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改革.上】政客只问立场零妥协 如何建立有为议会?

撰文: 陈澔琳
出版:更新:

议会失效,是制度之过,还是执行制度之过?本届立法会会期只余下半年,但仍建树不多。我们不难发现,在二元对立、只问立场、不问理据的政治气候下,议员议政质素每况愈下,政府施政亦举步维艰。有论者指,议会本是代民议政、汇集多元的平台,故一众代议士应该放下成见和分歧,透过协商寻求共识,而非“揽炒”斗个你死我活;也有人认为,议员职能受《基本法》所限,加上选举制度和功能组别的流弊,故难以把政治理念转化成实质倡议。进入后修例时代,立法会仍然壁垒分明、剑拔弩张,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有为议会吗?

“当下立法会是很典型的‘揽炒’,委员会主席有廿多名候选人,议员想拖慢整个程序,这是前所未见的。”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说。与李华明见面之时,恰逢现届立法会最后一个立法年度开始,不料一个多月后,他的回答仍未过时。往年早于复会之初就顺利选出各个委员会的正副主席,今年却因建制泛民未能协调而蹉跎不少时间。

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说,当下立法会是很典型的“揽炒”。(高仲明摄)

立法会大会、内委会、财委会及辖下两小组,以及18个事务委员会合共有45名正副主席,除大会主席有四年任期外,其他岗位每年度均须重选。李华明说,以往建制泛民按照委员会性质轻重协调人选,当中涉及财务、政制等重大议题的委员会通常是兵家必争之地,泛民循例硬碰后偶尔也能分一杯羹(民主党刘慧卿曾任财委会主席),但他观察到,反修例运动令两大阵营关系恶化,在选主席一事上自然互不相让。

今年度内委会可谓“重灾区”。为立法会大会会议作准备、负责监督处理法案工作的内务委员会,自10月起已召开十次会议,经廿多小时讨论仍未能选出正、副主席。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上周日(12月8日)以〈立法会内会陷僵局 走出胡同刻不容缓〉为题撰写网志,表示内会是立法会的重要“齿轮”,如今为选正副主席而完全“停摆”,情况前所未见,令人深感遗憾。他警告,内会“停摆”已窒碍多项工作,如不能就2019年《施政报告》致谢动议的辩论安排作决定、不可就政府提交的法案及附属法例决定是否成立委员会审议,未来更可能影响32项政府法案的审议工作,包括法定产假、改善楼宇消防安全等,如今年度未能通过就要推倒重来。

政治与民生的博弈

事务委员会的正副主席之争,建制泛民不惜总动员加入委员会抢滩,但在主席选举完结后就陆续退出,如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有12名议员退会,而工务小组委员会则有15名议员辞任,无独有偶,他们全属建制派阵营。李华明批评,“冧人”去选是很不光彩的事,反映议员加入委员会纯属政治考虑,而主席选举象征会期的开始,刚起步便短兵相接,往后更难以乐观。至于有民主派议员声称,由10月延续至今的拉布战,目的为迫使政府回应五大诉求,李华明同样批评,会议开多了、时间花多了,但实际成效却少之又少。诚然,也许一次又一次的拉布,阻碍的不只是法例及政策的修订,而是社会的步伐,受害的只是广大港人的福祉。

(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根据香港研究协会上周公布的立法会议员及政团民调,全体立法会议员的议政能力、监察政府工作能力、以及整体工作表现的评分,分别只有2.03分、2.08分及2.10分,比2017年同期调查所得的2.21分、2.32分及2.26分低。研究人员认为,有关评分低于3分的一般水平,反映不少市民不满政团和议员表现,呼吁他们应积极扮演民意代表的角色。另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16年7月发表的政党调查亦显示,只有5.3%受访市民满意政党表现;表示“普通”及“不满”各有近五成及近四成,后者创近年新高,当中有24.7%不满“政党做不到实事”,其次是“政党只是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不是真心为市民谋求福利”(15.7%)及“政党只懂互相争拗”(15.2%)。从上述调查可见,市民已对议会对立、政党恶斗生厌,甚至怀疑他们的从政动机,而这或已成为政党发展的一道无形制约,值得政党中人反思。

议会本来就是这番光景吗?每次访问已卸任的前议员,不论建制或泛民,他们都很乐于谈及有所作为的议会生涯。自1991年起成为区议会、市政局及立法局三料民选议员的李华明,一直是民主党消费者权益政策发言人,亦曾于2007至2013年间出任消费者委员会委员,并致力推动《商品说明条例》的修订工作,打击误导或威吓等不良营销手法。他忆述,当时除了动议辩论、接触传媒,事先还要游说各党派议员和官员,“这些都是前期的幕后工夫,台前大家都是‘做样’,很多事都是预先沟通好,花上很多时间,你不能够只打个电话了事。”他在20年的议会生涯中,还曾推动落实“营养资料标签制度”、草拟《公平竞争法》的私人草案、建议成立独立法定机构“旅游监管局”等等,无论成功与否,政策的出台及法例的修订都需要时间酝酿,“可能需要用上十年时间不等,绝非一、两届可以完成。”

