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幼儿全日入托率排尾四 人手不足 教顾合一难发挥理想效果

撰文: 欧阳翠诗
出版:更新:

两岁三个月大的衍尧也是婴儿园里的小朋友,一家六口中,父母、祖父母均要上班,衍尧一岁多前靠姨姨全职照顾,直至轮候到婴儿园名额,姨姨才能出外工作,但仍要负责接送衍尧。姨姨坦言,最初申请婴儿园时,只单纯希望有人照料衍尧,让自己能在外上班,并没想过园内会有这么多元化的学习,改善了衍尧的成长问题,“老师看到衍尧在发展上未如理想,也留意到了一些我察觉不到的问题,让我们在观课时也能发现,从而帮衍尧成长得更好。”

学前托儿价值被忽视窒碍幼儿发展 教顾合一比单纯照顾影响更大

衍尧有时候情绪不太稳定,老师会安抚他、多用手语和他沟通。(邓倩萤摄)

姨姨说,衍尧语言发展较同龄儿童迟缓,一岁多才开始学习说话。他们后来发现,当衍尧无法清楚表达自己,家长又不明白他的说话时,便会变得急躁。“衍尧会趴地闹脾气,不愿起来。如果我们不断劝解,例如叫他不要趴地,他可能会一直停留在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学校老师会讨论如何安抚衍尧的情绪,可以透过什么方法更易明白他。我们甚至在园里学习了手语,衍尧发脾气时,便用手语要他‘停一停’,这反而更有效,他能通过手语理解我们的意思,情绪起伏变得没那么大。”

及早察异样 助幼儿返健康发展阶梯​

婴儿园老师会口语手语并用来说故事,小朋友也会用手语回应老师问题,这除可让小朋友更易明白故事内容外,也有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及明白别人的意思。利黄瑶璧日托婴儿园园长邓凤仪解释,小朋友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次序不一,手语可减少他们发脾气的机会,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与孩子沟通。

口语手语并用可让小朋友更易明白故事内容,更有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及明白别人的意思。(欧嘉乐摄)

香港保护儿童会服务总监麦镜英表示,他们在照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小朋友有特殊情况或需要,比如吞咽有困难、语言发展堕后,便会作相应调校,及早令幼童有正常的发展。“小朋友是一个面粉团,给他们更多机会去发展,在成长黄金期及早发现问题,就可以适切地帮他们改善。”

细致照顾须合理配套 人手比例影响服务质素

由于需求过大,麦镜英任职的机构曾为辖下婴儿园自行装潢和增加名额,以提早让久等的家长得到服务。然而,若希望和小朋友维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加强观察小朋友的行为及能力发展,既要充足人手,亦要有足够场地,毕竟若小朋友的活动空间太少,会直接影响教顾功能的发挥。

若小朋友的活动空间太少,会直接影响教顾功能的发挥。(欧嘉乐摄)

以现时独立幼儿中心的人手比例,难以使教顾合一发挥理想效果。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0至2岁以下幼儿工作员照顾儿童的比例由原来的1:8 提升至1:6;2至3岁以下幼儿则由1:14增加至1:11,但这其实只是回到1976年的法定人手水平,并没有按着教顾需要而提高标准。1976年政府订立《幼儿中心规例》时,不仅设下1:6的人手比例,还规管幼儿中心的注册、管制、视察、职员学历要求等,以改善幼儿服务质素,要求营办者遵从相关法例运作。到1995年,政府逐步统一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各项要求,同时统一学历及薪酬,把两者人手比例调整为1:8。这个倒退的比例维持了逾二十年才回复。

(香港01制图)

对比政府委托进行的顾问研究,香港的人手比例明显不如报告中参考的国家,更与业界提出的人手比例建议,即0至1岁要达到1:3,1至2岁达1:4,2至3岁达1:8,有更大差距(表二)。

(香港01制图)

麦镜英指出,小朋友年纪愈小,个人照顾的需要愈大,随着他们慢慢长大,自理能力提高,人手比例可相应调低。“按1:6的人手比例,喂奶、吃饭时,幼儿只能等,进一步改善1岁以下的比例会更好。世界各地都实行1:3或是1:4,所以要实践educare,是不是应该调较(人手比例)呢?同事需要花最多时间照顾的,正是0至1岁的小朋友,希望人手可以反映这需要,有空间让同事和小朋友多接触,孩子哭的时候能获多一点回应。”

