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思前路】是什么让我们继续坚持(六四六问.上)

撰文: 陈澔琳
出版:更新:

“释放民运人士、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这30字是支联会的五大纲领,三十年来贯穿港人心中,究竟是指日可待的理想,还是遥不可及的现实?悼念六四,我们固然可以把历史不嫌其烦地复述,但如何传承当中底蕴,梳理及深化往日讨论,同时将这份对理想社会的坚持,放到香港的民主运动当中,也是不可回避的一课。

1. 平反六四议案,有用还是无用?

“这几句纲领代表港人要推动中国改变,而非被中共搅乱香港。这亦是我三十年来的理念。”支联会(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秘书李卓人感叹道,国内人权倒退、打压维权升级,所以六四烛光晚会、游行等,不仅是表达诉求的活动,也是推动中国民主与世界民主接轨的抗争。

解放军武力清场期间,李卓人在广场上目睹单车载着死伤者驶过,而他本带着在港筹得的190万元捐款到北京支援学生,却在准备返港的航班上被公安带走软禁数天,要签署悔过书才重获自由,惟捐款全被没收……种种经历令他感受至深,更令他自觉有责任传扬镇压真相。自1995年经补选当选立法局议员,在外,李卓人组织悼念活动提醒大众莫失莫忘;在内,他所属的民主派阵营透过提出平反六四议案,在议会纪录六四。

李卓人说:“议案最初由华叔(司徒华)提出,希望借此令立法会成为每年讨论六四的平台。另一方面希望向市民重申态度,同时迫人(议员)表态。许多时候建制派议员都不出声、投反对票否决议案,我们希望让大家看见他们面对大是大非的态度。”

李卓人认为,尽管民主派每年都说着相似的话,但平反六四议案并非行礼如仪的政治操作。(高仲明摄)

“本会呼吁:毋忘六四事件,平反八九民运。”1997年5月21日,时任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在立法局动议“平反六四”议案,并获过半数通过。自此,除了1998年临时立法会未有提出议案外,每年民主派都在六四前后提出议案;起初主要由支联会执委即司徒华、何俊仁、李卓人等提出,近年逐渐由民主派议员分担,但全部不获通过。今年立法会亦有民主党主席胡志伟提出的“毋忘六四”议案,在建制派反对或弃权下,一如以往被否决。

特区政府从不主动提及六四,若想将此议题带进建制,六四议案貌似是唯一选择;不过,翻看近年辩论六四议案的纪录,议员们发言时除了添加与当下社会脉络的背景外,遣词用字近乎原封不动。做了十八年议员、三度提案的李卓人认为,尽管民主派年复年说着相似的话,但议案仍有份量,而非行礼如仪的政治操作,“大家年年预期政府官员不会讲、自由党弃权,保皇党乱讲。只要民主派出席,就可以继续说下去,只要一天未平反,一天都有讨论的意义。”

在香港,六四悼念活动不单是一个集体记忆活动,更是一个政治活动。(林若勤摄)

2. 悼念初衷,是情感还是政治?

三十年前的4月,被迫辞去中共总书记职务两年多的胡耀邦在北京病逝,由大学生发起的悼念活动,演变成“反贪腐,反官倒”(即官员倒卖紧张资源)的爱国民主运动,最后以当权者的血腥镇压收场。支联会每年风雨不改,在六四前夕举行不同纪念活动及游行,亦在六四当天举办维园烛光悼念集会,萤萤烛光,代表港人从没忘记历史悲剧。今年,支联会的六四悼念主题为“人民不会忘记——平反六四!公义必胜!”那么,悼念究竟是为逝者、为公义,还是为未完的理想?

李卓人直言,上一代与下一代“悼念六四”的出发点截然不同:老一辈基于“中国人”情感、对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的追求、或当年眼见惨剧发生的愤怒及悲恸,但年轻一辈没有这种情感可言,对政权的愤怒也从“追究”转为“切割”。

但他强调:“对我而言,我不管你有没有中国人感情,这非最重要的考虑,良知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要求平反六四、谴责开枪,这是良知上的(基本)反应……不能强迫这一代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亦没办法强加,当爱国已成为‘dirty word’(禁忌字眼),我们不会要求大家一定要爱国,这是个人的选择。”

叶荫聪认为,悼念活动每年都有空间重新提问“意义”何在。(高仲明摄)

“悼念活动多由与政权相关的重要事件而起,也可与当下有关,所以原则上是‘悼念’,但每年都有空间重新提问‘意义’何在,它并非因为过去发生了,然后你便去悼念它。”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叶荫聪则认为,悼念与否视乎观点与角度,当中包括你站在什么政治立场,如支联会作为民主派阵营之一,其道德及政治基础围绕着六四,多年来对悼念有一种说法。

对政治团体而言,无论它用何立场看待此事,都涉及香港社会当下情况,与当下政治环境及议题结合起来,如《基本法》第23条立法、《逃犯条例》修订争议等。叶荫聪认为,这说明悼念不单是集体记忆活动,亦是政治活动,“就如支联会,每年主题都有改变,因为他们清楚知道这件事并非因为几十年前发生,所以每年就做同样的事(悼念)。他们每次都要有justisification(正当化):为什么每年都需要做一个这么大型的集体活动呢?”

尽管多年来纲领依旧,支联会每年悼念六四的主题也会随着当时的社会变迁而有所改变,务求晚会的呼喊与时俱进,这亦反映平反及毋忘六四的深层含意并非铁板一块。又以台湾为例,台湾一直以来悼念六四的活动少之又少且规模不大,而近年则多了相关活动,叶荫聪说:“这些都是与当下政治状况有关,所以悼念并非只由三十年前的事所决定,每一年也有政治争议。”当中的连结在于,台湾是在中国因素下争取自主,难独善其身。

继续阅读:【六四六问思前路.中】悼念给香港人带来什么【六四六问思前路.下】喊平反之外还可做什么

上文节录自第16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3日)《六四六问 再思前路》。

相关文章:【六四三十】天安门母亲追求“真相、赔偿、问责”决心不变【六四三十】忆父亲赵紫阳不忍镇压 赵二军:不相信可恢复名誉【六四三十】天安门四君子周舵反思激进革命文化:民主宪政路遥遥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