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有道 内地民企大佬们的第二人生
放眼大势,退休民营企业家以基金会形式投身公益,俨然已成潮流,形成中国当代的“后成功”故事模式:从个人利益出发,变成现在回报社会。马云是这个系列故事的最新一季主角,也是new money界别中最瞩目的一位。他在离职演讲中透露了自己未来动向:“阿里巴巴只是我个人梦想的一部份,教育、公益、环保,这些我一直在做,但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换个江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再见。”撰文:李照兴
他很早就把自己在社交网络的头衔换成了“乡村教室代言人”,也成立了主要用于扶持教育的个人基金会。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新的身份:联合国数码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小组去年7月刚刚成立,旨在推动各国政府、民间社会以及国际组织在数码空间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主席正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主席梅琳达.盖茨。
这阵由明星企业家掀起的回馈社会风潮,既有深刻的国际化背景,也出于中国特色国策的考量。退休之后的微软创办人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两人联手,曾多次在中国组织慈善晚宴,邀请众多中国商界名人参与,觥筹交错之间像在向中国的同好输出一种人生理想新模式。2014年,近60位中国企业家前往纽约了解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运作,堪称更深度的取经之举。对这伙企业家而言,以基金会形式参与公益事业这种国际潮流,不仅显得公开、透明、积极正向、形象讨好,而且从隐晦的角度来讲,可能也有助于突破中国“个人财产对外转移限令”政策。
转换战线:投入艺术市场
另一个现象是,中国商界一直对文化、艺术作品有浓厚兴趣。一来是寻求跨界的共赢,以文化之名铺盘生意;再者,这也是财富正在涌向的领域,呈现的是当前中国财富阶层在完成“形而下”的资本积累后,正追求“形而上”境界及其附加价值的努力,而从理财角度上看,到目前为止,看来依然蓬勃的全球艺术市场,也成就了财富保值的一种方式。
创一代当然也是这股收藏热的生力军,相对于传统行业的老前辈,他们更钟爱现/当代艺术作品。2015年,就在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在某次慈善拍卖会上以高价拍得李可染、林风眠、傅抱石等大师的作品后,马云不甘示弱地玩了一个新花样,邀请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共同创作”了一幅油画,名为《桃花源》,并在当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200万港元的价格拍出。如果说其他退役大佬只是玩票,悄然隐退的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则把这件事当成了主业,不仅个人收藏囊括国内外众多名家,还在去年增持了苏富比的股票,以百分之十的占股比跃升为第二大股东,仅比最大股东对冲基金大佬Daniel Loeb少一个百分点。
即便在退出商界舞台后拥有较多余暇,大佬们也不可能在藏品前停驻太久。这些大腕级的新藏家,除在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调整收藏的清单,当然也关注艺术品是否能保值、升值的问题,并以此为标准,在全球展开大采购之旅。当代中国富豪对外释放一个强力信号:不仅有钱,更有品味和眼光。法国投资机构Ateo在今年的报告中显示了这一趋势:来自中国的基金会和投资机构成为国际艺术市场最凶猛的军团,投资规模和出手频率都远超欧美。
而在收藏到达一定阶段之后,个人行为就转向公共领域。搞投资起家的刘益谦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逐渐淡出资本界后,开始大量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成名事件发生在2016年,以2.4亿的高价竞得张大千晚年之作《桃源图》——看起来,中国引退转型的大佬们都有一个“桃花源”情结,而刘益谦将艺术桃花源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办了个人美术馆—龙美术馆,对公众开放。而近年中国各地开花的私人美术馆潮流,和个人基金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构成了大佬们“第二人生”的一体两面。
连续创业:捕捉新风口
必须要提到的,还有中国新创富阶层另一个观念:源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励志传统,也顺应了“连续创业”的新时代思路。这观念指引下的“第二人生”,仍充满燃烧奋斗的激情,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引退,而只是明目张胆地转换战场,再接再励。
