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风波】司法舆论齐上阵 华为伺时发起反攻战
上周四(3月7日)上午,中国电讯巨擘华为在深圳总部召开记者会,宣布入禀起诉美国政府,指控去年通过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中关于华为的第889条款项违宪。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也向加拿大卑诗省最高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指控加拿大当局在逮捕过程中侵犯她的宪法权利。除了法律手段,华为亦打响公关战,不但在欧洲启用测试中心邀请各方测试华为软件,更在美国各大媒体刊登全版广告,邀请当地记者来华参观。人们常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华为缘何在此时日趋高调,转守为攻?
在上周四的记者会上,华为三位发言人人手一部华为Mate X折叠式屏幕手机,宣布对美国提告。轮值董事长郭平以英文发言表示,华为希望借由诉讼判定《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即禁止美国公营机构及其合作商使用华为和中兴设备的条文违宪,并要求法院颁布永久禁制令,禁止相关条文实施。
郭平说:“三十年来,我们在安全方面保持良好记录。华为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安装后门,我们永远不会允许其他人在我们的设备中安装后门。 ”他指美国不少企业“网络安全薄弱”,才是近年数据泄露事件的主因,与华为无关,更指美国“不遗余力地污蔑”华为。令人莞尔的是,一直低调的华为此番在记者会上直接指控“美国政府涉嫌入侵华为服务器”。
一改低调被动姿态
与诉讼一同进行的还有宣传战。一直以来,华为在欧洲和大洋洲国家投放了大量公关资源。上月中,华为便在榄球强国新西兰投放广告,当中的标语“5G没有华为,就像榄球赛没有新西兰队”引起不少回响。上月底,华为亦在美国发起公关战,不但在官网发布题为《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hear. Come and see us)的邀请函,更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七间美国媒体刊登全版广告,呼吁读者勿轻信针对华为的不实指控,并邀请美国媒体前往深圳总部亲眼鉴别。华为连番举动,明显逆转了危机刚爆发时的“守势”。
过去几个月,美国政府对华为步步进逼,从要求加拿大政府逮捕孟晚舟,到施压盟友放弃使用华为设备,再到提请诉讼,可谓刀刀见骨。彼时的华为一直保持低调被动姿态,当孟晚舟被加拿大逮捕后,华为声明仅提及“相信加拿大司法体系将还其清白”;当美方就“华为涉嫌偷窃T-mobile机器人技术”提请检控后,华为也只简单地发声明,否认相关行为。
华为之所以能沉得住气,一是因为与美国全面作对无异于螳臂挡车,毕竟弄垮一家公司对美国政府而言并非难事;二是华为此前已预计到美国迟早会对自己有所举动。早在2012年,当华为超过瑞典的爱立信(Ericsson)和美国的思科(Cisco)成为全球最大通讯设备制造商时,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便发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调查报告,直指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自那时起,华为便开始备战美国的针对。
另一方面,华为于2010年在英国建立“网络安全评估中心”,华为所有商品在上市前均会送到那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虽然由华为支付,却需得到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的认可。此外,华为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网络安全透明中心上周二(3月5日)正式启用,中心与当地网络安全机构合作,旨在检测华为的软件安全。类似行为均非欧盟法律要求,而是华为“自我设限”主动为之。
2013年,华为更聘请了前欧盟驻华大使安博(Serge Abou)担任政策顾问,确保公关形象得体,并雇用知名欧美会计公司,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凭借多年来的部署,华为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势汹汹的“冲锋攻击”时,大可以逸待劳,等待对方招数尽出后再着力反攻。当下到底有什么契机,导致华为“转守为攻”?
最佳的反攻时机
外界预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本月底于美国会面,并就中美贸易争端签署协议。不少人担心华为此时转趋高调,或会影响中美谈判的乐观气氛。然而,面对牵动两国经济情势及特朗普连任大业的协议,无论是习近平或特朗普,想必都不会因华为的举动而分心。
由于中美谈判前景乐观,特朗普本人对华为打压“减辣”,成为华为巩固话语权的契机。2月22日,特朗普在Twitter发文表示“我希望美国通过竞争获胜,而不是阻止当前一些更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原本被美国施压赶绝华为的国家纷纷改变立场,例如德国同意在与中国签订互不进行间谍活动的协议后,开放华为落地;英国也同意华为5G设备入网,唯需遵守不超过50%份额的规定。
特朗普本人也有意将美国短期战略重心,由华为及对华贸易战,转移至对欧盟、日本等国的汽车关税上来。如果成事,当前阻挡在华为面前的似乎只剩下美国政府内的鹰派,以及部分民主党人士,当初“特朗普+政府高层+反对党+海外盟友”团结一心施压华为的情况已不复现。
可以预见,有俄罗斯防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 Lab)控告美国政府的案例在先,华为今次司法行动取胜的机率并不高。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今次华为的司法战不过是其全球公关计划的一环,希望透过增加曝光率将其主张传遍全球,改变西方媒体中充斥“华为威胁论”的现象。相比之下,美方受制于正在进行的中美谈判,恐怕不易以强硬姿态回击。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过去几年,尽管美国政界精英形成一股“反华共识”,但民间对中国仍保持正面态度。民调机构盖洛普去年2月一项调查显示,约53%美国人对中国抱持好感,超过大致反感的45%。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两周前一项网上调查亦显示,61%的美国人认为对华为的打压“存在政治动机”。可以说,华为今天“诉诸于大众”的战略不失精明。
作为一家通讯企业,即使将好话说得多么天花乱坠,若拿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也难以获得大众信任。在过去美国政府的几轮攻势中,华为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归功于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及优质服务。在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华为以其庞大的外派工程师队伍,在非洲各地驻点,保证设备出现问题时可“随传随到”,而竞争对手则需多于一周时间。即使在欧洲市场,华为也保持相当优势,令通讯商纷纷“用脚投票”。
综观去年以来华为面对一系列风波,似乎采用了“后发制人”战略,等待美国出手后再作应对。这份战略定力有赖于客户对其不离不弃,甚至站在华为一方向当局施压。在英国,三家主要电讯企业O2、EE及Vodafone不仅已采购,甚至开始测试华为通讯设备;李嘉诚旗下的电讯公司3UK亦已和华为达成20亿英镑的采购协议。它们的游说,成为特雷莎·梅政府最终未全盘接受美国施压的最关键原因。
某程度上说,这样的应对方式与北京在贸易战上应对有异曲同工之妙。自贸易战打响以来,中国政府便深知美国的关税威胁虽可造成经济波动,但其涉及金额不过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体量的2%,难令中国屈服。既然如此,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待华府出尽招式后再来谈判应对。与华为在欧洲等地设立安全机制类似,中国也允诺开放市场,并改革国内知识产权制度。
无论是开放市场或是华为建立安全中心,乍看上去都是面对施压时的不得已之举。然而,安全中心的建立将大为提升华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地位,亦符合全球范围内愈发注重资讯安全的诉求;开放市场和改革制度,也是中国由出口型国家转向内需型国家的必经之路。面对威胁不被击垮,反能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或许是对华为和北京方面的最好注解。
上文节录自第15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3月11日)《司法舆论齐上阵 华为伺时发起反攻战》。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