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中九子案】罪成后的公民之路 如何对抗不公义?

撰文: 黄奕霖
出版:更新:

自占中运动结束后,不少人以此运动为政治启蒙的起点,开始积极参与、关心香港的公共事务,并带起了许多年轻学子的公民意识,但随即而来的多宗事件,无疑对刚萌发公民意识的大众泼下一盆盆冷水。2016年的旺角警民冲突,勇武派的社运人士遭判重刑;拥护“港独”、“自决”的立法议员被取消资格(DQ);在经历一场激情的社会运动后,民众热情似乎终被无情的现实击倒,在无力与疲惫之际也不禁徬徨,如果连120万人走上街头都无济于事,那未来的公民之路到底还能往哪走?

“前阵子中大做过一个民调,其中一个题目是‘为社会公义而违法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公民抗命的概念,结果有20.2%的人赞成,48.9%的人反对,你听起来好像很少,但这代表五个人就有一个赞成公民抗命。”占中发起人戴耀廷笑说,很多反占中的人看到民调后兴高采烈的说:“你看反对的人比你还多”,但如果一个社会支持公民抗命的人是多数时,制度早就改变了,哪里还需要公民抗命?他强调,公民抗命在本质上一定是社会的少数,关键是这个少数有多大。20%跟占中的概念刚提出时差不多,意味着即便后来经过DQ等事件,还是很多人保有公民抗命的信念,在保守的香港社会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戴耀廷回忆在基督教九龙佑宁堂发布占中信念书时,他提到要“唤醒人心”,透过公民抗命运动让更多香港人看到民主的重要性,更重要是,香港愿不愿意为了民主牺牲?

“香港常互相对比的台湾,他也是很多人付出代价才争取到民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香港所有民调都是超过一半人支持普选,但大家都是口说、没有人真的行动,最多就参与游行。”而公民抗命的感染力正在于,香港 人终于付诸行动、被拘捕、被起诉,最后付出了被定罪的代价,尽管如此,还是有一群人愿意继续牺牲。

戴耀廷指出,追求民主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戴耀廷:面对不公义要行动

“Democracy is not cheap,你不会那么便宜的,势必要付出代价。”戴耀廷平静地说, 却仍不免露出一丝苦笑。但他也不忘提醒,抗争不一定要采取街头方式,公民抗命广阔来看只是非暴力抗争的其中一个手段,其他例如投票也是一种非暴力抗争,而且是最便宜、最安全做法。如果用投票或是其他合法手段,就能产生一定影响力,就尽量不要选择公民抗命。 毕竟公民抗命的要求及代价真的太高,且在目前社会氛围下,恐怕也较少人愿意参与。

“我们现在还在低潮里面,雨伞运动我们花了79天,用了太大的力气,整个公民社会的力量都集中在那,所有人都累坏了,所以失望也是最大,现在还没有回复过来。”戴耀廷勉励道,消沉是必然的事,但不会一直持续下 去,在重大失望之余仍有许多人在坚持、继续在很小的范围内努力着,他们会把公民精神延续下去,其他人会看到“原来还有人不放弃啊”,到了关键时候就会再度站出来。

戴耀廷相信雨伞运动后,下一次的大型社会运动爆发一定短于十一年。(资料图片/GettyImages)

戴耀廷笑说他有一个不太科学的计算方法,香港过去出现过三个大型的社会运动, 1989年的六四民运,当时有百多万人上街, 过了十四年后是2003年的七一大游行,又过了11年,迎来了雨伞运动,相信下一次的大型社会运动爆发一定短于十一年,因为伞运时的问题没有解决、想争取的事情没有成功,现在五年过去了,剩下的时间大家准备好了没有?他问。

戴耀廷表示,即使被判入狱,刑满后仍然会写文章、演讲、在公民团体及街头间努 力,并把公民社会不同的意见连系起来,能影响多少算多少,至少要有行动。他总结,“当你看到不公义的时候,走出来做一些行动,那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涟漪,但很多很小的涟漪碰在一起,就可能变成巨浪,把那个不公义推翻。”

戴耀廷指出,投票也是一种成本最低、最安全的非暴力抗争模式。(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陈健民认为,社会运动有它的节奏,不能不断的动员,因为正常人有他的家庭、学业、感情生活要顾及,不能每天都放在政治上,只有在压迫比较严重的国家,有非常严重违反人权的情况,民众才会有不断抗争的意志,香港暂时还没有到这种地步,所以民众的意志会放松,而且可能相当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

