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蛇斋饼粽“性本善”?“小白象”与你我有关?

撰文: 郝子雨
出版:更新:

文宣“成功争取”常在区议会选举前被参选人使用,但也常会遭到民众揶揄。同Leo一样,选民一方面认为区议员成功争取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一方面又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考量标准。区议员“保姆化”了的形象,与选区划分过小和选民对其功能想象存在误差有关,而这样的理解误差却不止一个。

承接上文:

【区议会选举】对区议员想象如此低?只识“成功争取”?

Leo的区议会记忆也有“开心”的时候—参选人会组织一些十几二十元的超平本地游。“我们吃好喝好,有时还能吃到鲍鱼呢!”他笑言,那时街坊都会表态支持组织活动的参选人,“但最后到底投不投就不知道了。你别看(参加者)有很多老人家,他们可精明呢,吃喝的时候都说会投票,但他们心里还是会倾向(投票给)那些真的帮他们做点事情如量量血压、填填表格的人。”

“蛇斋饼粽”已不限于派发礼物,还演变为更多的服务形式。(资料图片 / 黄永俊摄)

他的开心记忆,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就是香港选举特色文化“蛇斋饼粽”的一种—原意是指每逢特定时节,不同党派的区议员或社区干事,都会借此为街坊派发应节食品或举办应节活动,例如蛇宴、斋饭、月饼和粽子,但后来演变成参选人为寻求选民认同,不但派饮送食、餽赠物资,甚至会为街坊量血压、拍摄证件照、举行低价旅行团。这种选举手法不时为人诟病,批评其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民众生活的欲求和想像,例如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许宝强曾在《蛇斋饼粽以外的想像》中指出,选民囿于短视的物质诱惑,反映的是长期被褫夺了资源分配权力和政治参与机会的状态,倘若地区工作者只把民众的日常需求狭窄地归结为“蛇斋饼粽”,或会令社会生活难以提升、令公民质素无法成长。

有趣的是,如果从事地区工作的政治力量,完全拒绝所有与“蛇斋饼粽”相关的行为,却又会被民众讥为“离地中产”、“不懂民间疾苦”、“漠视群众需求”,因而流失基层选票。回到问题根源—“蛇斋饼粽”真的“十恶不赦”、毫无存在的必要吗?似乎也未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人类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层需求,当中后两者为次高和最高层。以“蛇斋饼粽”的主要目标群体老年人和低收入人士为例,它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物质和情感需求,既有实际的“着数”,又有心理的关怀和安慰。

梁启智也认为,地区工作者透过“蛇斋饼粽”与街坊“联络感情”,其实并非不重要或不必要,但有关工作绝不可以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因为,当物质“着数”变成选举常态,就会变成党派之间物资上和“创意”上的竞争,即从“派礼物”过渡成更为巧妙且不着痕迹的“小恩小惠”,或会衍生畸形的 “选举生态”,令人人乐意用手上的选票交换短期的物质利益。结果,无论是常常被诟病用好处收买人心的建制派,还是会用免费帮小朋友补习、办兴趣班等方式“突围”的泛民或独立人士,都被卷入这个漩涡,只能按着游戏规则走。

梁启智指“蛇斋饼粽”需要放眼更高的层面。(资料图片 / 郝子雨摄)

当片面的“蛇斋饼粽”成为整个选举生态的重要一环时,区议员的“保母”形象就会被无限放大,部份选民也会误以为“区议员”的职责就是为大家提供“小恩小惠”。梁启智担心,长此下去,或会削弱选民的公民意识,“很多人被问到对区议员有何想法时,都会说‘没有想法,没有期望’,觉得无所谓,以至于浪费手上一票。”—看来,对于选民和区议员而言,如何在满足“蛇斋饼粽”需求的同时,又能超越“蛇斋饼粽”的局限,令选票转化成更符合公平正义的资源分配和政治参与,都是我们“公民实践”路上一个智慧的考验。

“滥用拨款”:“小白象”丛生,你我也要担责?

“滥用拨款”是“区议会”另一受人诟病之处。自2008年起,特区政府每年透过“社区参与计划”及“小型地区工程计划”,向全港区议会拨款3.6亿元和3亿元,以支援由区议会通过的地区活动和地区建设,至今已加码至4.616亿元和3.6亿元;到2013年,港府再增设“社区重点项目计划”,为每区区议会预留1亿元拨款,以支援由区议会负责推展的具规模项目,而该拨款需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至今全港27个项目仍有一半尚未竣工。然而,权力的下放和资源的增拨,不但没有如期强化地区行政工作,反而惹来“滥用拨款”的批评,例如有不少工程项目被指是造价高但不实用的“小白象”,包括观塘的海滨音乐喷泉(5,000万元)、鲗鱼涌的“不能避雨亭”(21万元)、荃湾的巨鹅雕塑(77万元)等。

谈及“小白象”,Leo说,他的社区里,也有一些无用且可笑的工程:“一个楼梯拆了建,建了再拆,公园里一整排的摇摇马等这些,完全不明白在搞什么。我甚至怀疑这些工程都是他们自己freestyle出来的。”既然不明所以,那为何不找区议会一问究竟、甚至向有关部门投诉?对此,Leo坦言,香港虽是投诉之都,但这些事不关己,他也没心思精力去管,花的不是他的钱而是政府的钱;况且,他有种无力感,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些什么。

地区性“小白象”工程的新闻层出不穷。(资料图片 / 林若勤)

除了华而不实的地区工程,还有琳瑯满目又被怀疑涉及“利益输送”的文娱活动。2017年4月《审计报告》曾经审查“社区参与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在2011至2015年间,所有计划开支由2.7亿元增加17%至3.2亿元,但参加人次却由2,149万人减少13.3%至1,863万人;而以2015至16年度所花费的2.1亿元拨款为例,当中有71%用于艺术文化、康乐体育、以及节日庆典,但用于公民教育和楼宇管理的拨款,却各占不足2%,分别只有242万元和170万元。审计署亦指出,在2016年,76位区议员在进行利益申报时,未有披露自己在计划推行机构所担任的职位,另有34位区议员在审议计划拨款时,未有申报自己与有关机构的关连。

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也难怪区议会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认受性愈来愈低。例如香港青年协会智库“青年创研库”9月发表的“强化区议会的角色与职能”研究显示,有高达74%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区议会,有74.1%受访者不认为区议会具高透明度,另有75%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责任监察区议员。

不过,以“社区参与计划”为例,计划列明区议会可邀请参加者就活动表现和成效提出意见,而区议会也会透过网站、告示板和区报等,公布获资助项目和活动名单,以供公众监察。问题是,有多少人曾经认真翻阅过相关文件、提出反馈意见?

相关文章︰

【区议会选战.一】素人对上建制 民众想要怎样的区议员?

【区议会选战.二】重夺区议会 谈政治还是谈民生?

【区议会选战.三】投票看习惯 选民雾里看花?

【区议会选举】素人参选缺资源零印象 如何说服街坊投你一票?

【区议会】素人盼由下而上 改革失效区议会

上文节录自第18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1月18日)《选民手中有票,是否心中有数?》。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