“但我相信,在今天立法会,这些例子是零。”往日的确不可同日而语,李华明有感当今议会的政治运作多于处理民生问题,最令他看不过眼的就是拉布,又反问“拉布的意义何在?”近年建制派成功修改《议事规则》,透过降低法定开会人数、限制提交修订数目及简化缩短表决程序,大大压缩民主派的立法会大会及委员会的拉布空间。然而,今年度立法会一复会,旋即又再出现拉布潮,无疑拖慢待审项目的进度。李华明认为两大阵营都有责任,“现在双方不能沟通,而且一大(建制)一细(泛民)。更为恶劣的是,大的永远会赢,不讲道理只讲表决,细的知道投票不利自己,所以用其他方法给你麻烦……拉布、挑衅、挑战主席决定……令议会难以正常运作,因为你‘恰’我们,所以我们就用其他方法抗衡你。”

刘慧卿认为拉布的始作俑者是政府。(高仲明摄)

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亦有相类的解读,认为泛民自知不够票数而拉布,不过,她把一意孤行的“政府”视为始作俑者,并把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公”,“如果是(全面)直选而我(民主派)是少数,我接受,但现在不是。你有很多功能组别,大家会觉得很不公道。”特首林郑月娥竞选期间曾经两度接受刘慧卿专访,两人谈笑风生、你来我往;至去年她以行政长官身份出席民主党党庆,更捐款3万元为李华明献唱《笑看风云》助兴;但事隔一年多,由于林郑强行修订《逃犯条例》,向来谦厚有礼的民主党主席胡志伟不禁在行政长官答问会破口大骂对方“八婆”……回望过去,刘慧卿慨叹,以前一人让一步,今天却寸步不让。

建制与泛民的对垒

12月初,25名民主派议员提出联合动议,指控林郑月娥在修订《逃犯条例》中失职、纵容警方使用过度武力等渎职行为仍未请辞,因而对其作出弹劾。经过两天共长达20多小时的辩论,议案因功能组别未获过半数支持而被否决。然而,民主派本是立法会的少数派,在功能组别中亦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议席,即该弹劾动议根本不可能在分组点票中顺利通过,遑论最终以立法会大会三分之二票数通过带有法律效力的弹劾议案。另一边厢,民建联黄定光及工联会黄国健上周三(11日)分别动议,解除因占中案分别被判囚的公民党陈淑庄及社福界邵家臻的议员职务。根据《基本法》第79条,议员被判囚逾一个月,经立法会在席议员三分二通过便丧失议员资格。假如全体68位议员均出席投票,需46票支持,但建制派除去主席梁君彦后只得42票,尚欠4票才能通过动议。问题是,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根本无法成功通过动议,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社会撕裂,议会也会撕裂。”李华明无奈说道,现在许多事情都是“口号先行、立场先行”,两派决不沟通、势成水火,只会愈见分裂。他感言,对立一直存在,但以前却有一定妥协空间,例如他于1991年代表汇点出战立法局九龙东竞逐18个地区直选之一,同期还有21个间接选举产生的功能组别议员、以及17个港督委任和4个当然议员,尽管后两者必然与政府同声同气,但他们仍会努力争取政策制定或法例修订上的合作空间。

李华明指,两派决不沟通、势成水火,只会愈见分裂。(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李华明很疑惑,当议会空前撕裂、议员互相谴责、会议难以举行、商讨举步维艰,自诩民意代表的立法会议员,还能否将市民声音带入议会?当议会停滞不前,只会拖慢许多纾困措施,却无法解决许多实在而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何双方没法坐下好好沟通?

“每次开会都像打仗,这令人很愤怒及遗憾。”刘慧卿说,政党的理想状态是组织力量、放下成见、寻找共识、回应市民,而非自我阉割,可惜现时没有空间,也没人愿意沟通。“议会是社会解决问题的地方,如果当议会也变成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可能你会说‘现在都不够票’,其实(世界各地)许多议会都不够票,但别人就是透过妥协沟通,去寻求共识,永远都与政治相关,不过现在大家完全不走这条路。”刘慧卿语重心长地说,尽管九七前后议会历经不少激辩,但最后大家都愿意理性协商,“其实很多议员都很想有所作为,当时大家都意识到,在议会中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办事,一定要寻求更多数票。”

“八党共识”的想法因此而生。刘慧卿于2001年提倡成立“八党联盟”,由自由党时任立法会议员田北俊任召集人,集结民主党、民建联、自由党、早餐派、港进联、前线、职工盟及民协合共八个组织在立法会60票中的44票,成为拥有否决政府提案权的议会大多数,并就退税、宽免差饷、改善空气质素、冻结公共交通收费等振兴经济及纾解民困议题向政府施压,迫使当局让步、改变政策。可是,“八党联盟”的光景只维持了三年,“2004年后中联办说不可以,我还记得田北俊引述中联办的话说‘八党共识’是在挑战‘行政主导’,变成‘立法主导’。”刘慧卿感慨,不同光谱也能找到共识,“因为我们在一些事上,不是那么大分歧。”可惜,往日他们愿意为民生共议,今天日渐变成“你支持、我反对”。

(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刘慧卿强调,即使议会失去秩序,也不能否定其作用,因它始终是反映民意的地方,故议员应该透过选举产生,并积极协商寻找共识,再把建议交由政府处理。但她亦补充,政府是议员能否和谈的重要因素,因为建制派大多对当局唯唯诺诺,“可能很多人不介意谈,但可能老板不愿意,所以便不谈。大家都知道不谈得不到好结果,没有共识根本走不下去。”

继续阅读︰【议会改革.下】制度不公 如何反映民意?

上文节录自第19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16日)《政客只问立场零妥协 如何建立有为议会?》。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