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影评】迂回抗议 平权不能靠运气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82年生的金智英》 算是一部韩国关注弱势群体的电影,切入点打中东亚诸国的要害,迅速成为话题也不奇怪。电影在中港台掀起讨论,在产地韩国更是争议连连。《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自同名小说,故事讲述在1982年出生的金智英(郑裕美饰)生下女儿不久,在丈夫(孔刘饰)面前仿佛变了一个人,丈夫很想帮忙,却有心无力,因此,观众看到金智英在家人和朋友面前不断出现困惑。
撰文:寇斯佩

故事中塑造的金智英是典型的新世代主妇,读书成绩不错,毕业后加入广告公司,颇受上司肯定,不过结婚之后,因为生育而退出职场,做全职太太。电影一开场用了相当细致生动的画面交代金智英的日常,她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每天的烦恼和挑战是什么。不只韩国,香港、台湾等地都有不少女性接受不错的教育,最后因为家庭计划而中断了职场生涯。韩国却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虽然社会步向民主化,民众重视平等和权益,但是女性地位极低。因此,对立的价值观在不断拉扯。

韩国虽然社会步向民主化,民众重视平等和权益,但是女性地位极低。(《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这样的拉扯在韩国影视剧中不少见。创作者希望作品展露真实的生活和现状,少不了描述韩国女性所遭遇的一切。去年大热的电视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主题是排除万难的姐弟恋,也有讲述女主角(孙艺珍饰)在公司遇到的不公。女主角举报职场性骚扰之后,高层表面上处罚了肇事者,实则把她明升暗降,发配去公司的偏远网点工作。剧情到了这里,职场故事却戛然而止,主创们似乎再也讲不下去了。

《82年生的金智英》也展露了许多女性在韩国社会中的不幸。丈夫们不觉得做家务和照料小孩是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的事;婆婆们希望儿媳千依百顺,毫无怨言地做家庭劳力;男同事们极度轻视生育小孩之后重返职场的女性;重男轻女的思维模式遍布了每一个角落。不过,这个故事写得比《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更进取,它不打算逃避问题,却采用了一种很迂回的方法在边界游走。

在故事里,金智英患上抑郁症。本来对她苛刻的亲人因此缓和下来,病情在电影中后段变成了戏剧矛盾的主体。她身为女性而遭遇的不公,并没有真正的申诉,重点转为对她的治疗,进而是拥有更好的生活,问题似从另一个渠道排解了。她病愈后,仿佛之前遭遇的所有不快都一扫而空。

金智英身为女性而遭遇的不公,并没有真正的申诉。(《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作者用取巧的方式去抗议,用广东话可以称之为“戴头盔”。即便如此,这本小说和电影在韩国当地都被很多民众骂得狗血淋头,可想而知韩国女性的地位有多么低下,连借助情绪病对社会性别体系抱怨,都算一种“僭越”。

电影的前半段确实展示出全职太太们的苦楚,有观众称之为很勇敢。可是,对现实题材的电影而言,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不公是基本步。既然是现实题材,总不能美化或恶意描述吧?但电影呈现了表面的困境之后,怎样有效地指出问题的核心,为同样处境的人提供出口—至少指出矛盾之处,这才是真诚所在。展示现实的不堪之处并非有胆量,清晰地作出批判,才算是勇敢。

无论是否可以让韩国社会正视问题,这部小说和电影至少为千千万万的女性找到了情绪出口。虽然有情绪病遮掩,故事中金智英和她的母亲还是控诉了很多韩国女性的惨状,至于这到底算“曲线”还是算中庸,恐怕也只有主创自己明白了。

韩国女性的地位有多么低下,连借助情绪病对社会性别体系抱怨,都算一种“僭越”。(《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在大量韩国影视作品中,女性被长辈或异性训斥时,不仅不能对长辈发火,事后还要想方设法给长辈下台阶,这很容易就被包装成一种韩国的“处世之道”,被当作文化传统,久久无法进步。

《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角的情绪病得到控制,想要回到职场的心愿不知怎么就达成了,她的生活状态开始上了正轨。我怀疑韩国的女性观众会如何讨论这些情节安排。她们会将结局归咎于主角的好运,还是回归到“电影不是生活”这样的虚无。

无论答案是哪一种,它都削弱了故事想要呈现的面貌,沦为一种情绪发泄。主妇们看完电影回到家中,又会继续做家务带小孩,面对长辈的脸色。毕竟她们多数人没有因为家庭生活患情绪病,也没有像孔刘那样温柔体贴帅气且收入稳定的丈夫。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向,金智英显然还比多数韩国女性幸运得多。这部电影所逃避的责任也就更多了。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

【茄哩啡事务所.影评】绝妙创意拍出低成本“扭桥”杰作

【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谋杀案.影评】推理故事拍成美国社会缩影

【返校.影评】致自由的一封情书

【阳光普照.影评】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阴霾过后可会重见阳光?

上文刊登于第19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16日)《《82年生的金智英》迂回抗议 平权意识薄弱》,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