两个群组资源失衡 重视度比外国为低

从人力供应来看,幼儿工作员近年有增无减。政府在2005年推行协调政策,教育局与社会福利署互相认可各自管辖的已受训幼稚园教师与幼儿工作员资历,换言之,合资格人士可同时成为幼稚园教师和幼儿工作员,毋须接受资历审查或参加任何转读课程。然而,在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后,政府投放予幼稚园的资源日增,幼儿照顾方面却因为资助独立幼儿中心的发展停滞,难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进一步令0至3岁及3至6岁的幼儿教育失衡。

幼儿照顾方面却因为资助独立幼儿中心的发展停滞,难以吸引更多人加入。(欧嘉乐摄)

两者的分野在于政府仍未真正重视0至3岁幼儿的教育需要,相关服务一直由社会福利署管辖,以福利作为出发点,资源投放比不上纳入教育范围的幼稚园阶段。可是,观乎顾问报告内其他地区的做法,0至3岁服务的投入一般比3至6岁为高,对幼儿照顾的重视程度不比幼稚园低。

香港保护儿童会曾做过研究,发现香港3岁以下幼儿“全日服务入托率”只有一成三,远较其他发达地区的平均三成半为低,在研究涵盖的32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尾四,仅高于波兰、斯洛伐克与捷克这些东欧前共产国家,名列前茅的为北欧国家,丹麦以八成二的入托率位居榜首,其次为冰岛及挪威,分别有七成一及六成。

北欧国家的“全日服务入托率”名列前茅。(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报告内的数据除了新加坡以外,均是2013年的资料,但也有提到于2013至2018年间,香港政府在幼儿照顾服务上的开支有所上升,从约10.4亿元增加至约15.4亿元,近五成的增幅看似不少,但远远比不上3至6岁的幼稚园服务,后者同期开支从约26.5亿元上升至约51.6亿元,增加了近倍。2017/18年度幼儿教育及照顾服务共占政府开支的1.53%,占本地生产总值(GDP)比率为0.26%,但仍比澳大利亚、芬兰、韩国等地为低。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现时幼稚园教育已普及化,适龄入学率近100%,而幼儿照顾入托率不高,故幼稚园的开支是幼儿照顾的三倍以上,但这也正正反映幼儿照顾服务不足。

增加的开支须投放在什么项目,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学者与业界指出,正确的发展道路应是“专业恒常为主,义务暂托为辅”,而当下香港却反其道而行。目前,除了主要提供0至2岁幼儿服务的资助独立幼儿中心外,本港还有一些资助幼儿中心附设于幼稚园,为2至3岁幼童提供全日托管服务,另外则是依靠义工维持的暂托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及互助幼儿中心。由于恒常托儿服务存在巨大缺口,后面两个义务项目被许多家长用作长期托管的替代品。

学者与业界指出,幼儿照顾服务应是“专业恒常为主,义务暂托为辅”。(欧嘉乐摄)

然而,即使义工有心照顾幼童,却难以确保保姆供应的稳定性,这些照顾员也缺乏专门幼儿教育知识。政府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及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加强对社区保姆的训练,并增加社区保姆的服务奖励金,以优化“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的服务质素,并分阶段重整互助幼儿中心,以进一步配合社区内的幼儿照顾需要。这些措施固然能纾缓托儿服务短缺的情况,却难以承担专业的教顾合一功能。

麦镜英认为,政府既然不否定教顾合一需在0至3岁幼儿服务中扩展,也认可早期发展对小朋友未来很重要,证明质量并重的幼儿照顾服务是未来要走的方向。“所以若你问鸡先还是蛋先,我们会说,两者都很重要。只是在服务如此不足的现实下,需要提升其他服务的质素,配合家长的需求。《施政报告》及研究提出了要规划扩建大量独立幼儿中心去实行教顾合一,其他的社区保姆、互助幼儿中心等暂托服务也应多提升服务质素,同时也应为祖父母及其他照顾者如外佣提供更多支援。”

《施政报告》及研究提出不同的暂托服务也应多提升服务质素。(欧嘉乐摄)

政府已接纳顾问研究报告的建议,决定制订资助幼儿中心服务名额的规划比率,并把比率定为每2万人口提供103个3岁或以下的幼儿名额,并于2019至2020年度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有了规划,除了寻找合适用地兴建资助独立幼儿中心,迈开大步尽快追回落后的步伐外,还要加强其他服务的教顾功能,确立各服务项目的定位也非常重要。

上文节录自于第156期《香港01》周报(2019年4月1日)《学前托儿价值遭忽视 窒碍全人发展 幼儿照顾须与教顾合一》。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其他《香港01》周报有关托儿服务不足的相关文章:

​托儿服务短缺30年无寸进 陈婉娴提三大解决方案托儿服务供不应求 在职妈妈陷两难减生仔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