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摇滚】乐队的夏天到了 老中青三代集结带来黄金时代?

撰文: 李照兴
出版:更新:

这个夏天,内地摇滚热潮从绿草坪切换到网络综艺上。过去形象反叛的老中青乐手,都上节目做起真人骚。就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的乐队争战版本,熟悉的娱乐骚风格,成功带起摇滚圈乐迷以外,对原属冷门的中国摇滚乐队的关注。一时间,每周视频及其最新的比赛话题成为刷屏对象。

这个新的真人骚舞台名叫《乐队的夏天》(The Big Band),31支来自不同年代、风格迥异的乐队接连出场,角逐最后的全国Hot 5。节目赢得赞助商、流量和口碑,也在社交网络引起热议。

对严肃乐迷而言,讨论焦点之一在于摇滚乐的精神层面:当代中国摇滚乐是否缺乏反叛的内核,只剩下怀旧和媚俗的娱乐外壳?从传承而言,它难免让人想起中国摇滚乐的春天—尤其1994年“魔岩三杰”在红磡体育馆的经典演出,甚至更远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带来的震撼。

《乐队的夏天》(The Big Band)中,31支来自不同年代、风格迥异的乐队接连出场。(资料图片)

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这场在更加“开放”的网络上举行的摇滚骚,看来更为驯服、开朗、欢欣,像创制了一种叫“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

其实,4月的上海,崔健、郑钧和黄家强曾联手办了一场音乐会,却予人陆港两地摇滚殿堂级人物的表演力不从心的印象,也令观众感慨摇滚乐的青黄不接,依然要靠“活化石”们苦苦支撑。5月底,在内地视频网站和知名综艺操盘手马东的推动下,《乐队的夏天》横空而出,似在证明摇滚乐后继有人,中国本土乐队层出不穷,只是外界对他们缺乏关注;而推广、弘扬新时代乐队文化和摇滚精神正是这档节目的使命。

《乐队的夏天》横空出世,意在证明中国本土乐队层出不穷,只是外界对他们缺乏关注。图为旅行团乐队。(视觉中国)

老中青三代摇滚人集结

为此,主办方邀请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台湾乐队苏打绿原主音吴青峰、词曲创作人高晓松等嘉宾助阵,还有来自台湾的大提琴演奏红人欧阳娜娜—以其颜值和卖萌(装可爱)来吸引流量。

要出一些噱头,不无原因。乐队风在内地一直上不了台面,甚至不能和先前同样冷门的“嘻哈”(Hip Hop)相比(后者有潮流文化支撑)。内地乐队发展,这二十年间无疑处于低潮,以至当我有时跟中国年轻的band 友提及“二十五年前的‘中国摇滚乐势力’红磡演唱会,我在现场”时,许多时看到不可思议加点点仰慕的回应眼神。那可说是中国摇滚传说中的光辉岁月—

那一夜,那一代的乐手,用音乐的才能(善用多种乐器),罕见的激情,以及对香港乐迷而言,是一种终于突破了社会限制的反叛之声,瞬间攫取所有音乐爱好者的心,也同时开启了那个时代对中国的浪漫新想像。(如今形容就是当年的大中华音乐胶?)

九连真人乐队。(视觉中国)

然而,中国乐队风已二十年没这般热闹了。故此,为乐队风东山再起的集结,演出和话题也得够庞大—节目宣传文案这样形容:31支乐队跨越老、中、青三代,成立时间跨越三十年,都拥有鲜明的音乐个性:成立于1999年的“痛仰乐队”以硬摇滚著称,作为中生代代表享有极高声誉,也最为卖座;“新裤子”和“反光镜”走朋克(punk)路线,风格前卫,深受“90后”粉丝欢迎;“海龟先生”擅长雷鬼曲风,“盘尼西林”则带有浓郁的英伦风格……资历最深的“面孔”乐队已出道三十多年,和唐朝、黑豹同属于中国摇滚乐队第一代,代表了最初的金属摇滚。

