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保育.二】评级无用 香港古迹的求生记
在1,444幢历史建筑名单及新增项目名单中,现时有37幢建筑物已被拆卸,当中包括一栋一级历史建筑、七栋二级或拟议二级历史建筑,以及29栋三级或拟议三级历史建筑。
被拆卸的一级历史建筑是建于1927年的何东花园,原址在歌赋山山顶道,曾被列为暂定古迹,与位于山顶司徒拔道、2008年避过拆卸的景贤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故事是会消失的,我的印象是香港消失了很多说故事的建筑物。你拆走一个建筑,也就毁掉了一个故事。”曾任古咨会委员的钟宝贤说。
承接上文︰【古迹保育.一】从发掘到消失 那些埋藏在砖瓦间的香港故事
人人说起景贤里,都以为是政府“换地”有为,但一问知情人士便得出另一个答案。早在2004年,景贤里业主有意将物业招标出售,长春社发起“一人一元”运动,希望买下大宅保育,并要求政府把其列为法定古迹。此事曾在古咨会的会议上讨论,但业主取消招标后,事情又再一次搁下。直到2007年7月,业主将物业转售,新业主在两个月后开始拆卸大宅,政府才急忙引用条例,把景贤里列为暂定古迹,叫停拆卸工程。翌年,政府宣布景贤里为法定古迹,并与业主协议换地,以大宅旁边一幅同样面积的土地,换取大宅及整个景贤里土地。
李少文忆起,当时只不过是“好彩”—凑巧看到工人围起竹枝木板,凿碎大宅的琉璃瓦顶及红砖外墙,她立马拍下照片予相熟的媒体,报道引起公众广泛讨论,迫使政府将其列为暂定古迹。整个过程拖拉数载,直到推土机进入大宅,并开始拆走屋顶,政府才急急回应。
两者都属私人拥有物业,何以何东花园被拆,景贤里最终能够留下?主要原因之一是何东花园只是一级建筑,景贤里则是法定古迹,而法定保护只适用于有条例保护的法定古迹及暂定古迹,其余评级不在此限。
保育为何要等有心人?
景贤里的侥幸,某程度上是源自业主与政府达成共识,可见政府不敢随意触碰私人历史建筑,避免作巨额赔偿及面对长久的法律诉讼,故最终要靠业主答允换地,但这种情况在香港罕见。然而,即便旺角雷生春是业主主动联络政府捐赠,整个过程也用了近三年时间。
“我们有需要检讨保育私人历史建筑的政策,包括就公共资源动用的程度和方式制订更具体的机制和准则,以及研究是否需要透过城市规划,以加强保育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2013年《施政报告》针对文物保育,尤其是针对私人产权历史建筑提出上述建议,其后古咨会应政府邀请协助检讨历史建筑保育政策,并邀请顾问研究各地的相关政策。
古咨会参考顾问报告后,完成了《历史建筑保育政策检讨报告》,内容与2004年的文物建筑保护政策检讨类近,报告曾建议长远应研究为现行的评级制度赋予法律地位,但到现在“只闻楼梯响”。明年古咨会将举行集思会检讨评级策略,那会否带来一个新改变?
与我们那一代人重视发展至上不同,(我们一代)认为物质很重要,觉得什么都要拆走,要建多一点商场、高楼去改善生活质素。当周围都变成商场,周围都变成同一个模样,不是年轻一代想见到的。
目睹一栋栋有故事的建筑被拆去,原地筑起一座座高耸的商业大厦,钟宝贤主动提起,那些年争取保留皇后码头、菜园村的青年,他们愈来愈关心社会保育议题,“是在找另一种价值观,那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对社会公平的看法。与我们那一代人重视发展至上不同,(我们一代)认为物质很重要,觉得什么都要拆走,要建多一点商场、高楼去改善生活质素。当周围都变成商场,周围都变成同一个模样,不是年轻一代想见到的。”
只是,近年这城的故事愈来愈多人发掘了,在发展巨轮下将要牺牲的历史建筑却仍未能一一留下。“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我们没有办法夺走别人的产权。外国有heritage trust(古迹信托基金)收购及保育历史建筑。但在香港,买下历史建筑是很昂贵的,试想像trust fund(基金)要有几大呢?社会要平衡公帑的运用,(公帑)应否用于老人福利或医疗开支?现在的卫奕信基金只可以做修缮,只可以做研究。”
谁抹走香港大城小事?
香港的故事太多,发掘故事的人太少。
在钟宝贤眼中,历史是人民的根。对城市的感情轻重,是否感觉自己是城市的一部份,在于是否了解这城的故事。
像香港仔天后庙,普遍说法是由渔民筹钱兴建,希望得到天后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渔获丰足。钟宝贤多次与水上人访谈,翻阅不少旧报纸,发现距离不远的索罟湾天后庙才是“真”渔民拜祭的寺庙。香港仔的天后庙是属于陆上人,从其捐献碑上的名字便可得知。当时用木船的渔民会随风向从香港仔码头出发到蒲台岛捕鱼,索罟湾是中途站,渔民会上岸补给,也顺道拜祭天后。每年香港仔天后庙的天后诞,众人会擡着天后像沿大街小路游行,但是索罟湾的则不然,渔民在庙前水域爬龙舟给天后看。
“如果我们做得慢,故事会渐渐湮没。这些故事我们都是由看报纸得悉,或是与不擅文字记录的水上人聊天知道。香港人来自四方八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人手上有多点资源,便可以保护自己的故事,让相关的历史故事进入政府的档案记录。”钟宝贤说。
故事是会消失的,我的印象是香港消失了很多说故事的建筑物。你拆走一个建筑,也就毁掉了一个故事。
皇都戏院去年正式被申请强拍,它会留下还是成为另一座商业大厦,仍属未知之数。
2008年,政府推出“历史伙伴活化计划”,邀请非牟利社企承接政府的历史建筑,冀改建及活化成有价值的文化地标。第一批活化计划的项目—芳园书室开幕四年,却因人流不足而关馆。
古迹在香港是奢侈品吗?请看下一篇:【古迹保育.三】活化之路难走 有故事的建筑乏人问津?
相关文章︰
【观塘重建.上】缺资源故路难行 保育斗士:拿政府利益便要收声
上文节录自第18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1月18日)《砖瓦间埋藏的香港故事 谁定古迹去留》。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