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电影节】录影带再次兴起 在高清年代睇低清

撰文: 安娜
出版:更新:

近月英美影视圈子其中一个颇有回响的要事,就是电影串流平台FilmStruck于11月底停止服务。FilmStruck虽然成立不过两年,亦不似Netflix那样可以拓展到世界各地(例如香港就看不到FilmStruck),但它的影片库藏与管理却是相当有水准。

FilmStruck其中一个获得大量影迷支持的原因,是它的片目多样化,并有大量的经典电影、偏锋另类的独立电影、艺术电影等;平台一方面代理了美国首屈一指的影碟厂牌Criterion Collection的网上片库,另一边厢又有以播放经典电影为主的频道TCM(Turner Classic Movies)的庞大收藏,因此对于影迷来说,FilmStruck的质素绝非其他只以旧电影为副线的串流平台可比。FilmStruck的母公司华纳媒体发表声明说,“FilmStruck有忠实的拥戴者,但毕竟只是一个小众市场”;据报道,华纳意图重整资源,集中发展以大众为对象的娱乐服务。

传来FilmStruck要关闭的消息时,我正忙于与另一策展人冯庆强筹备第二届“沟”电影节(Cult Film Festival)“磁头电击”的事宜;今届电影节的主题是录影带及其相关的八十年代影视潮流,准备过程中,我们经常都会反复讨论有关录影带文化的种种。其中一个普遍的论调,就是认为今日科技远比录影带年代进步,影片资源的传递、获取已变得便利又廉宜,影碟的声画质素之高亦不是三、四十年前可以想像得到。然而,有一种相反论调认为,资讯与网络的爆炸令我们实际看到的东西反而少了(起码我们花在同一影片上的专注力及时间会减少了),而有不少影片是没有从录影带年代安然过渡到DVD与蓝光的年代,自此就被渐渐遗忘。

今年第二届“沟”电影节“磁头电击”主题是录影带及其相关的八十年代影视潮流。(网上图片)

FilmStruck突如其来地宣告死亡,的确有警醒作用,迫使我们去思考新世代电影如何被传播、保留、观赏。科技愈来愈发达先进,但吊诡地却无助(甚至损害了)电影的传统和历史更妥善地流传下去—这意味着不少曾经影响、启发、感染各式观众的好电影,很大程度上只能在图书馆、研究所和回顾影展中流通。作为关心电影的人,应该如何是好呢?

录影带的兴起回过头来甚至影响创作。(网上图片)

获Netflix修复 大师作品重见天日

除了FilmStruck关闭,近期有一件关于串流平台的大事,那就是大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生前未能完成的作品《另起风头》(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在Netflix平台上正式公开。如果FilmStruck的不幸故事代表了影视产业恶性竞争的弊端,那么,《另起风头》的故事则彰显了在串流与网络世代才会出现的可能性。威尔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了《另起风头》的主要拍摄后,碍于资金问题,一直无办法把影片完成。直至两年前,Netflix出资购下影片素材与版权,再经严谨考证及进行后期工作,尽量依威尔斯的原意将影片完成。《另起风头》的复修计划从九十年代起总是只闻楼梯响,多年来都不能实现;我相信即使是不喜欢Netflix的影迷,今次也不得不同意若非倚仗它的充实资源和播放平台,《另起风头》的面世仍会遥遥无期。

大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生前未能完成的作品《另起风头》(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在Netflix平台上正式公开。(官方海报)

录影带兴起 催生直销电影市场

新科技与新影视播放模式兴起,然后回过头来影响创作,绝对是一个有趣的课题,而且在每个年代实际的情形都不尽相同。在八十年代,录影带对电影制作/发行的其中一个最明显影响,就是催生了直销影带市场的电影与OVA。关于OVA,相信喜欢动漫的朋友一定熟悉,全名是“Original Video Animation”,也就是指不经电视广播也不在影院上映,改为直接以录影带形式发行的作品。“磁头电击”选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出现的OVA作品《宇宙战争》(Dallos),它由当时尚未成名的押井守执导,分四卷(每卷半小时)推出市场。由于OVA的发行形式避开了公共广播与影院上映的审查,所以尺度上比较宽松,令OVA作品有关性与暴力的呈现可以更加激烈大胆。另一边厢,因为OVA的篇幅长短比电视动画具弹性,亦没有电影动画的映期限制,所以OVA少有地容许一些有想法的创作者进行不同的试验(例如押井守艰涩深沉的《天使之卵》亦是在1988年以OVA形式发表)。OVA完全改变了日本动画产业的面貌,在短时间内,大量刺激官能的OVA作品应运而生。

“磁头电击”选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出现的OVA作品《宇宙战争》(Dallos)。(电影剧照)

