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言自得】八千米高峰的历史真实
那年西藏动乱刚刚平息,旅游萧条,我们港大校友团在全球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大帐幕瑟缩一夜,在寒风凛冽中,苍茫大地就只得我们这一小团人。5,150米高原上的夜空星光灿烂,但寒冷与疲惫令我们的观感麻木,看到世间美景而不觉兴奋。翌日清早,我们向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进发。因为没有向导,我们在山路上迷途,兜兜转转,徒步到达大本营已是下午时分。我伫立在山风习习的营地,凝望珠峰,是相逢恨晚了。
撰文:杨志刚
年轻时,我为了一句“黄山天下奇”,为了“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为了文人笔下的“燕京十景,西山红叶”,我游遍这些名山。珠峰却因为缺少了文人的堆砌,未有山以文传,使我在游遍千山后才亲近这座万山之母。
凝望珠峰不单是相逢恨晚,亦是初闻其名。小时候对世界最高的“额菲尔士峰”听得耳熟能详,长大后工作多年,才第一次偶然听见“珠穆朗玛峰”这个令我手足无措的名字。一查之下,原来这个令我摸不着头脑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名闻遐迩的额菲尔士峰。迟来的了解,却让我恍然大悟“额菲尔士峰”这个名字的庸俗不堪和背后的自大。
珠穆朗玛峰在藏文的意思是“第三女神”。全球第一高峰被当地人民称为第三女神,这是西藏人的谦卑和对大自然的敬爱。“额菲尔士峰”这个名字则来自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测量局局长额菲尔士爵士,他曾探测此山峰的高度,手下建议山峰以他名字命名,额菲尔士表示反对,但反对无效。1865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正式命名此峰为“额菲尔士峰”。这位爵士的“表示反对”及其后的“反对无效”,是典型英式殖民地心态和伪善,如果今天上演,会是一场国际搞笑剧。
环看香港,尤其是中环、湾仔、尖沙咀一带满街满巷以英国人姓名作街道名称,原来英国殖民地官员性喜以人名作路名,以名扬后世,连“麦理浩径”这条郊野小径都不放过。一名殖民地测量专家凭什么要在全球第一峰冠上他的大名?英国凭什么替这座位处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山峰命名?
我们在珠峰五千多米的大本营被低温和低氧弄得观感麻木。人到了高峰八千多米会变成道德麻木。1996年,九名攀登者在珠峰遇暴风雪丧生,其中一名遇难者是日籍女团员康子(Yasuko Namba),在登顶之后下山时,她和另外三名团友被暴风雪所困而遇难。“她是这样娇小。我今天依然记得她手指从我手臂无力地滑下,然后松开。我没有回头望她。”这是一名生还者回忆他不顾垂死挣扎的康子,让她在暴风雪中力尽冻僵而死。当一个人用尽了求生力量的极限,道德便会麻木。“八千多米的高峰不是奢谈道德的地方。”另一位攀登者如此说。他们的故事记载在畅销书《Into Thin Air》,作者Jon Krakauer亦是其中一名生还的攀登者,是我看过最精彩的历险纪实书,看完该书后,我决定前往珠峰大本营。
从大本营凝望珠峰,我感受到她的召唤,亦终于明白为何虽然每年都有攀登者命丧此山,但仍然不断有人舍命赴峰。当被问到“你为何要攀此峰”,攀登者最常引用的经典答案就是:因为该峰在此(Because it is there)。语出英国攀山传奇英雄莫莱(George Mallory)。 亦即是说,要攀登天下第一峰,还需理由吗?莫莱于1924年试图登顶时在山峰高处失踪,他有否成功登顶,成为珠峰历史一大谜团,他亦成为珠峰牺牲者之中知名度最高的英雄级人物。
世界第一位攀上珠峰之巅的是新西兰人希拉里(Edmund Hillary)。他于1953年与尼泊尔籍向导丹增(Tenzing Norgay)成功从珠峰南面登顶,是世界公认的首名登顶英雄。
要登上珠峰之巅,除了由尼泊尔出发,像希拉里那样从南坡攻顶,另一条路线是由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完成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顶。在此之前,英国登山队曾多次从北坡登顶,但均失败,并公告天下:连飞鸟亦无法从北面登顶。中国的成功登顶引起西方国家质疑其真伪,因为登山队没有照片证明。
为何中国登山队犯了“无照片”这样低级的错误?最近上演的电影《攀登者》对这段历史有简短而生动的描述。三名攀登者历尽万难成功登顶拍摄照片之后,在回程时遇上雪崩,一名队员连同照相机急堕冰渊,在千钧一发之间,队长要抓紧队员或抓紧照相机?他拯救了队员,失去了成功登顶的证明。谁说八千米高峰没有道德?
他们成功登顶的最后一道难关,是一块几乎垂直的五米冰墙。登山队久攻不下,最后以人肉作梯。爬上人梯的队员脱下满是钉子的登山靴,踏上队友肩上,克服了天险,但双足被冻坏,下山后十只脚指全被截肢。他就是被队长救了性命但失去相机的队员。
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进步,背后的动力根源,是二百年来西方列强对国家人民的凌虐,以及所激发出来的牺牲精神。丢失了登顶证明,被拯救的队员深感百身莫赎,深深埋怨队长不让他以身报国。这段矛盾,可说是最有道德感的“以怨报德”。
中国队第二次成功登顶是1975年。这次有备而来,登山队带备铝梯以攀登五米冰墙。任务完成后,登山队把铝梯留在冰墙,成为著名的“中国梯”,从而让全球千多名攀登者由北坡登顶。
《人民日报》创刊逾七十年,只出过20次号外。其中之一便是1960年中国登山英雄攀上珠峰之巅。西方对中国成功,不是质疑便是打压。《人民日报》的号外,是对西方质疑的回应。你有你的质疑,我有我肯定历史的真实。但随着愈来愈多1960年登顶的细节呈现出来,包括登顶途中的记录,以及攀登者与中外媒体访问时所披露的细节,其描述与后来从北坡登顶人士所描述的细节高度脗合。现时世界各机构的珠峰登顶记录中,均已普遍承认1960年中国的凯旋。《攀登者》讲述了这段历史的精彩,而其最动人之处,是牺牲。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杨志刚的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8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21日)《八千米高峰的历史真实》,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