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中国艺术家王晓勃 在没有市场的年代画画
70后,北京人,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超过五幅作品录得过百万元人民币的成交纪录,王晓勃是当代艺术市场的宠儿,也很符合大众对成功者的想像─在一流学院毕业,落泊过迷失过,然后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兴起中,凭着对画画的热爱,抓住时代的机会。
他谦虚地说,一切都是幸运使然。
住在设计感十足的地方,创作空间大得奢侈,作品价格以十万元计,艺术看似离地,但王晓勃本人却很贴地,直来直往不拐弯抹角,有北京爷们的爽朗。大陆媒体曾以“高富帅”形容他,香港藏家则关心他的作品成交价,但他过去的浮沉经历、对画画的执着,似乎比那些标签及数字更为有趣。
他热情好客,却不喜欢被社交影响工作节奏。他喜欢与朋友聊哲学聊创作,却不太喜欢群居生活。他在创作上简单而纯粹,又不想过于直白流于客观。访问当日,他背后挂着《沉浮》系列其中一幅画作,红色的裸人躺在吊床上看书,背景是树的枝节与花朵,用色缤纷,构图一目了然。
从作品读通生活
年轻时反叛,画作带有激烈的情绪,借胖子反映不完美、备受忽略的美,有了《胖女人》系列。与太太相识相恋,他画了《两个人的世界》,是对二人世界、婚姻关系的探索。孩子出生,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好奇各种为什么,他不厌其烦地回答,是《寻找光明》想带出的状态。到不惑之年,从激进回归恬淡,经历人生高低起伏,他决定以幽默感看待生命中的好与坏,名为《沉浮》。每个系列,与人生不同阶段扣连,他说:“如果想了解我,可以通过我的作品读通我的生活。”
王晓勃最有名的作品是《颠倒的女人》,这是早期的画了,一个胖胖的女人,只穿着贴身衣服,以扭曲的姿态倒在地上。这幅画在2012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以322万元人民币成交,是他至今录得最高成交价的作品。他当时在网上招聘模特儿,有个胖胖的女孩从山东坐火车到北京帮忙,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合作。女孩面对拍摄镇定自若,没有一般胖子的自卑感,他后来更发现女孩在家乡事业有成。胖子后来成为他创作的标志。“愈美丽的人愈容易受关注,愈胖的人愈被人忽视,我想描述一种被忽视的美,胖的人不自信,不被人重视,更能够挖掘内心的真实感。愈美丽的人,伪装会多一些,言谈举止会修饰包装,只会呈现完美的一面。”他戏言,如果《颠倒的女人》变成《颠倒的美人》,予人的感觉会很不一样。
裸露,是他创作的另一个特色。裸露的男男女女,站着,坐着,躺着,飘浮着,他似乎偏爱裸体。他说与学院背景有关,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工作室毕业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分一、二、三、四工作室,一工作室主要画人像,这也是为什么王晓勃的画,总是出现人。在他看来,人物画的好坏,在于画家对人的理解有多深,他希望笔下的人少一点时代性,多几分原始感,“如果穿牛仔裤,纯粹感会少一些,还是不要有衣服,更纯粹一点。”
喜欢画画,很喜欢
别人在学数理化,我是学新思潮新文化,骨子里觉得很高尚,个人的精神气质就是很狂。
他对画画的态度也很纯粹,没有过多的杂念,“我喜欢画画,很喜欢。”他说起小时候的事来,爸妈是知识分子,两人都是北京大学学者,一个教历史,一个教哲学,他还有一个哥哥,是北大经济系研究生。他呢,据他形容,小时候也是多才多艺的,会踢足球,会做模型,执行力强,唯独学习成绩不好,每次都垫底。小学五年级时,父母离婚了,贪玩的小孩没人理,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跟他一同读书的,个个都成绩好,都说将来要考托福、要出国。“我就是一个坏孩子,不被人家看上,我妈也对我很着急,说我们家为什么出了一个不求上进的孩子。”
这时候的他,已经很喜欢画画,拿着妈妈从学校带回来的粉笔,在地上画啊画。有天北大附近开了一个美术班,妈妈知道儿子喜欢画画,便带他去看看,结果他成了班上画得最好的一个。他由此走上学画之路。“当你发现在画画上可以得到自信和证明时,你会愈来愈爱,可能以前太差了,人家觉得你画画很强,你就特别有自信、特别努力。”
或许是天赋使然,曾经毫无自信的小孩,愈画愈狂,有着好高骛远的心,如今回想,他说那时的狂,不是狂而无知的狂,而是“带着少年青涩的狂”。那时的他喜欢听摇滚乐,接触新思潮新文化,自觉与同龄人不同,“别人在学数理化,我是学新思潮新文化,骨子里觉得很高尚,个人的精神气质就是很狂。”
少年的狂妄是成长的催化剂,他努力争取想要的东西,譬如在最好的学院学画画,甚至通过画画得到像哥哥那样的尊重。高中填志愿时,他只报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学院,每年收生少之又少,王晓勃对这所学府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他说,小时候走过中央美术学院在王府井的校舍时,都会被画室里的哥哥姐姐迷住,“他们油画系的人,穿着我都觉得跟一般人不一样,特别高雅,女生气质非常好,你会有无限的憧憬,那种向往是很大的鼓舞。”
毕业,不知道可以干什么
那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只招了五个学生,其中四个是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升上来的,另外一个名额开放予全中国的学生,王晓勃成了那万中无一的一个。“那么多考生,最后只收你一个,你对艺术的敬畏心是很强的。”大学四年,他被培养成艺术家,随心所欲地画,却没想过艺术家毕业后要如何维生。“你要是想要很好的艺术修养、理念、艺术教育,你可以到中央美院来,但你毕业如何面对生活,没人管你,你就像飘到大海的一滴水,你不知道自己是谁,那时候很苦恼。我不如搞理工,有一技之长,也不如搞医学搞法律,可以进入一些行业,我不知道可以干些什么。”
毕业时,大部份同学继续留校读研究生,有的为了户籍,有的真心想做老师,王晓勃是北京人,没有读研究院的迫切性,他随便找了一份广告工作。虽说随便,但公司见他是中央美院毕业,开出8,000元人民币月薪,比一般毕业生3,000元月薪高近两倍。他在外面租了房子,凭着毕业作有幸参与了一些展览。他说工作挺好的,可以存钱,但日子过久了,即便薪金再高,却觉人生没有价值。“用画画换钱生活,很卑微很没有意思,我们那时是带着情怀去考中央美院的,但当你毕业要面对生活,你要吃饭租房子,世俗的东西离你那么近,你会很失落。你要找工作,但那种愤青似的可爱思想还在你的头脑里,一旦有了艺术市场,就义无反顾地辞职。”
《沉浮》系列:
王晓勃在2004年辞去工作,成为了全职画家。他后来有什么经历?成名后的他又如何看待画画这回事?详情请看:【专访.下】成名以后时时警愓 王晓勃:艺术家不能自我膨胀
相关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86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28日)《画家王晓勃:用幽默感悟生命》,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