今年去世的褚时健是中国企业家圈层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一生曲折而传奇,几经浮沉。2012年,他以85岁的高龄再次创业,以现代化农场的模式种植品质优良的“褚橙”,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售卖,由此从“烟草大王”化身为“中国橙王”。不过,褚时健的再创业出于回归传统和民生的个人情怀,而他的继承人则可能有着更当代化的想法,目前正急于推动迅速崛起的褚橙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传统民生情怀的新经济代表,当非丁磊莫属。与其说有些人觉醒得比较早,或者有大情怀,不如说他们更早了解个人兴趣,及早就立下决心,践行更多元的人生价值。丁磊早在2009年就已高调宣布进军养猪业,后来更因迟迟没有明显成果而变成业界笑谈。十年过去,他最近撰文交代了初衷:“主要是我自己比较关注食品问题,不仅事关个人生活质量,往大了说关乎国计民生。”
风声响起的时间虽早,雨点落下得很晚。丁磊的养猪计划在两年前才进入正规,在江西高安、浙江安吉等地开设了农场,以大数据开启“云养猪”模式。在具体养饲环境,是大幅提升空间及设施质素,例如不在猪棚养,而是让猪只住进如公寓一般的单位,听着音乐,食用供人类级别的饲料;在技术层面,是研发人工智能管理方法,用数据及记录来决定猪只每天的饮食及检测健康状态。在今年猪肉紧缺的环境下,他这听起来贵得有理的高质黑猪肉,终于“大放异彩”,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而丁磊的另类之举,也引起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效仿,纷纷用怀孕诊断、图像识别等高科技进军养殖业。
教育也是一个最易说得过去的回馈形式。马云主导的阿里巴巴系统,开办了湖畔大学,马化腾的腾讯集团也设立了青腾学院,这些铺排固然有扩大自己企业生态链的考量,客观上也向新时代的创富阶层输出价值观和良好形象。最近在湖畔大学课堂,锋头正劲也因移民新加坡而一度成舆论热点的海底捞创办人张勇(与阿里巴巴CEO同名)发表演讲说:“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双手改变命运。”引发了台下听者显而易见的共鸣。
退而有道:错在你太老了
由政局阴谋逼退论,到抒发个人情怀的转型论,再到连续创业的说法,这些引退动机猜想,都建基于一种外力影响或对外界的判断,而这种世界观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当事人的决定。但还有一种主观的限制逃不了,特别是在工作强度那么骇人的互联网企业,已成功者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年龄,正确一点说,是因年纪而造成的判断盲点。比起其他接近五十的创业同道,哪怕是多有前瞻力如马云,55岁的他似乎更能感应到这种残酷。这或许才是这股引退潮最不受争议的解释。在草创初期,小型团队甚至不是现在被诟病的“996”工作时间,而是大家都搬到离公司五分钟的范围,随传随到,晚上累了就睡办公室。
除了五十多岁的老人家可能再过不了这种生活,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互联网业务毕竟是一个必须属于年轻人的世界。只有更为直面生活、更为科技敏感的年轻人才了解当前最大用户群体每天的应用需要。马化腾曾直截了当地说:“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你太老了。”如果中国的科技创一代不想重复雅虎、英特尔、微软等的经验的话,这是场逃不掉的世代轮转更替,只不过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更为明显。
由互联网创业到现在大数据移动端的生活潮流,这种来自世代的挑战只会更明显,尤其是当前中国已有了像王兴(美团)、程维(滴滴)这批创二代,又或者当抖音、小红书又完成了新走红社交应用的更替,互联网创业第一代人也不可能视而不见。
中国因为没先例可循,所以,一直留意着国际企业在这方面的传承动态,总结出适时放手的结论。不一定说成是完全给到年轻一代管理人,而是适时把伴随创业期而来的光环及个人影响力,一步步健全地过渡到职业经理人及管理团队之上。这大抵是为了企业长青的考虑,多于自己下半生目标的考虑。
而马云的挑战是,不同于外国情况,没有企业家拥有像他这样的知名度、魅力、干劲,引退之后,他能继续发挥其还可控制的影响力,通过慈善、教育、环保来更有力持续推动社会改进?还是离开了单位之后,个体的影响已大为受制?而在这相对一元化的社会,他发挥影响的自由度又有多少?这是个相当有中国特色的问题,而且问的人将陆续有来。
相关文章:【观察】马云风光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长 官商关系游刃有余【有片】马云含泪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年会变身“摇滚巨星”高歌腾讯征信公司大换血:马化腾不再担任法人,卸任执行董事
上文节录自第18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14日)《内地创一代陆续华丽转身 大佬们的第二人生》,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