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宿】民宿热渐成产业 风口底下却潮流暗涌
相对于连锁民宿巨头,独立民宿更专注于利用所在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通过委约个性化建筑师去设计,拓展及建造自身定位,如感受当地民俗和原生态农业,进行艺术鉴赏或徒步、泡温泉、溪涧漂流等健康活动,当然美食必不可少—诸多体验往往融为一体,构成大城市中无法感受的生活方式。
承接上文:【中国民宿】私人小旅馆火爆中国 个性化打造住宿新需求
设计师式的小而精
慢节奏和凝思是个中精髓。这符合这刻内地中产旅客的价值观,在很多人看来,这才是当下精品民宿的应有之义:不再为了赶景点而下榻,那民宿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哪怕在民宿中,什么也不干,只坐着发呆。
譬如,位于杭州临安有家规模细小的网红店余来民宿,建在深山,是一个小而精的典型例子,交通隔涉,但沿路体验过程有种逃逸的快感,去到不为人知的山里,去到没有什么特别可做可逛的地方,反而加深了人和人之间的亲近互动,既适宜亲子游与放松游,也适合创作人在此小栖数日汲取灵感、重拾专注力。
余来民宿借助毗邻太湖源景区和大竹海的景观优势,让建筑主体很自然地“长”在山间(用了当地的竹林或石头自然色),随季节而变的色彩赋予它某种缓慢的变幻节奏,房东本意,是让人在凝伫瞬间启迪人思索生活真义。当然,客人是否攫取到这些空灵的点则并不肯定,看来更多人是冲着这种充满设计感的民宿靓景而来也说不定。
当然,这类独立个性化民宿,也有机会慢慢聚集起来,哪怕是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当它们升级完成后,往往形成集群效应,也在反哺所在地。如距离杭州不到一百公里的桐庐镇,即著名国画《富春山居图》的景观原型地,便因为桐庐的“静庐.澜栅”、“不舍.青龙坞”等民宿令知名度提升,青龙坞、岩朵等山乡秘境也开发出来,招来更多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此区的民宿相对发达,当和江浙及上海一带的假日旅游刚性需求有关。
创意阶层的美学试验场
民宿大潮的成因还有经济产业及城乡开发的背景。首先是交通,随基建疯狂开发,发达的道路网让旅游变得更为简单,现在走在大城间,高速公路由于相对在近年才建成,所以路况皆算不错,这大大增强了自驾游的意欲。不自驾,乘坐开遍四周的高铁也行。于是“说走就走”和“想看看这个世界”的愿望在网络煽动和实际条件支援下更加强烈,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独特的旅行经验,不安于复制他人模式。
这种个性化的民宿得以大行其道,2015年进入中国的Airbnb平台也功不可没,平台上爆红一时的民宿图片虽然常经过度修饰,却成功展示了一种种新奇的生活情景,让人顿生“打卡”冲动。此后,民宿行业有进一步蜕变,可说是从硬件升级到美学升级。
从产业结构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民宿经营者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当然有专注于这个市场的资本和企业,这包括旅游业者的介入。而政策上,不少农村的当地政府也采取鼓励兼补贴的政策,推动将乡村农家改建成民宿,推广旅游拉动经济也是常见现象。
另外,还有一个阶层是其质变的主导力量—就是加拿大城市规划学者理查.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所提出的“创意阶层”,包括建筑师、设计师,也有专注于家居、插花或茶艺等不同门类的“生活家”和资深爱好者,大概也可理解为中国版本的生活潮人。
譬如网红店、桐庐的静庐.澜栅民宿的主人便是内地知名设计师杜江。杜江在景观营造和细节设计上非常讲究,糅合了古典的“静”意象和现代的功能。而在锦溪的“浮点. 禅隐客栈”,则是新生代设计师万浮尘的地盘。他将一个废弃的老宅改造成了小型的中式江南园林。另一些民宿的创办者是颇有财力的退休高管,他们也不惜重金聘请建筑、设计师来操刀,完成心中对“第二个家”的定义。可以说,当代民宿已经成为创意阶层的美学试验场。创意人群的乡间再造情景实现,变成了城市中产追逐理想生活的投射。