“我觉得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往前走的问题,现在很多原有社会制度正在崩溃,要怎么守住这个底线其实已经很困难了,学校怎么不被政府进一步控制、公民社会、集会组织的权 利,在慢慢被侵入的过程怎么守住这个底线, 已经足够大家去做了。”

陈健民认为,守住香港原有的底线,任务已相当重大。(卢翊铭摄)

陈健民提到,公民权利有三个层次,包含了游行、集会、言论自由等一般公民权;第二层就是选举及被选举的政治权利;第三是社会与经济层次,就是民众在社会中该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例如住屋、就业、医疗等等。在政治权利已经很难争取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去维持住另外两个部分,任务已经非常重大。

陈健民:民主须与公民意识共生

大学自主范围受到干预、媒体出现自我审查、集会游行受政府以不同罪名控告、地产霸权、房价高涨、贫富差距悬殊,一般市民变得更难过日子,陈健民认为,香港在公民权利及安定的基本生活保障都在节节倒退之中,这些都要靠民众的公民意识去支撑及抗衡,而怎么去抵抗才是当下首要目标。

陈健民强调,香港除了普选外的其他社会问题,同样面临著严苛的考验。(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陈健民说:“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没有民主体系,所以这些部分才没办法改变,我知道,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争取民主的人我当然都知道!可是我要理解不能再等政治权利完成,没有时间等了,一定要同时间里在不同范畴都去努力才行。”

或许是担心大家曲解为放弃追求民主, 陈健民紧接着补充,在目前态势下不论是真普选,或在制度上改变选举方法都已困难重重, 但香港人不能就此两手一摊,而是应该把民主的想像打开,在普选外的其他领域争取自主、 参与,在没有普选的情况下实践民主精神。

他强调,民主并不单单是普选那么简单, 很多西方国家在普选后仍然面对很多问题,因为民众觉得体制已经正常,公民意识便慢慢放松,结果就变成了很僵化的民主体制。例如美国为什么会选出特朗普当总统?因为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民众而言已经没有什么会改变的,只是单纯的两党轮替,没办法真正回应民众的诉求。

陈健民表示在目前态势下不论是真普选,或在制度上改变选举方法都已困难重重。(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要理解不能再等政治权利完成,一定要同时间里在不同范畴都去努力才行。
陈健民

在捷克民主化后,总统哈维尔曾与总理克劳斯举办了一场辩论,哈维尔觉得在没有民主化之前,公民道德的力量更强大,反而在民主化后大家只谈利益,公民意识、公共利益反而减少了。因此深化民主并非单靠选举,更多的还需要法治与公民社会力量,公民如何在监督政府之外,还能积极参与、补充很多政府没做到的事,才是公民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

陈健民说,他的耶鲁大学老师,社会与政治学教授Juan Linz曾表示:“没有民主前要靠公民社会推动民主运动;当民主制度建立后,要靠公民社会将其巩固;当民主制度巩固后, 要靠公民社会将其深化”。陈健民表示,香港目前虽然没有民主,但条件比起其他地方仍好上不少,有不错的社会环境、服务团体也有 很高的专业水平、民众捐款、当义工的热情也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把所有焦点放在普选 上,想办法将社会整体质素不断提升,等到政 治机会来临的那天,香港自然就做好了准备。

“在政治机会来临之前,香港人要把原有的核心价值变成集体的回忆传递下去,不要让新一代觉得社会正在发生的事很正常,我们的好处是曾经历过,经历过自由的人不愿意做一只笼中鸟,那个不是快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记忆传递下去。”

上文节录自第158期《香港01》周报(2019年4月15日)的《罪成后的公民之路》。

相关文章:【占中九子案】反思公民抗命 戴耀廷、陈健民:已影响大多数港人【占中九子案】坚持非暴力公民抗命 戴耀廷、陈健民以自我牺牲感召大众【占中九子案】公民抗命不应抗衡法治 汤家骅:法治比政治理念高【占中九子案】从台湾到香港 看公民抗命的法与罚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其他香港01周报有关雨伞运动的文章:【雨伞运动.一】从希望到失望 香港青年的沉寂与落寞【雨伞运动.二】如何带给年轻人新希望? 民主派欲振乏力【雨伞运动.三】香港的政治困局? 年轻人该悲观以对或乐观以待【雨伞运动.四】民主为何而生? 香港青年难以转变的身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