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豪专栏】在家工作 小心中伏
Elaine在跨国企业工作超过10年,属中上层管理,最近荣升第二任妈妈,产假之后,她呼应公司的新政策——Work From Home。某职级以上的员工可选择在屋企工作,选择权在员工手上,具体执行由当事人自行决定。Elaine每星期两日在家工作,近距离照顾两个年幼小孩,听上去是完美安排。最初的时候,Elaine兴高彩烈迎接全新工作规律,心里对公司的信任感恩,但两个月后,Elaine取消Work From Home的安排,在同事面前绝口不提真正原因。各位估吓为什么。
在外人眼中,Work From Home的安排太美妙了,以Elaine为例,可照料小孩,又兼顾工作。即使不是妈妈,Work From Home可让员工在最舒服的环境专心工作,不用受同事的无谓骚扰。有些事情从外边看,永远美丽,亲身经历后发现不只过誉,可说与期望相反。Work From Home是本意良好的政策,目的肯定是为员工着想,但因为种种因素,例如人性、环境的缺陷,变质为一个陷阱。好人想出来的好政策,可以害死人。
先说人性,Work From Home的最大敌人,是其他不Work From Home的人怎看这件事。Elaine的例子是有意思的比较,她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出生时没有Work From Home政策,产假后重投工作,一切正常。第二个孩子出生,Work From Home之后,同事的眼光立即改变,这种变化由最先的“有啲嘢”,很快发展至公开——同事开始质疑Elaine的commitment。所有打工族都知道,“commitment”这个字是死罪。经验不足、做错嘢、识错人、太寸、太慢,所有罪过都有得救,但欠缺commitment冇得救。Elaine的公司不歧视妈妈,很多高层同事也是妈妈(包括CEO),她第一胎之后无异样,第二胎之后同事忽然改变态度,根源是Work From Home。
“疑心”这件东西很难解释,想控制也控制不了。同事集体起疑心,这个人选择Work From Home,是否选择把工作放在次要位置?留在屋企这么重要的话,这个人心里有其他长远打算,可以信赖吗?这些想法要不得,但就是存在,散发在举手投足之间。Work From Home本意是公司信任员工,让员工决定工作地点,相信员工可兼顾家庭和工作,发挥得更好。可惜事与愿违,人性的美善追不上制度的良好意愿,原因是我们控制不到丑陋的疑心。Work From Home之后,发现同事态度有变,Elaine情绪大受影响,“挨”了两个月后,宣布结束Work From Home生涯。一切回复正常,Elaine绝口不提Work From Home的经历,当作没发生过。
从表面看,弹性永远是好,一本通书不能看到老,因着情况调整是最佳策略。然而,偏见不论多么不合理,的而且确存在。打工族歧视Work From Home的同事,这种歧视不局限于女性,没孩子的男同事Work From Home,照样被歧视。歧视源自传统,科技颠覆了很多东西,但无论宽频多强,视像多高清,传统公司运作模式稳如泰山,上班是打工族聚在一起,接受上班的种种不完美,共同解决问题。因此,选择Work From Home的人选择行另外一条路,一条跟其他人不同的路。
Work From Home面对很多关于环境的问题,当界线不存在,什么算工作,什么不算工作?最近热爆全球的Work From Home经典短片,BBC访问在韩国任教的大学教授,他在屋企书房做直播时,可爱的女儿冲入,妈妈来迟一步。这件事的结局是正面的,主角无意中爆红,但各位细想,Work From Home的界线问题可以好大镬。近年大受创业者欢迎的“共享工作空间”,便是Work From Home的反面教材,创业者可选择Work From Home,理论上便宜方便,最后却选择付费和别人一起工作。Work From Home政策的最大问题是企业没提供训练,假设所有人都懂得在公司以外的环境工作。除了实际安排,更重要是心理辅导,Elaine开始Work From Home一、两星期后,即感到距离感,觉得人家不再重视她,疑神疑鬼,不停打电话给同事,打到自己都觉得烦。Work From Home表面超笋,各位选择这安排前,问一问︰你准备好未?你的同事准备好未?
上文刊载于第13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2日)《Work From Home陷阱》,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蔡东豪《企管人文》专栏文章:
【蔡东豪专栏】夜收工 不怪公司怪自己?【蔡东豪专栏】打工族掌握熄机能力 日做夜做依然不会累?【蔡东豪专栏】心放工,才是真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