相信不止香港乐迷,就连内地主流音乐爱好者也对这些乐队的面孔感到陌生。原因多方面,就内地摇滚乐现况而言,在抖音快速制造口水歌的大环境下,它失落已久,早成为小众、另类的代名词,仅在文艺青年中小范围流行。甚至有说法是它甚至比不上民谣那么有群众基础(民谣据说有广泛的民工粉丝层)。而且就算是乐队粉丝群体,也依据口味划分为许多圈子,推崇不同偶像。

著名音乐人张亚东担任评委。(视觉中国)

此外,这些内地摇滚乐队的音乐也普遍带有实验 / 冷门色彩,挑战一般乐迷的接受度。不少乐队成员在认知层面也把不融入主流视为摇滚的特征之一,但很显然,没有乐队不渴望自己的粉丝群壮大。怀着矛盾的心态,为推广音乐也好,为争口饭吃也好,他们走进了这档节目。

“万李马王”是首支摇滚乐队

值得一提的是面孔乐队,其贝斯手欧洋曾和窦唯、张楚、何勇一起参加过1994年的红磡演唱会,这位昔日“摇滚中国乐势力”成员在节目中热泪盈眶,深情缅怀昔日的光辉。很显然,这支乐队的参加,表达的是要借节目去普及中国摇滚乐发展历史的知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迎来“黄金时代”,涌现了一批具代表性的rocker(摇滚歌手)如崔健、窦唯、何勇、张楚等。图为崔健。(视觉中国)

内地最早一支摇滚乐队是诞生于1979年的“万李马王”,风格不固定,主要翻唱Beatles、Bee Gees等乐队的歌曲(属不太正宗摇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迎来“黄金时代”,涌现了一批具代表性的rocker(摇滚歌手)如崔健、窦唯、何勇、张楚等,以及摇滚组合:黑豹、唐朝、轮回、零点、超载、指南针、鲍家街43号……可谓百花绽放。这肯定也得从社会气候的转变来解释。

八十年代中后期,崔健以一种不妥协姿态,演唱《一无所有》、《一块红布》,那沙哑的声线必须置放回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品味。到了九十年代,各摇滚乐的曲风明显转向更为个人、更多暗喻,但无论是《垃圾场》(何勇)、《姐姐》(张楚)、《黑梦》(窦唯)都是一个时代的共鸣。

去年,窦唯罕见亮相某音乐节。(视觉中国)

此时,算作新潮的摇滚乐正处在巅峰期,其时,真正的中国主流音乐,跟风靡内地的港台音乐分庭抗礼,并实现了交流和对话,最终促成了1994年在红磡的携手演出,让“外界”至少是香港感受到中国新一代那粗朴原生的“真实”音乐力量。

“黄金时代”的形成源于相对宽容、开放的文化土壤,其时,内地尚有一种接纳万物的襟怀,给摇滚乐提供了相对粗犷的发展环境,嬗变的时代和快速的城市化则带来了不同主题:对意识形态的质疑、对惨淡现实的深刻反思、由不满激发的反叛意识、探究个体存在的意义、寻求文化的归属感……

摇滚人感觉自己“一无所有”,浑身“赤裸裸”,因此“无地自容”,请求这个世界“don’t break my heart”,在现实的幻灭中试图“梦回唐朝”。此时,摇滚乐队是先锋艺术普及化的实践者,传递来自草根的呼声(其时生活阶层分野尚未明显)。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摇滚乐则进入了“青铜时代”,对于新形式的试验仍在继续,许多主题则不幸消亡,或者被刻意否定。

继续阅读:【中国新摇滚】当励志成为主调 失去反叛的摇滚意味着什么?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李照兴的文章:

【电商网红.一】互联网消费靠网红奇招尽出真能赢得市场?【电商网红.二】网红促销或是昙花一现消费狂欢现不稳定因素【电商网红.三】网红也需接受绩效考核?数据时代电商遭挑战【网红城市】千年古都变潮人据点 内地城市重塑自身形象【网红城市】过气网红城市不过气 打造新生活想象【网红城市】审丑衍生低美感社会 互联网造城或面临危机

上文节录自第17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15日)《乐队的夏天还是冬天?中国新摇滚:收起怒火卖温情》,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