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内地生.四】与“内地生”对话:符号与误读
编者按:反修例风波愈演愈烈。动荡的社会氛围中,“内地生”被迫夹在两地文化碰撞的缝隙中,面临身份选择和政治思辨的双重困境。前文中,记者采访了两位内地生在此次事件中的所思所虑,试图探讨影响他们进行身份选择的因素。在采访过程中,林汀和Cindy都曾表示不能理解其他“立场”的群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经历与想法。10月19日,记者邀请秉承“和理非”原则的“香港人” J君,与林汀、Cindy展开对话。
甫一坐定,林汀和Cindy便同时向J君发问,问他如何看待中大女生挂起国旗被攻击事件。
J君回答:“首先,如果我们推测这个女生主观上有什么意图,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当事人。那么讨论挂国旗被攻击这件事,我认为背后其实反映了当下香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一种是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亲中国价值观,一种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亲西方价值观。当下的香港无论是媒体还是校园都充满了亲西方的呼声,在这个呼声的浪潮中,这个女生作为一个亲中国的人士,不希望自己的声音被淹没,于是有了这样的表达—尽管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一切表达都应当被尊重,但是由于当下的政治局势,她遭受了亲西方价值观的人的攻击。我想这可能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林汀表示赞同,“她在文章中提到,其他人有举其他国家的国旗,她也想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展示中国国旗。有在实验会不会受到攻击(的意味)。”
符号背后的认知差异
Cindy对此却有疑问。在内地,媒体将中大女生的行为称作“朴素的爱国主义”,“也许她并没有想那么多国旗背后的价值冲突。是否是大家对国旗的意义理解不同,就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同时,她以自己为例,说明平时在校园里看到与自己政见完全不同的宣传海报或者针对内地人的辱骂性言语,常常感到受伤,以至于格外思念家乡。“是不是内地生会认为挂起国旗只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而香港同学则会理解为对政权的支持?”
J君摇摇头,说:“我认为是同一样东西。当你去爱国,而这个国家有权威主义时,你爱国就相当于支持这个权威。”
Cindy并不赞同。“我了解我的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深知它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仍然热爱这里并且希望她能变得更好。我对她的爱不是盲目的包容,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情感。”她说,“比如我很多同学也会讲,热爱国家也是热爱同胞、民族、文化等等,并不等同于对政权的盲目支持。”
J君表示理解。他认为,“爱国”这个词汇本身就可以有非常丰富的解读。具体来讲,要明确怎样是“爱”,什么是“国”。“爱国可以是爱同胞,爱文化等等,这我都能够理解。但是,表达爱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用挂国旗来表达爱国,这是一种被‘设计’出来的方式,包括国旗本身也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产品,‘国家’这个概念亦然。比如在中国,爱国就等于爱共产党。那么,当你使用这些被设计的手段和产品来表达爱国,就有种变相地被设计者所利用。如果我们抛弃掉这些被设计的东西,是否还有别的手段来表达爱国呢?”
林汀回忆起读小学时参加升旗仪式的经历。三年级时她被选为护旗手,每周星期一要举着国旗从全校同学面前走过。彼时尚年幼的她心中充满了骄傲之感。“这就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国旗就是国家,二者不可分割。这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表达爱国的方式。”
林汀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大陆媒体要一再渲染中大女生“朴素的爱国情怀”,“为什么爱国还分为‘朴素的’和‘不朴素的’?”
J君指出,这与“民族主义”的起源有关。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但在早期只是同一地区的人民由于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社区、生活经历以及需要团结求生的生存状态而自发地产生出荣辱与共的情感。后来这种情感被政权所利用,将自发的民族情感转化为一种国家的力量,以此来拥护政权、支持政府运作与行动。他进一步解释:“如果非要将爱国分为‘朴素的’和‘不朴素的’,那么,前者应该是指早期这类不涉及政治的、对共同生活的族群的情感。但是,这个女生使用了政治设计的产品,用政治设计的方式去表达爱国,就不能避免面对政治的风险。她的爱国行为不能称之为‘朴素的’。”
林汀表示能够理解J君的观点,同时指出,这种看法其实忽视了内地生的成长经历,“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认知的差异。就是说,内地的同学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们不会认为爱国有什么问题,觉得爱国就应该这样表达。你大可以说这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因素,但如果忽视具体的个人经历,透过对符号的理解就简单地去判断这个人的立场,就很难避免针对个人的暴力。”
相关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9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2日)《对话“内地生”:符号、误读与身份》。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