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艺术】毁坏、反买卖和虚无主义 另类艺术之美惹哲学反思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艺术品经历千百年,中间总会遭到破坏与毁损,却成就了另一种缺憾美。我们发现庞贝古城的墙画残片,又或是无手的爱神维纳斯,都已成艺术史上无可取代的珍品,留下时间痕迹的损毁反倒为艺术作品平添崭新的美感与历史感。撰文:曹民伟

古代艺术的毁坏与重生

中国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绘出画中神品《富春山居图》,谁知来到清朝,收藏家吴问卿太爱此画,在离世前决定将此画用作陪葬而丢到火炉中,幸得其姪子从火堆中抢救出来,可惜画卷已经被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小段如今成为收藏于台北故宫的《无用师卷》,而较长一段则成为留传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丝毫没有影响两半残缺画作的艺术瑰宝地位。2011年两幅画卷在分隔361年后于台北故宫合璧展出,并启发由刘德华主演的夺宝大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

图为留传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残卷之《剩山图》。(视觉中国)

去年在香港举行的故宫展重现了乾隆的私人书房“三希堂”。原来“三希堂”之名源于皇帝最珍爱的三件稀世书法之宝,然而三件都是残缺不全的法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及《中秋帖》,前者是晋朝人王珣的一张残信纸,寥寥四十七个字已成千古奇书,后两帖是后人临摹的王羲之与王献之书信残片,一样成为帝皇珍藏。

环顾今天的博物馆,古代的陶瓷经过修修补补一样奉为珍藏,唐三彩出土时由于年久日远,大多数都已成碎片,再东拼西凑才回复原形;1959年有一位农民在田里发现一件人面纹青铜鼎,敲成十几块卖予废品回收站,最终这消息传到了文物部门,花了两年多时间才从盈山的废品仓库上找回剩下的部分,重新拼砌而成这件世上独一无二的人面方鼎……一件古物的毁灭与永存,仿佛冥冥中早有定数。同样,德国珍贵的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也出现类似情况,在二次大战时,博物馆内整个佩加蒙神殿几乎被炸成了碎片,然而德国人饶有心机地将数以百万计的碎石重新拼凑回复原貌。今天人们看到战争在古希腊神殿上留下的重重伤痕,倒令历史艺术品更添时代意义,一样是人间臻品。

1995年,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就创作了一组奇怪的艺术照片,三张一组的摄影作品《摔破汉瓮》,就是拍摄艾未未自己亲手将一个二千年历史的汉朝陶瓮摔到地上成为碎片,据说单就这汉朝陶瓮就已价值过百万。这组作品其后在香港拍卖,原先估价160至250万港元,结果拍出了488万港元。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拍摄自己亲手将一个二千年历史的汉朝陶瓮摔到地上成为碎片,创作出摄影作品《摔破汉瓮》。(Gettyimages)

反对艺术被买卖

近代发展出来的地景艺术,其背后亦有理念——艺术品不应被放置在美术馆之中,更不应该变成有钱阶级的收藏品。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平等化与无限化,让艺术重新回归到生活的层面。这些地景艺术由于短暂存在,也让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参与,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游戏与幻想行为。

原籍保加利亚的Christo于1958年在巴黎遇上了妻子Jeanne-Claude,自此成为世界艺坛的一对侠侣,他们的创想奇诡,由初时捆包起细小的桌椅与人体,一直到捆包起整个自由神像、柏林国会大厦、伦敦塔、加州海岸线、巴西基督像、巴黎新桥、巴黎铁塔等等,每次都令人瞠目结舌。艺术界将他们的作品定义为“地景艺术”、“环境艺术”,或者“偶发艺术”。事实上,他俩的构想正是一种反艺术买卖的概念,他们包裹巨大的建筑物,几天后一切包裹布被拆走就全无痕迹,仅留下人们美妙的记忆。其后,收藏界发现即使无法买下整个地景艺术,却可以买下其中的构想过程,像Christo两人为申请包裹起整个柏林国会大厦,中间需要通过好几十个政府机构,来往多年致信申请,还有许多的绘制草图,结果这些都成为了奇货可居的收藏品,人们假借收藏了这些文件就是收藏了整个包裹艺术品的意义。

