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机会.一】成立23载 质疑声停不了 平机会愈做愈缩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平等机会委员会成立的原意是消除社会上的偏见,令所有人共享平等机会,然而,这二十三年来,该会一直饱受批评。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令“平等机会”沦为空话,法律赋予的正义得不到彰显?为什么它没有成为小众的“同行者”?平机会的抱负是“建设一个崇尚多元、包容共济的社会”,令所有人共享平等机会。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执行《性别歧视条例》、《残疾歧视条例》、《家庭岗位歧视条例》及《种族歧视条例》等四条反歧视条例,包括处理市民申诉、协助双方调停,以及代表受害者提出法律诉讼。撰文:陈珈琋

不过,平机会经常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偏偏就是未能处理所有投诉。平机会的服务承诺列明,为提升整体效率,会于六个月内完成投诉处理,另于三个月内审批法律协助并回复申请者。可是,融乐会总干事张凤美批评,平机会正正为了追赶效率,在六个月内“砍掉”很多个案,即不处理相关投诉。事实上,根据平机会的数据,过去五年(2014至2018年)合共接获3,279宗投诉,当中多达1,932宗个案被终止调查,原因包括投诉不涉及违法歧视、证据不足等,而尝试调停则有976宗,调停成功率为七成。(表一)

张凤美续说,不少个案即使进入调停程序,仍需要拖拉数年。她分享,曾协助一名少数族裔人士向平机会寻求协助—当事人及其孩子到某幼稚园面试,期间曾遭不礼貌的对待,最终孩子不获取录。当事人认为孩子表现不俗,质疑园方种族歧视,而融乐会介入后,曾要求平机会向园方索取面试评分表,但苦等一年仍没有回音。

法律协助缺透明度 批准率低

她说:“最后幼稚园出了一封信,其中只有一段提及小朋友当日的表现。结果平机会告诉我们,‘你个小朋友真系做得唔好,我要drop(终止)你的个案。’有无搞错?(信件)又不是当日的评分纸,怎样可以证明呢?为什么(平机会)只听对方讲?”

根据处理程序,个案会先交由平机会“投诉事务科”进行调查及调解;如调解未果,当事人便可向“法律服务科”申请法律协助。但张凤美指出,当她和当事人向平机会申请法律协助时,平机会仅以简单数句拒绝,当事人根本未有机会与律师会面;其后他们要求索取法律意见,以了解案件是否难以胜诉,惟平机会以“不方便”为由拒绝。

张凤美表示,事件涉及公众利益,因为幼稚园教育对少数族裔融入社会尤其重要,如果园方因种族而拒绝取录,少数族裔有可能“一条龙学不到中文”。“(当事人)只希望透过申诉,令幼稚园知道按种族收生是不对的。”她补充,本港种族歧视案例较少,若上述个案胜诉,将会是影响深远的判例,惟平机会一拖再拖,最终不合理地拒绝。

张凤美指出,如果园方因种族而拒绝取录,少数族裔有可能“一条龙学不到中文”。图中非当事人。(资料图片/黄宝莹摄)

按平机会程序,理应由法律及投诉专责小组(LCC)决定是否提供法律协助,而非法律服务科。根据平机会对《香港01》的答复,小组成员会考虑多项因素,包括:(1)个案有否带出一个原则问题;(2)个案的复杂程度或双方的相对位置,会否令申请人难以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处理其个案;(3)证据的强弱程度及胜诉机会;(4)案件能否确立重要的法律先例;(5)诉讼能否令申请人得到有效的补救,及能否藉案件有效地提高公众对平等机会的意识及推广平等机会;(6)双方的态度及行为(如:若答辩人/机构不合作,平机会有较大机会向申请人提供协助)。

平机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共处理了204宗法律协助申请,当中只有113宗获得法律协助,占申请总数的55%。(表二)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直斥,平机会的法律协助准则严苛,“有很多个案被拒绝后,我们拍心口帮他们找律师,结果成功获得赔偿。”张凤美更坦言,就算求助人合乎申请资格,他们也倾向不循平机会求助,变相是本末倒置。

“个案由法律服务科提交予LCC,如果无心做的话,(法律部)每一个个案也可以说证据不足。如果他们没有心帮人,最后会hea住(随便)做。”李卓人认为,只要平机会愿意提供协助,即使胜诉机率不大,最终亦可能达成和解,“现在法律部做咗法官,但法官也会有判词,(法律部却拒绝解释原因)他们单单都拒绝,根本挡住受害人,使他们无办法获得法律伸张,这是最大问题。”

2016年平机会发表《有关立法禁止性倾向、性别认同及双性人身份歧视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市民支持立法,平机会更建议政府考虑进行公众咨询,以回应如何立法。可是,政府始终不动如山,拒绝立法。(资料图片/路透社)

除了为受歧视者提供法律协助,平机会还承诺检讨法例并提供指引,并研究与平等机会相关的议题及宣扬反歧视价值观等。可是,相关工作同样为人所咎病。李卓人批评:“(平机会)做完政策后没有跟进,研究完怎样呢?只是把报告抛出来,没有倡议,没有跟进,没有逼政府去做!”

例如,2016年平机会发表《有关立法禁止性倾向、性别认同及双性人身份歧视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市民支持立法,平机会更建议政府考虑进行公众咨询,以回应如何立法。可是,政府始终不动如山,仅制定自愿性质的《不歧视性小众约章》。又例如,在《职场年龄歧视的探索性研究》中,平机会发现超过三分之一在职人士感到职场年龄歧视严重,建议政府进行大规模调查,以便讨论立法,惟政府一直未有决心开展相关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平机会回复查询时,未有提出实际跟进措施,仅指将在资源许可下,研究现行反歧视条例未涵盖的范畴,并期望加快有关工作。

继续阅读︰【平机会.二】每年获逾千万公帑支援 表现却沦全球尾十

相关文章:【人权委员会.一】港府避设法定机构 完善人权免谈【人权委员会.二】多个投诉部门如纸老虎 如何挽回市民信心?

上文节录自第180期《香港01》周报(2019年9月16日)《成立23载 质疑声停不了 平机会愈做愈缩》。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