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量质未达标 拖经济发展后腿
人才决定社会发展的现在,也影响着未来。英国科学家瓦特改良蒸汽机,掀起一场工业革命;乔布斯开发iPhone,令全球手机市场重新洗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颠覆中国传统零售模式。现时全球人才争夺战正打得如火如荼,香港近年亦致力吸纳海外人才,除了于去年4月成立“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外,又先后公布“香港人才清单”及“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但事实上本港回归以降早已求才若渴,为何时至今天,仍现人才荒?香港的经济及社会面貌又如何窒碍海外人才前来?香港要怎样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香港,工作是有出路,只是生活没有。”24岁的Jamie无奈地说。2016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她先在全球调查研究、咨询及培训机构工作一年多,再辗转到初创饮食平台担任业务发展经理,每天应付数之不尽的会议外,也需在非办公时间随时回复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查询。
这几年,Jamie每天都抱着离港生活的念头,希望到西班牙进修,如果找到工作便定居下来。在她眼中,西班牙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而且物价低廉,更重要是工作较为轻松,不论环境还是工时都较香港优胜,有些公司的午休时间更长达两至三小时:“那里工作步伐较为悠闲,当地人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但香港人工作只是为了生存。”她相信,如果在西班牙过得不如意,也可以到其他欧盟国家生活,享受生活应有的面貌。
Jamie很有语言天分,精通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语言,对香港这国际都市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工作机会与待遇不薄。尽管如此,她仍决心在2020年前离开:“虽然当地(西班牙)面对严峻经济问题,外地人可能被压榨,但总比香港的政治问题好,现在政治前途那么不明朗,日后可能会成为中国平平无奇的城市,那时也不知怎办。”她认为,当对未来感到无能为力,离开或是最好的选择。
无处容身的专业?
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走进来吗?
26岁的杨瑞在海南省长大,2015年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毕业后,他到香港城市大学攻读传播与新媒体硕士,学成便回到北京一所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负责设计应用程式产品。
回想本科毕业时,杨瑞说那时希望拥有硕士学历,同时想体验不一样的教育体制,所以便来到香港,而这里也没有令他失望:“我觉得挺不错,课堂与老师都很好,而且与内地的教育气氛及文化也不一样,所以便当开开眼界。”他还说,虽然香港的生活费比较高,但不算离谱;在日常生活里他也努力学习广东话,虽然还不能与本地人流畅交流,但已克服不少隔阂。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留港发展呢?他坦白说,快要毕业时略略了解香港的就业行情,“我想朝着互联网方向发展,但当时香港这方面的产业比较薄弱,所以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回去(北京)了!”他解释,就读金融或保险相关课程的朋友,较能应对香港的产业,所以毕业后顺理成章留下,但自己的互联网传播专业,内地反而有较多发展机会。
杨瑞工作了快三个年头,作为南方人,他不打算在北京定居,期望将来到广州、深圳,甚至回海南省工作。如果香港互联网产业有好的发展,也不排除再来香港就业,但基于中港发展差异,他认为机会不大,“内地的互联网发展可能会更繁荣一点,而香港(传统商业模式)早已做得很好,便可能不需要互联网了。”
他形容,这正源于两地发展差异,“就如八达通,一卡通行已成为香港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内地却没有这回事,正因如此内地便给了微信、支付宝机会,大家也要做二维码,但香港已有八达通,感觉其他方面也没有必要变好了吧!”
无处安放的热爱?
在北京的另一边,Regina也有相似经验。她在辽宁大学导演系毕业后,到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全球传播硕士,2015年毕业留港工作两年后离开。她说,当年在香港一所电讯公司做销售工作,跟她的专业没半点关系,“读书时我很想留下来,却很难找到相关工作,企业不太愿意给内地生太多机会,尤其是一些细公司,他们会比较喜欢懂粤语的员工,但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讲。所以当有公司愿意聘用便立即答应,没有说喜欢不喜欢。”她还记得,当年选择来香港读书是因为课程性价比高,只是香港迫人的生活环境及氛围,令她最终离开。
“我不太喜欢香港,住的地方太小,当时住港岛区,那边的人对内地人不友善,每天也过得不开心。吃饭时服务员的态度也特别差,所以觉得要回去。”她意兴阑珊地说,自己只会听却不会说粤语,生活不方便,有时候也分不清本地人是真的不会普通话还是装不懂,总是不瞅不睬。她又指,当时与朋友合租的单位,月租19,000元,仅得两个狭窄房间,下雨便严重漏水,但房东也不理会。Regina说:“那时候赚钱不多,大部分放到租金里,压力很大。我与朋友觉得住房环境还可以接受、赚钱少也不要紧,但总觉得生活得较压抑,周六、周日没有办法出去玩,看电影也很贵。”
高昂生活成本及压抑感驱使Regina离开香港,她现在于北京的媒体策划公司工作,直言生活质素变好了:“我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住房、收入(按当地物价水平计)也比香港好很多,生活得比较舒服。要数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内地很多人的想法还是比较单一和讲求集体,香港会比较尊重个人生活。”近年来,她认识的许多港漂已回内地,大部分会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不少是为了家庭及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如果给你津贴补助,在香港更好地生活,你愿意留下来吗?”记者好奇地问。“可能会吸引刚毕业的我停留一段时间。但补贴得再多但生活不快乐,我也不会长期留下来,这很视乎本地人的友善程度。如果大家也只活得像外地人,没有归属感,这样也很难留下来的,体验两、三年当吸取经验,然后离开。”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香港身份证?那个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吧!”
三个事业发展、对将来想像不相同的人,都在香港留下年轻的逗点,但却不想在这里走到终点。香港曾是令人趋之若鹜的淘金之地,为何如今却让这些年轻人避之则吉?
请继续阅读:【人才政策】港府自视甚高 “以为只要开门 别人便排着队进来”
上文节录自第15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4月23日)《 量质俱未达标 拖经济发展后腿 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第一届武博】眼界.决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举行的第一届香港武术及搏击运动博览(武博),活动包括解构武术电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馆街游戏,以及超过100个体验班,让市民、初学者或武术专家,透过这个多元化体验型博览会,从武博扩阔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购票或按此浏览武博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