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职场新鲜人:伞运教的事 示威者进化警方亦然(下)
上文提到,在雨伞运动时曾当过大学学生会成员、跟过大台的阿欣和阿志,近五年来眼见社会政治气氛一片沉寂,加上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踏足社会,身分上、心态上,也对抗争有了明显的转变。在这次的反《逃犯条例》中,二人终决定不再让心继续往下沉,尝试再次走到抗争前线。“可能大家觉得雨伞运动是失败收场,而今次是个反击的好机会。就会有策略地去想,要设个死线,分配不同的人手去这里去那里,如何阻止他们去立法会开会。”阿欣觉得更多人会多想一层后果,不再只抱着“坐着等你擡走我”那么消极的心态。她向记者自我介绍时笑说,虽然出来工作两年,大学时那团火应该淋熄得七七八八,但这次是唤醒当初那团火的好时机。几年过后,除了对前线冲击和对峙的心态和策略有所不同,他们还看到民众和警方也“进化了”。
承接上文:职场新鲜人:伞运教晓的事 示威者进化警方亦然(上)
“觉得这次是把五年来的灰心、悲观转化为力量。我自己也是,在梁天琦被DQ后真的觉得什么都做不到,政府不喜欢的就自己修例,赶人出会议厅,要过什么条例就过,好像是躺着让他任意污辱。今次出来的人未必真的因为这条恶法,而是纯粹觉得过去五年好像什么都没有心机,到今次要尽地一铺地出来。”
阿志在“6.12”前加入了很多不同的Telegram群组,不管是“公海讨论区”还是“消息核实频道”,有兴趣的都入。“看到人们疯狂出post,谈当天要做什么,要准备什么,战略是怎样……是很乱的,但你会见到无大台下也可做到这样,最终会有共识。无论是物资调配、去哪里集会、几点行动……靠Telegram或连登每人讲一句就成事,真的挺神奇的。”
他认为那些群组都很有用。“比如有哨兵告诉你哪条防线需要人、需要什么,哪里有警察,有经过核实的消息组,资讯很灵通。”他忆述雨伞时的经验,觉得收不到资讯时,人就会很乱,到了现场会不停问:是不是冲啊?是不是守啊?去哪里啊?“今次明确知道前面冲的去冲,后面守的去守,坐的去坐,有一群人在后面做补给、急救,知道自己去到要做什么,自己衡量自己的位置。上次要靠领袖开咪,叫人们去哪里、做什么之后才行动。”
回想“6.12”那天,二人觉得大家很合作,例如有人要传铁马,身边的人会自自然然让路出来。“去到就有种集体意志,会跟着那个flow,知要做什么。”阿志说。“当然不是人云亦云,去之前会想好要不要冲,企得在那里就预料会冲,大家意志合一。”阿欣接着说。
伞运时,学联、学民扮演了很多统筹及指挥的角色,负责文宣和街站人手分配工作,几十天的秩序管理也由大台一手包办,以致普通民众可以参与的机会或意欲较小。“他们什么都给你,你跟着做就可以,他说做防守的不要走,你就不要到处动。这次民众甚至自己做文宣,去认识条例内容,自己再组织,令你加深了解整件事情,这是没大台的好处。”阿欣说。
回带到当年伞运“9.28”那天,阿欣说自己没有站到最前线,只在荧幕前做资讯分布。“当时第一颗催泪弹出来,人们开始乱,很多消息散布出来,说警察已经开枪,有人流血,你在电脑前不知是真是假。今次有哨兵去证实消息,有时间地点和图,让人分析自己要继续冲还是通知后面做准备,所以哨兵很重要。”
群众有了伞运的经验,开始有了策略,但警察也同样有了经验。“为何上次掟几颗催泪弹后还可以占领那么多天?警察会重新部署,如果有那么大批人在马路会怎么应对。今次情况差不多,他们可以利用经验去布防,可以准备更多的‘速龙’、更多催泪弹,你会见到我们有自己的策略,他们也在进步,很怕我们会再占领马路数十天,会出尽全力去清场,不希望有‘雨伞2.0’出现。”阿欣分析道。
对比伞运,警方这次掟催泪弹的强度如何?“今次像是催泪弹不用钱的,放烟花般。伞运在夏悫道掟的时候,弹会在你附近爆开,但不会在你头顶飞过,还算有安全距离。今次他们用的是较劲的催泪弹,火力强了。”
阿志说自己在现场吸入太多催泪气体,有一刻觉得自己快要死去。“去到现场发现有那么多年轻人,比我们更小,有大学生、中学生,他们只打算来集会,没想过会‘开战’,就无辜食弹。我们这些人无所谓,都预料了,但真的不要搞到和平集会的人。”
最终仍然需要有大台引领?
这场运动到什么时候才算终结?“200万人走出来,无理由因为这恶法停了而永远原地踏步,可以把整股力量转化去制度或其他议题上。”阿欣说。
“这是现行体制下的其中一个议题,只是它涉及到很多香港人的自身利益,所以有那么多人出来,老套说,一切源于体制上的不公,最好当然是达成民主,但这场反修例运动可否转成加入民主运动(像是民主启蒙运动,把不关注的人变成‘和理非’的,‘和理非’的变成勇武)?”阿志说到这里,咖啡店响起了Beyond的《海阔天空》,二人笑说像是《头条新闻》完结时播放片尾曲,是最激昂的时候。
“但到那时,可能要有大台出来,政制改革需要有人引领群众,群众可以叫停修例,但下一步如何建设,就需要有个大台,由高知识水平的人引领。”阿欣说。
最后,阿志说很难定性自己这群人的派别。“有些人很本土派,不会去游行,直接‘去饮’,我们是既游行也会‘去饮’,做得几多就几多那种。”
上文节录自第168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24日)《没有大台 如水流动的示威》专题报道中的《职场新鲜人:汲取伞运教训》。
专题其他文章:【逃犯条例】未历伞运 不识黄之锋:中学生的政治启蒙(上)【逃犯条例】未历伞运 不识黄之锋:中学生的政治启蒙(下)【逃犯条例】网络成隐形大台 从文宣到现场行动(上)【逃犯条例】网络成隐形大台 从文宣到现场行动(下)【逃犯条例】一句圣诗的力量 教徒摆脱“耶L”标签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