今次另一部选映的动画名作《蓝色恐惧》(Perfect Blue),也是因为OVA市场才得以出现。这部今敏导演的处女作,原本准备以OVA的形式发行;制作人告诉今敏想拍什么题材都可以,唯一条件是要加入虐杀与软性色情。梦幻迷离的《蓝色恐惧》,没错的确是包含了裸体、强奸、多个血腥的杀戮场面,但它又同时体现了今敏独一无二的世界观,呈现一个令人目眩而虚实难分的世界。如果没有录影带和OVA市场,恐怕我们今天也就没有这部重看多次仍叫人迷惑陶醉的《蓝色恐惧》。

日本导演今敏的处女作《蓝色恐惧》也是因为OVA市场才得以出现。(电影剧照)

除了拓阔市场的发行模式,录影带更功不可没地令电影流传。在未有录影带之前,要看电影的方法只有到电影院。一些在影展、回顾展上放映的非主流电影,错失之后就更不知何时何日可以再遇。六十年代开始有片厂将电影缩印到16米厘,但那基本上是给电影会、学校或团体租赁作放映,换句话说,在当时,一般人要“拥有”一部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录影带的出现就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纵然质素与大银幕上的映像无法比拟,但它胜在价格低廉,而且可以重复观看。随录影带应运而生的,是林林总总的租带店、在影带世界疯狂地鲸吞电影的影痴(昆顿塔伦天奴可说是代表人物),以及与录影带密不可分的影迷文化。

录影带的出现让一般人可以“拥有”一部电影。(视觉中国)

影评人家明曾走遍港九新界的租带店去搜罗经典名作,以及细心地巧手为翻录的影带自制封面。导演游静在一篇写到《悲情城市》的文章中,提过她在朋友家作客时看过一卷《悲情城市》录影带,甫开始就被叫停。文中她其实没有正面谈过《悲情城市》,却写出了录影带播放的一鳞半爪给她的深刻印象,以及录映带如何令她对《悲情城市》浮想联翩。

录影带不但将电影带入家中,全面地将它普及化,它有时还会将一些绝迹大银幕的电影难得地保留下来。在正式的放映里,必须有适当的授权与放映物料才可以进行,因此,如果某影片有版权纠纷,或市面上没有拷贝流通,这部电影就不能跟观众见面。

用玩偶代替真人拍出的电影《巨星》上映未几就遭到禁止,而录影带的拷贝反而使其以非正式姿态流传。(电影剧照)

低清录影带 为禁片存命脉

可是,录影带的复制及流传便简单得多了,有一些电影推出了影带之后,因为种种问题而不能再作银幕公映,影带反而成为这些电影继续流传、接触更多观众的唯一渠道。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数Todd Haynes(《卡露的情人》、《七人一个卜戴伦》导演)的早期作品《巨星:嘉伦卡本达故事》(Superstar: The Karen Carpenter Story)。《巨星》是Todd Haynes毕业之后联同几个亲密战友,用玩偶代替真人,拍出木匠乐队的嘉伦卡本达从成名到厌食身亡的故事。由于电影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采用木匠乐队的歌曲,而且卡本达家族对Todd Haynes描写嘉伦的角度相当反感,放映未几就遭到禁止。

《巨星》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电影的录影带拷贝很快就以非正式的姿态流出,再一传十十传百,在英美的小众影迷与酷儿圈子中为Todd Haynes打响名堂。时至今日,《巨星》仍未完全解禁,但辗转的遭遇与不合法的地位,已令它成为一部甚具传奇色彩的电影。

《半个人》是今年“沟”电影节嘉宾石井岳龙(原名石井聪亘)的作品。(电影剧照)

“磁头电击”的延伸活动“低清游击战”,正是希望放映一些无法重现于大银幕的电影, 与观众在低规格之下分享这些珍贵作品。选映的《半个人》是今年“沟”电影节嘉宾石井岳龙(原名石井聪亘)的作品,他于1985年乘德国工业摇滚乐队Einstürzende Neubauten赴日的时候,拍成了一部颓靡、崩坏、充满punk味的音乐影像作品。《半个人》有几个版本流传,最完整的一小时版本则只在影带上出现过;“低清游击战”会放映的就是影带独有的一小时版。石井岳龙是八十年代日本自主映画的旗手之一,其凌厉的映像和肆意奔驰的想像,配合他在电影中大量运用的流行音乐,相当能够代表八十年代从录影带乃至MTV文化中脱胎而来的绚丽视觉风格。

上文刊登于第13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26日)《第二届“沟”电影节:磁头电击 在高清年代睇低清》,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安娜的文章:日本独立电影先锋若松孝二与足立正生 挑衅犯禁 与权威誓不两立【影评】法国电影《部长做了一个梦》 患得患失的政治春梦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