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鬼回魂:魅来世界.影评】贴地科幻主题 包装典型残杀戏码
荷里活的续集电影往往新不如旧,当中残杀片种尤甚。可幸,《娃鬼回魂:魅来世界》(Child's Play)的设定就充满诚意,竟将超现实恐怖走向,改为贴地的科幻梦魇,敢于抛下原作系列包袱,所谓“魅来”正好语带双关“未来”元素。电影纵有沙石,总体仍属水准之作,充分做到新瓶新酒,层次亦非一般恐怖片。撰文︰李美
《娃鬼回魂》元祖版最先在1988年面世,直至2017年不经不觉已拍了七集。公仔Chucky原先被懂“法术”的杀人狂附身,继而展开一场场的残杀戏码,后来剧情还发展至“结婚”、“生子”,甚至有专属“邪教”,系列无疑愈来愈跳掣、愈来愈贴近cult片。在此基础上,遵循上述设定重拍“娃鬼”,可能会贻笑大方,此路不通。
跟去年的《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该系列第11部)相似,两出新续作的成功之处在于破旧立新。导演Lars Klevberg、编剧Tyler Burton Smith俱为新人,也为本片重拍灌注新风。严格而言,本片不是纯粹的残杀片,更准确说法乃是一出“科幻片”,好使观众反思如果科技发展开到荼蘼,究竟人类会如何被反扑。剧集《黑镜》、经典电影《未来战士》等,当然亦有触及类似命题,但本片却以恐怖片包装,并用上强烈方式表达,绝对别开生面。
电影虽然被列三级,但“嗜血”的观众不宜期望太高,因为电影不太着重感官画面,一些理应血花四溅、残暴不堪的重头戏,皆没透过特写、近镜等方式处理,显得有点避重就轻。全片最“爆血”的“三级位”,甚至可能令影迷会心微笑。
只可惜,本片仅长约90分钟,骤眼看来是想做到干脆利落,惟编导始终经验不足,之前仅多拍短片或游戏创作,故掌握电影节奏未算稳定。前半段略嫌慢热,予人拖泥带水之感,而到压轴情节则嫌仓促,削弱高潮戏应有的剧力,诚为美中不足之处。
《娃鬼回魂:魅来世界》的前设剧情与原作首集大同小异,讲述在超级市场工作的单亲母亲Karen(Aubrey Plaza饰),为弱听儿子Andy(Gabriel Bateman饰)送上被退货的玩具娃娃(Mark Hamill配音)作为生日礼物。本片意想不到的设定,乃是“娃鬼”居然不再“鬼上身”—港译延续了“娃鬼”称号,某程度已不再适用。
这只“娃鬼”不再涉及怪力乱神,背景设定是人工智能(AI)普及的反乌托邦世界(dystopia):娃娃Buddi—这是片中Chucky所属的系列真名—不单是陪伴小孩子的玩具,更可连结某大集团的所有电器,也可进行召车服务,甚至能记下“主人”的特征,提醒他各种生活细节。相关设定是否似曾相识?这非科幻故事的情节,现实里的手机助理、智能家居等皆已实现,只是未如片中夸张罢了。
科技便利到难以想像的地步,会否变得失控?这是本片的切入点。世上最恐怖的,往往不是鬼,而是人心。片中Buddi娃娃为何暴走?理由是位于越南的工厂内一位即将被解雇的工人“解锁”了该娃娃的AI芯片—结果,它不单说“错”自己名字为Chucky,还大讲粗口,看过残杀片后更“学习”了杀人,为一众角色带来连场恶梦。
本片也戏谑了同期上映的《反斗奇兵4》,既将娃娃主人一样命名Andy,又在海报恶搞后者的玩具角色,紧扣电影旨在反思人类与玩具—即依赖物之间的关系。
时下一代喜欢玩手机,就如片中小孩迷上Buddi一样,将科技产品视为自己“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朋友”反而不被重视。科技纵可跨越人际沟通的物理距离,实质上恐拉远彼此的心。科技产品本来就是双面刃,应否将生活控制权交予AI,本已值得商榷。
入场前,本抱持观看典型残杀片的心态,结果出乎意料,没料到这是出有惊喜的“科幻片”,反思空间不少。始终,一而再地重拍经典系列,虽反映荷里活的创作干涸,但不代表创作人全无发挥空间。本片再次证明,只要创作团队愿意放手一博,经典招牌亦可焕发新彩,这才是值得鼓励的“二次创作”。
上文刊登于第17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22日),原标题为《《娃鬼回魂:魅来世界》科幻梦魇 创作破旧立新》,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反斗奇兵4.影评】主旋律千篇一律 感动场面远逊上集【巴黎最后探戈.影评】一场自私的叛逆 失去灵性的棋子【蜘蛛侠:决战千里.影评】视觉效果悦目 命题具深意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