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药剂师.三】院舍执药立立乱 药剂师可如何“拨乱反正”?

撰文: 林立胜 陈琬蓉
出版:更新:

在社区之中,每名长期病患长者普遍需服用五种或以上药物,具有多重用药的复杂问题,特别以居住在安老院舍需要他人照顾的长者尤甚,更需多加关注用药问题。但现时法例并没有硬性规定每间院舍需要聘请配药员或药剂师,专责处理院舍长者用药事宜。社区药剂师作为药物“守门人”,可以以甚么形式为院舍长者的药物把关?(此文章为《社区药剂师》系列报道三之三)

院舍长者多数需要他人照顾,所以处理药物的任务,便落在了保健员身上。(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香港人口老化速度急遽,未来廿年更是“三人行必有一老”,当中更不乏入住安老院舍的长者。与一般在家安老相比,院舍长者普遍有多重用药的特性,并需要他人照顾,不太可能自行处理复杂的用药事宜。因此,处理院舍长者药物的重要任务,便落在照顾他们的保健员身上。这群保健员除了处理日常护理事宜外,亦需为院友填写药历、分派药物,并“三核五对”。

在处理药物基本流程上,社会福利署虽然有指引让护理人员跟从,但实际处理中,无论是院舍的药物储存、长者用药的临床照顾、药物管理的建立等往往未如理想。现时法例并没有硬性规定每间院舍需要聘请配药员或药剂师,专责处理院舍长者用药事宜,故院舍保健员只是负责执行处理药物的相关角色,却难以为药物问题主动把关。

蒋秀珠从观察所得,发现院舍普遍处理长者的药物药理紊乱。(欧嘉乐摄)

香港药学服务基金约在十年前与社署推出安老院舍“到访药剂师”试验计划,药剂师到院舍除了重点为长者服务外,保健员亦是重要对象。药剂师会为院舍长者检视药物,并为院舍处理药物模式建立“规范”,包括协助使用电子药物记录系统、教导院舍员工整合药历、储存及使用药物的正确方式等,期望保健员正确执行,防止长者因药物问题再度入院。计划至今约有100间院舍参与。

有份发起计划的资深药剂师、药学服务基金主席蒋秀珠指,院舍长者往往会在公立医院、私家诊所等地方多处看病,加上自身未必有能力处理繁复的药物事宜,所以院舍“整合用药”的角色特别重要。她形容院舍处理病人药物及药历等普遍“立立乱”,无甚章法,甚至偶有出错,“院舍普遍用手抄或Excel的方式处理病人药历,不时会出现‘走漏’的情况,例如10毫克抄成1毫克;更甚者会因为药物记录混乱而导致长者重复服用。”

药剂师以吸入器举例,指出保健员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会浪费药物之余,亦会令长者健康恶化,需要有人把关。(欧嘉乐摄)

错误用药的另一可能原因是保健员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曾任院舍到访药剂师的邓乐诗举例指,患有哮喘及慢性肺阻的长者,需使用压缩吸入器吸入喷剂,但若缺乏“手把手”的观察与教导操作,长者健康可能反会变差。“使用Inhaler(吸入器)有许多步骤,公立医院的药剂师可能没有时间详细讲解。不清楚的保健员,便可能没有将药物喷剂‘上实’,导致老人家只是吸空气。”她表示,这不但令长者健康受损,亦会造成药物浪费。“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服药,情况便没有改善。覆诊时医生会因此再开新药,旧药便全部浪费,但保健员继续未纠正使用方法,便造成恶性循环。”

药剂师到访安老院舍为员工“执漏”,以确保照顾长者的保健员跟从一套良好的药物管理规范,掌握正确用药知识。蒋秀珠指,在院舍层面,药剂师不仅是对保健员传递知识,更是教授技巧。“如果只讲一次,员工转眼间便会忘记,就像药剂师为病人作单次辅导一样。所以一定要在此之上,为员工提供培训及考核,才能让保健员学以致用。”

曾担任院舍到访药剂师的邓乐诗指出,保健员在处理较为复杂的长者药物时,需要“手把手”的观察与教导操作。(欧嘉乐摄)

社署“检视院舍实务守则及法例工作小组”,于上年开始检讨多年未有修订的院舍最低人手要求,有关注团体呼吁应规定每个持牌安老院舍设驻院药剂师,但从实际角度考量,本港现时有近七成安老院舍为私营院舍,在营运及资源上,未必每间院舍也能负担聘请药剂师的费用。那么,如何在院舍用药安全及成本效益之间做出平衡?

