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结合现实人生 中国式的美好生活
上文总结了四大类型的中国式网民,这群极具特色的网民构成了中国的网络生态。他们拥有怎样的价值观?会引起怎样的热话?请看下文分析。撰文:李照兴
以上种种皆是具中国特色的网民。于是,我们也可区分中国式网民跟国际网民的分别。基于网民的身份在中国得有多方认证绑定(手机号和身份证,再有银行卡),所以它不是单纯的一个自由发声及参与的虚拟身份个体,而是一个紧扣现实的物体,也不同于一个全然暴露于自由资讯下的接收者。通过防火万里长城的封锁,中国式网民不是一个能取得对等资讯的知识接收人,对事件的价值判断常有因知识源头不同而引致的隔阂。
价值观令人甘于“落网”
如此一来,产生了一个更具特色的现象,就是随中国人现在更为便利地分散到世界各地,而出于惯性,他们人虽身处国外,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是把防火墙也带进了行李中。他们身躯离开了中国土地,而价值观和社交圈子以至文化吸收从来没离开。因为这些中国网民无论身处何地,登入的看来依然是那个中国“内联网”。“网民”这词,在此语境下,不是指应用互联网的人民,而可能是被网于其中的人。
这种管好网民就管好平民的策略,以至它的高度成功,放诸全世界各阶段历史的各国政权管治中,其成功程度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为一种“完美的宰制管治”。“宰制”一词,我在这里是借用葛兰西的Hegemony理论,或译霸权或领导权的说法,对梳理现在中国人民和政权的相处关系甚为有效。
人民与政府的统压共识
它意指一种人民与政府的统压共识,一方面强加另一方面同意的后果。也就意味着它肯定不是过往旧派的全面压倒式极权统治,令人民生活民不聊生那种。而统治阶层能长期实施有效及不被推倒的管治,实多得它同时提供了好处,在人民的允可下,继续这种压迫。可抵受多少压制,或者需给到多少好处,视乎这共识的微妙平衡。
而今天,中国通过网民的塑造,似乎提供了一种令网民感觉相当良好的环境。一方面,网络上有相对放松的表达空间,只要不谈敏感政治议题,日常的牢骚还可以随时表达。另一方面,基于爱国主义激发的事端,常常得到认可,一起参与,像在共同投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这可能是昆德拉笔下写过的“伟大的进军”的中国式演绎。
网民急于投入去这复兴的进程,与有荣焉,为一切貌似对中国不敬的事抱不平,对中国各种输出感到光荣,希望所有华人个体都代表了这个现代中国的崛起隐喻,以至马拉松过终点时也最好挥舞着国旗。当有任何火头燃起,比如由近期的金马奖获奖感言风波到DG事件,如果是关乎国家或民族的事,被放大了的网民意志就绝无妥协地站到爱国主义那宏大的一方(其实细看网上舆情讨论这些事件时,不是没有其他声音)。
网络热话往往昙花一现
然而,中国网民的习惯也有另一特色,那就是健忘。任何一个话题在网际看来难以超过一个星期的热度。如果没有背后政策坚持的话,自发的话题好多时隔两天就远离网民视线。网民于此,只成为不断刷屏不断获得情绪及话题刺激的微生物。所以,现在内地最流行的是抖音,一个不断下刷就有无尽短视频出现的应用程序。它无边无际,没有坚守的价值,不需持久的耐性,但它能占据你的时间。日复一日,而人们乐在其中。
有关比喻中国为《1984》或《美丽新世界》的说法都需要修正。前者的大洋国,个别人民其实知悉到那极权统压所在,充分理解老大哥在看着你,暗中反抗,期许真理最后的出现。《美丽新世界》是娱乐至死,人们生活在人工化批量生产被精心设计的幸福中,浑然不觉。
中国式网民生涯,巧妙结合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人生,网上的牢骚可以是一时之气过瘾就算,但支付宝的付帐购物却是真金白银的物流送到。它是历史上仅有的,人们那么清楚统治者的高压,然而又同时那么乐在其中。
上文节录自第14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3日)《从“群众”到“战狼”中国网民的四重身份》,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李照兴的文章:【中国潮语】2018年度汉字出炉 国家愿景VS小民自嘲 网民点睇?【中国潮语】关键词串联各界现象 新地标宣示新时代来临【娘炮】阴柔美横行 看流行文化战场怎样演变【娘炮】听教听话的国产偶像 “Man”定“娘”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