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逃责护身符? 学者:感情上的调解
在上文《【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犯了罪除了吃牢饭 还有别的可能?》提到,复和公义不仅能寻求真相,同时还具有抚慰被害人心灵,让加害人自我负责的功能,让社会在冲突过后还有重建和平关系的可能。但也有人怀疑,有加害人会利用复和程序“佯装”有悔改、修补之意,借此减轻刑期,或成为强迫被害人理解、原谅加害人的过程。在实务操作上会否掉入这危险的陷阱呢?此文章为《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系列报道之三
【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犯了罪除了吃牢饭 还有别的可能?
“双方如果愿意进行复和程序,加害人在过程中获被害人真心谅解,法官在判刑时的确可能会考量被害人的宽恕或犯后态度良好等因素。但复和程序在侦查、审判中,乃至审判后都能进行,案件是否适合进入复和程序,最基本条件是,被害人在面对加害人时不会因为崩溃造成二次伤害。被害人的情绪必须平复到可以面对加害人。”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育圣指,外国的案例显示,很多重刑杀人犯都是在多年后,甚至审判结束、在服刑阶段才开启复和公义的程序。
“你说审判都结束了,双方为何还想进入复和程序?其实很多受害人都会疑问‘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而加害人在造成伤害后,也会期待别人知道自己不只是个罪犯,希望别人理解他们。加害人有时候不是单纯的加害人,他可能处于基层、缺乏人际关系或是社会连结及支持,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其实也是一个受害人。”林育圣解释,复合公义除了让加害人了解他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也让他们有机会说出原因及苦衷,让双方认知对方是活生生的“人”。但复合公义的实践仍应以提升被害人诉讼地位为重,其之所以兴起也在于能满足被害人需求。因此,整个体系的设计要以被害人的需求及角色为中心,将被害人的修复当成首要目标,其次才去追求修复犯罪、预防再犯、社会复归等功能。
林育圣认为,复和公义更像是一种“感情上的调解”,与传统调解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调解员跟促进者的差别,每个修复会议中都会有一个促进者维持对话规则,让双方在过程中安全对话,更完整地了解事件全貌,并疗愈情感上的伤害,如果在过程中某一方出现攻击性或情绪不稳,便会适时中断程序。
传统的调解员不会着重真相与情感,而是抛出方案,斡旋出双方虽不满意但都接受的数字,避免争讼。促进者没有调解员的目的性及主导性,他不要求会谈一定要取得共识或原谅,也不需达成任何利益分配或委屈的妥协。
追求原谅太过沉重,也谈何容易。修复式司法的重点不该纠结于“原谅”被告,而是透过这个过程让被害人找到一个出口。澳大利亚犯罪学家John Braithwaite在其著作中表示,复和公义的重点不在于原谅加害人,而要求被害人立即原谅也是非常粗鲁和错误的。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少不了会有过如此经验,有些同学受到欺负、霸凌后,传统上老师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要求加害学生向被害学生道歉,在加害学生不情愿或敷衍了事下道歉之后,老师就以“他都道歉了,你要不要原谅他?”的论调,要求冲突双方马上握手言和。这种原谅不只粗鲁,也毫无意义,因为加害学生不认为自己有错,只是屈服于师长的压力,更会在道歉后对被害学生心生怨恨,而被害学生就算勉强接受道歉,但并没感受到加害学生的诚意,且继续活在充满恶意的阴影中。
有时,被害人的原谅也是一种放下,应被视为复和过程中额外的惊喜,不应强求在复和会谈中达成这个目标,不能勉强被害人立即原谅对方。“我们在训练课程中会提醒促进者,不要教别人原谅或放下,不要成为别人生命的教导者,你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伤害,如何要求别人做到?”长期担任复和公义促进者的律师陈怡成表示,在当事人尚未准备好的阶段,要求原谅只会让他感到更失能、更无能为力。
“复和程序注重的是跨越这个生命经验,帮助当事人拿回生命的自主权。很多人在争讼数年后打赢了官司,但他还是蜷缩在家里怨恨社会,怨恨整个司法体系,不相信任何人,因为他真正的需求没有被解决,他甚至忘记自己到底为何兴讼,诉讼只是他在冲突产生时的防卫机制。”陈怡成解释,复和程序让当事人有机会为自己发声,告诉别人他有什么感受、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影响,在声音被听见与理解后,才有机会走出事件带来的影响与阴霾。
然而,在个人主意逐渐高涨的情况下,怀揣崇高理想的复和正义是否真能见容于现今社会?请继续阅读:【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强调法治背后 人际情感支离破碎。
上文节录自第16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14日)《《我们与恶的距离》引发思考》》专题报道中的《推动“复和公义” 从处罚、纠正到修复之路》。
相关文章:【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从处罚、纠正到修复之路【我们与恶的距离.复和公义】犯了罪除了吃牢饭 还有别的可能?【我们与恶的距离】演员与角色共尝的痛苦与挣扎(上)【我们与恶的距离】演员与角色共尝的痛苦与挣扎 (下)【我们与恶的距离.一】善恶难分界 活在灰色世界的“我们”【我们与恶的距离.二】拒以煽情作卖点 剧组克制追求真实客观【我们与恶的距离.三】媒体自甘堕落还是我们选择堕落?【我们与恶的距离.四】标签与对立 我们希望活在怎样的世界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