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孟晚舟被捕】中国最强民企 打拼30年缔传奇
孟晚舟事件令一向低调的华为突然广受国际社会注目。华为既不是上市公司,创办人任正非也绝少受访,令公司一直缺乏公众知名度,但华为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企,不但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之一,更是少数未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华为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
华为1987年于广东省深圳市注册成立,由6名员工发展到18万名员工(表);从2万元(人民币‧下同)创业起家到2018年收入高达6,036亿元;由一间无甚背景的小小民营企业发展至被新华网报道誉为“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连续三年高居中国民营500强榜首。
华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技术公司,也是全球投资科研最大力的企业,去年研发经费高达200亿美元(约1,566亿港元);去年申报国际专利共4,024件,冠绝中国企业;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逾1.54亿部,位列全球第二。这一切一切,要从当年一个年过不惑才下海创业的解放军科研人员说起。
代理起家赚第一桶金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于1980年代末期,脱离了解放军的“基建工程兵通讯”研究所副所长的岗位,以逾40岁之龄下海经商,集资2万多元,在深圳创立华为。当时电讯技术是正高速发展的新鲜事物,设备厂商利润可观。华为以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换机(PBX)起家,成为了中国电讯市场发展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得了第一桶金。
至199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在当时的民营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但电讯是一个急速发展。不进则退的行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和开拓市场,据报1980年代中国就先后诞生了400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是一个“死亡竞赛”。以华为当时年仅1亿元的收入,要再发展实是捉襟见肘,究竟资金从何而来?
一般企业的做法是向银行筹措资金,但银行是否愿意借,利息负担会否太重都是问题。华为则认为既然自己拥有核心技术,何不跟各地的邮电系统合资成立公司呢?1993年,华为得到广东省和深圳市支持,跟全国21家省会城市邮电系统成立合资公司——莫贝克,承诺给邮电股东们的年分红高达30%。
事后看来,这是华为壮大非常重要的一步,不但令华为取得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而且能够跟电信局客户形成了紧密的联盟,令华为产品可以藉莫贝克的管道迅速低价冲击全国市场,中国交换机行业销售价格由之前的300美元一线急跌至1995年的80美元一线,电信业务于全国“遍地开花”,华为收入也由1992年的1亿元激增至1996年的26亿元。在1990年代,电讯设备制造厂商的战国时代暂告一段落,淘汰剩下四间中国公司,分别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合称“巨大中华”,其中前二者是具有国有研究所背景的国有企业,中兴是“国有民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只有华为是纯民企的背景。不过华为在这场国企民企之争中,并没有被比下去。
其中关键一役是3G大战,2003年前后,内地电讯业面临发展“小灵通”(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或是3G的重大制式抉择。初期“小灵通”前景较被看好,华为却决定在3G上倾尽全力,一度被外界质疑是战略失误,业绩也远不及中兴等押注在“小灵通”上的同行。要知道当时3G在中国是十分新鲜的事物,连相关牌照都未有,华为只能被迫开拓海外市场,而初期获得的3G合约,大都只是非发达国家地区的项目,直到华为入选英国电信未来五年优先供应商,才有力地回应了外界对华为3G技术国际竞争力的质疑。
华为虽一度被迫退居到了中国电讯业比较边缘的位置,但不久后,电讯业大变,“小灵通”市场饱和,带来的收益迅速下滑,更于2005年显现颓势,3G终成电讯业未来的“唯一之选”,大胆全力押注3G的华为获利甚丰。此一役另一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令华为提早“走出去”,率先成为能够于国际市场站稳阵脚的中国企业之一。
华为“脑力资源”击倒海外巨企
击败国内竞争者后,华为于国际市场仍要面对着爱立信(Ericsson)、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西门子(Siemens)等技术强大、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正常人可能会问,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技术怎有可能跟经济最发达国家的一流企业直接竞争呢?华为的经验正正告诉我们,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自有“后来者优势”,随时弯道超车,赶过了发达国。
西门子公司董事会2004年一份报告就指,华为有着低廉研发成本的极大优势。报告称华为研发人员人均费用为每年2.5万美元(约19.6万港元),是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六分之一;年均工作时间较欧美同行多近一倍。就算每个华为研发人员的产出效率只有欧洲同行的80%,在同样的开销之下,华为研发投入产出比是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即是华为花1元研发出来的技术,欧洲公司要足足花10元才做得出来。
在技术换代十分快,讲求持续且大量科研的电讯业来说,如此巨大的支出分野,是成功和失败的分别,华为亦赶过一个又一个的国际电讯设备巨头。至2012年起,华为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首次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该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再向员工发放高达125亿元的奖金后,仍有154亿元利润“落袋”。
非典型公司 任正非只占1.42%股份
华为作为中国市场机制下发展得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公司利润分配和管理上却显得有点“社会主义”,也许是因为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廉价的科研劳动力,所以华为的管理亦十分放权让利予员工。华为在内部发行的虚拟受限股,公司创办人任正非只占1.42%,其余都是由员工拥有。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在此亦可以得到解释。首先,很多地方的上市法规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股东人数都有上限规定,但华为股东就超过了7万人。此外作为公司总掌舵人的一众管理层占股比例太小,上市后容易引来外界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华为虽然少了股票市场这集资渠道,但也令公司免于“短视”投资者的限制,可集中在长远的发展上,动辄以十年为单位规划未来。例如华为开拓巴西市场,由1998年开始连续八年亏损,如果是上市公司,也许早就考虑关闭巴西分公司“止蚀”,幸好华为并没有这样做,去到2008年该区域为华为带来逾1亿美金(约7.8亿港元)收入,在今天仍在华为国际市场的布局中有重要角色。华为在定价上也采取长远的策略,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即以日后量产的模型定价,这样短期是亏蚀的,但长远则是大赚,帮助华为赶走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市场。
不过华为不是全无缺点的,在上一个十年,任正非曾公开承认,华为并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发成果上改进功能,研发成果主要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他曾表示,华为所有工程师都必须是“商业工程师”,要去“做市场”,想当院士就不要来华为。意思是,只有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集中精力,不搞没有产品的研发。
这可能是因为原创性愈高的产品发明,愈需要专利的积累和最顶尖的人才,而中国企业需要些时间追上去。不过,随着发展规模成熟,华为近年也推出愈来愈多原创性高的产品。作为电讯业的下一个里程碑,华为在5G的投入十分多, 华为副总裁胡厚昆便宣布明年中会推出5G手机,是全球最早的一批,相较下市场估计苹果公司最快也要在2020年才会推出5G手机。
过去三年,华为把握着中国开放改革和 电讯行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背靠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充足而廉价的研发资源,一跃成为中国 最成功的民营企业,既保持了自己传统产业的 特色,又不断以研发求进,跟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相比,华为堪称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成功的例子之一,闯出了一条十分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道路。 华为早年决定在3G上倾尽全力,终大获全胜。
上文刊载于第14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24日)《中国最强民企 打拼30年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