蒋秀珠指出,院舍可用“时数”作为单位,按需要聘请药剂师。她以到访药剂师的模式为例,现时一个约200人的安老院舍,平均每月需要药剂师到访服务12小时,平均每星期三小时。她认为方案丰俭由人,亦能确保院舍药物有基本把关。

蒋秀珠则指院舍可用“时数”为单位,确保每名院舍长者一年内获得最少两小时的检视药物服务,舒缓护士压力外,亦能为保健员提供培训。(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她承认聘请全职药剂师确实会为院舍营运构成负担,尤其是中小型的私营院舍。“不要说每间院舍一个(药剂师)啦,就算0.5个都不切实际。”因此,她从实际操作上建议,如果检视小组修订药剂师的最低要求,药剂师在院舍的服务时数,可以考虑每名院舍长者一年最少获得两小时服务,三年内则要求长者平均每年最少获得四小时,如此一来,药剂师便能够在院舍内为保健员提供用药培训,以及纾缓护士在管理药物的压力。

港大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认为,药剂师主导模式应逐步扩展至社区药房为病人提供服务,疏导原本集中在医院处理的药剂服务。(龚嘉盛摄)

社区药房何去何从

上文介绍了三种药剂师“走出去”社区发挥功能的模式,但要加强社区药剂师的职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坦言,任何医疗专业发展均需要长时间,“以前没有足够药剂师,现时有足够人手,可以实践以往做不了的事情。”他解释,由最早期的药物管理、配药,药剂师一直以来偏重于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担当支援医生的角色,但近年起了变化,药剂师职能日益受到重视,如现时有临床药剂师检视及给予医生建议。部分公立医院更出现药剂师主导的“薄血药诊所”,直接为有心房颤动的病人调校及更改药物,安排抽血检验或做即时凝血指数测试。这种药剂师主导模式可以逐步扩展至社区药房,为病人提供服务,疏导原本集中在医院处理的药剂服务,进一步减轻公院医生工作量。

黄志基认为香港的社区药房可循多个方向发展,例如可直接与药厂联系,协助自资癌症病人获取所需药物。此外,社区药房若有护士协助,还可大力推动针剂服务,甚至为老人院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系统。针对病历问题,他指英国现时医生处方同时会上传至病人用药伺服器上,药房的药剂师获得病人授权后,便可以下载病人的用药纪录,他相信香港最终也会向这方面迈进。

黄志基认为香港的社区药房可循多个方向发展。(欧嘉乐摄)

社区药房该何去何从?本次专题介绍了三种药剂师“走出去”社区发挥功能的模式,但要加强社区药剂师的职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重温【社区药剂师】系列文章:

【社区药剂师.一】长者服药三谬误 检视药物捉错漏【社区药剂师.二】配药药辅前后线 公院药单怎“外判”到社区?

上文节录自第16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0日)《药剂师“走进”社区模式初探》。

重温《香港01》周报有关药剂师的专题报道:【药剂师.一】医生左膀右臂岂止配药 人手过剩公院反做无停手?【药剂师.二】未能善用职能 难以为爆煲公院纾压【药剂师.三】药坊药行分不清 药物教育需重视【药剂师.四】发挥职能需赋权 医药分家讨论卅载为何沦空谈?【药剂师.五】毒药监管落后守则形同虚设 难以促成专业自主【药剂师.六】独立处方难推 药剂系讲师:仿英针对病人群或可行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