由源流、产业论到美感,通过这股持近年形成浪潮的民宿热,也可管窥不同美学流派在内地的流行轨迹。自从宜家在十几年前开始在内地接连开店,北欧极简风格就开始在内地普及,也影响到公众和民宿经营者的装饰趣味。“农家乐”的朴实风渐被抛弃,愈来愈多的民宿采取克制形式和装饰,尽可能选择白和灰的基础色调以及天然材料,加入绿色植物结合自然景观,由此构建今天为人所知的空间基调。
而后,日式侘寂美学的流行,源于近年来内地的日本旅行热,以及《断舍离》等出版物在内地的畅销;体现在民宿中,榻榻米、障子门和屏风必不可少,而插花和茶道器物也是相应点缀,更高级的日式民宿会有一些小型枯山水布局。至于中国的山水田园风格,在江南民宿中更为常见,在苏州近郊的锦溪古镇,很多民宿使用了青砖石灰墙,圆形拱门,曲径通幽的道路设计和池塘瘦石的景观营造,令人顿生时空穿越之感。
以上几种美学占据中国当下民宿的主流,但也有一些独特设计,给人奇观的印象,如温州知名的迷途后隆民宿,模仿的是意大利圣托里尼的地中海风格。而所谓的工业风也从未退出舞台,尽管近年来更多的是应用在咖啡馆设计上。这种种设计体验,当客人住过用过后,带着记忆返回城市,其实同样是带着一套美学启悟回去,直接影响日后的家居审美。
潮流暗涌下的空房
现今,完成更新换代的民宿已经成为中国式“美好生活”的代名词。“生活在别处”不再是梦想。远离尘嚣,在空气清新、山水环绕的环境中悠然喝茶,看书,与鸟鱼为伍,思考存在的意义,一幅幅真切的生活图景,每年都刺激大量人群投身于民宿行业。以致原本从情怀出发的事业,变成了竞争加剧的热门市场,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每一年,都有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切换到江南山野或大理、丽江等旅游地的民宿经营者—多数是积攒了一定财力的中青年,充满着浪漫幻想,花费数年时间搭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但不幸理想未能照进现实,顾客寥寥,如此苦苦支撑之后不得不关门大吉,重返大都会,再次回到朝九晚五的节奏。
在表象繁荣下,除少数已成名之外,新开小型独立精品民宿愈难立足,更大程度源于巨无霸品牌也瞄准这一块新兴市场。在2018年,继携程战略投资民宿品牌“有家”之后,迈家(上海)酒店集团也发布了“派途”(民宿),还有早先成立的隐居集团等企业,共同拉开精而小民宿连锁经营的大幕(通过收编不同的独立民宿进旗下)。
民宿连锁化经营的积极层面在于,原本民宿相对缺乏监管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新型集团管理下的民宿会更加符合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规管标准;但各种变化引发的竞争对于民宿市场是大挑战,这不限于会导致空房,连锁化对于民宿而言,其实是褫夺了“个性化”这本质意义。
而这就是中国的状况,当风口开出来,热钱就涌入,导致短时间的膨胀,而后饱和,甚至毁灭。直至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而且不是每一次都找到。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李照兴的文章:
【中国新摇滚】乐队的夏天到了 老中青三代集结带来黄金时代?【中国新摇滚】当励志成为主调 失去反叛的摇滚意味着什么?【电商网红.一】互联网消费靠网红奇招尽出真能赢得市场?【电商网红.二】网红促销或是昙花一现消费狂欢现不稳定因素【电商网红.三】网红也需接受绩效考核?数据时代电商遭挑战
上文节录自第17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29日)《创意阶层推动消费升级 中国民宿:热钱下异化》,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