保加利亚艺术家Christo偕同妻子,包裹巨大建筑物,进行反艺术买卖的创作实验。(视觉中国)

这种反对艺术被买卖的想法,也延伸到许多艺术家不同的范畴之中,像达达主义艺术家杜象(Duchamp)早在1917年随手拿一个便盆在上边签个名,然后名之为《喷泉》,想不到这种超现实的现成品创作定下了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为往后的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等开拓了更辽阔的视野。主张偶发艺术的德国人约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晚年于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上创作了一项《7000棵橡树》艺术展,他种下第一棵树,然后寻求卡塞尔市政府和市民的支持,在市内街道种植七千棵橡树,每两棵树中间放置一块巨大的玄武岩,当七千块玄武岩共计数十吨巨石堆放于美术馆前,确实成了令人永志难忘的行为艺术,象征追求永久和平与回归自然的终极目标。

艺术的虚无主义

在刚过去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有一件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手的“徐震超市”,这个2016年创作的超市系列作品,外表看起来跟一般超市毫无分别,里边货架上物品琳琅满目,然而每件货品包装里边都是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外壳包装,却任由人们购买,定价与物品的原价相同,这是对今天包装得美轮美奂的商品,里边其实都是虚空内涵的一记讽喻。

在开幕当天,真的有许多艺术爱好者去购买这些空无一物的“艺术品”,这家“徐震超市”作品在每个地方建立起来,估价为90至150万港元,成功投得的买家可获徐震亲笔签发的“超市独家代理权证书”。这家“超市”的虚空令人联想到六十年代著名的概念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于1959年创出一个非物质艺术,有一位意大利买家想购买他的非物质艺术,于是一起来到塞纳河边,当着见证人面前,将一件《非物质的绘画感受区》(实为一张收据)交予买家,买家则付给艺术家一片金箔,然后艺术家将金箔扔进河里,并要求买家即时烧毁收据,这段艺术交易就完成了。

图为象征虚无主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徐振超市”。(视觉中国)

其实,香港本土也有一位概念艺术家白双全,2006年他在釜山做艺术展览时就想到小时候住在公屋翠屏邨,跟两位弟弟共用房间,50呎的小房间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声,那时脑海中时常想到要多久时间才能完全吸下整个房间的空气呢?那次在釜山做展览时,他就在一间房间里,呼吸里边所有空气,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把空气吹进一个个胶袋里,一直将胶袋堆满房间,让观众看到数以千计的充气胶袋,经过十天时间,一个个的空气胶袋终于占据了整个房间的每个角落。

这样的艺术太过虚无缥缈吗?中国著名艺术家徐冰于2002年提出一件关于“九一一世贸大厦”的创作计划,当时由于事情太敏感没有艺术馆敢接受,直至2004年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才接纳了这件作品,徐冰将在“九一一事件”后收集回来的尘埃吹到艺术馆的地上,经过24小时待尘埃落定,展厅地上以粉尘留下两行来自中国七世纪六祖慧能回应禅师神秀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 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构成了作品《尘埃》,并获得第一届“世界艺术奖” (Artes Mundi)。

中国著名艺术家徐冰关于“九一一事件”的艺术作品《尘埃》。(视觉中国)

今天各式奇怪的艺术品都会被收藏家珍藏,甚至在拍卖会上创出天价,墙上涂鸦、空气、死去的动物、尘埃、烧毁痕迹、空包装盒……大众看着富有收藏家之间疯狂争夺地毁灭艺术品,只有冷眼旁观的份,也许正好用上这种本来无一物的唏嘘心态吧!

相关文章:藉破坏追求 岂止Banksy一人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曹民伟文章:由寮屋棺材房到水管货柜屋 怪诞城蜗居新传洋溢旧情怀 10本刻画旧时代记忆的书闻着咖啡香打书钉 新型书店成千禧世代新蒲点

上文节录自第13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15日)《涂鸦、毁坏与虚无主义   另类“反艺术”之美》。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