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寻.影评】跳出网络世界 重新了解身边人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在“辛丹斯电影节.香港”中,《Searching》的中文译名是《人肉搜寻》,似乎太迁就这个流行用语,忽视了戏里带出的讯息。这个译名大概只能抓到形声而忽略作品的含意,甚至有点无视社会脉络。电影的题旨,简单而直接的,就是“搜寻”。以父亲(赵约翰饰)搜寻失女为主轴,过程中发现许多未为他知的女儿日常,他跟许多不能预想的人交涉,靠着游丝般的网络线索,找寻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儿下落。撰文:余禄庆

虽然是悬疑格局,但电影一开始便以电脑介面作为情节,靠着介面不停跳闪、增生、记录,省却交代外在环境因素,直接把观众带入心理起伏的状态,代入感及追看感更重,是一部颇为“破格”的网络世代电影。因为刻意以屏幕叙事,一幕之隔,阻挡观众得到太多资讯,电影张力十足,更有惊栗色彩,在我们熟悉的电脑介面,翻出鲜为人知的“真实”。

《人肉搜寻》电影剧照

网络遮掩心灵空洞

鲜为人知的当然不只是介面上的处理,还有更多认知层面以外的领域。透过调查,父亲重新在网上认识女儿,但女儿偏偏不见了,调查下落也重新审视父女关系。其实,电影开初已交代母亲因病离世,之后父女亦逐渐忙碌,日常生活缺乏直接沟通,取而代之的是透过通讯软件交代近况。

《人肉搜寻》戏中一家人不知不觉间有倚赖电脑协助处理生活,父亲是个极有条理的电脑用家,但他却无法弥补对妻子的遗憾,女儿正逢青春,通讯软件顶多作为人类沟通的帷幕,遮掩心灵空洞。帷幕退去,女儿下落不明,生活的空洞尽现。

寻索的过程,旁及许多社会状况枝节。从网上发展亲密关系开始,到欺凌、滥药、自杀……甚至一般人认为无伤大雅、无显著坏处网络名声效应,当中包含了虚伪和哗众取宠,更严重的引致道德败坏,种种发现皆令到父亲难以接受。

《人肉搜寻》电影剧照

电影以韩裔家庭为主角,虽然情节里没有清晰提及“种族歧视”问题,但这一选择确实有其暗示,至少,比起白人家庭为主角,会更快刺激观众,连结社会现实状况,而自行推想,引起搜寻之外的搜寻。试想像一下,如果主要角色是黑人的话,情况可能再极端一点。

随着电影渐近结尾,影响结局的元素已悉数呈现,换言之,魔术也差不多穷尽时,如何总结整个寻索历程?或许,这是所有悬疑电影要顾及的。在主轴情节的两个极端拉扯下,尽管手法简约,但说服力仍然不够。

《人肉搜寻》电影剧照

重新认识身边人

虽然电影中的家庭,一向都有用电脑记录事情的习惯,父亲在运用网络工具时,身手敏捷,想法很有条理,在片中等同是“超级英雄。在这种设定下,他推动情节的能力便过强,甚至更胜过调查失踪人口的女警。

凭着父亲一人之力,加上电脑及网络搜寻,父亲找寻女儿的过程,有类似FBI追查国际贩毒集团的紧张效果。父亲过于强大的能力,难免太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女警瞒天过海的理由,也难以令人信服,过程太顺利了。虽然她被另一个特殊的原因牵制着,但渐渐导致两端作用失衡,甚至倒转,可信程度便降低了,结局也很突然和草率。

《人肉搜寻》电影剧照

在没有太多铺陈下,电影以温情开始,幸好也以温情作结,情理虽然有点不通,线索纷杂,但情绪上总算能安抚观众。电脑介面是整部电影的内容,中段略为冗长。始终网上资讯世界广袤无边,不可能一一怀疑,但同一种手法使用过多,节奏相似,很快便失却当初的新鲜感。

整体来说,《人肉搜寻》的内涵充足丰富,画面效果多变,电影语言新颖,细节处处也见制作人的心思。

与其说是人肉搜寻,誓要找到真身后打到魂飞魄散方休,不如冷静下来,将电影中的搜寻过程,视之为检阅人类行为的索引,从而重新了解身边的“人”。

余禄庆闲时爱读书及看电影的90后

上文刊载于第13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2日)《《人肉搜寻》连结,直至失去连结》,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电影评论:【登月第一人.影评】从繁星到皓月 绚丽复归平淡【影评】《无双》“真伪钞” 风云【影评】《邻座的怪同学》 怪的到底是谁?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