脱节 市民难辨海量信息

【网络公民参与】媒体素养教育 校园不是唯一担责

全民记者时代下 专业媒体该如何自许

“后真相”时空下 谁来定义“假新闻”?

“同温层”之乱 “从众”四大后遗症

上文节录自第196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月6日)《坚守着,改变着 香港传媒在路上》。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