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三部曲】组屋设计以人为本 刘太格:一扇门一面墙都考究
近期,无论是马湾珀丽湾削减巴士班次,抑或元朗17亿元朗天价行人天桥,似乎都反映香港的社区规划不符居民期望。新加坡城市规划一向以“以人为本”著称,无论从组屋单位设计,至社区规划,均进行了大量研究,目的是令规划尊重人的生活。那么,新加坡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刘太格:规划要尊重人的生活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曾经表示,城市的主体是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各种基本需求,不能一味讲创新。他在接受《香港01》专访时提到,无论在组屋设计,以至组屋区规划,都是以“以人为本”为规划指导思想。
谈到组屋设计,刘太格向我们举了几个例子。他称早期新加坡组屋的一房式组屋只有24平方米(约258平方呎),但后来居民反映24平方米太小,他便着手画家私布局,先了解居民“需要多少面积做床、做厨房,然后把家私布局画好,就跟政府说24(平方)米不行,要36(平方)米,所以新加坡现在的一房式,在我的时代,是从24(平方)米改到36(平方)米。”
另一个组屋设计的有趣例子,则与门口有关。他用纸、笔画出一个三房式单位平面图,然后向记者解释,“为什么大门一定要在旁边?因为不论是华人还是基督徒,他们都想把神位面对大门……(同时也)不会看到厨房的乱七八糟。”
种种细节,都是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的方案。另外,室内的窗离侧面墙至少一米,刘太格解释,“因为如果没有隔开的话,这边讲的话邻居完全可以听到,后来找声响学家研究一下,说如果这边(侧面墙与窗之间)有一米,他们(邻居)讲的话我这边听不到。”
“你看这个图本身看起来就几条线,背后我们是做了这么多研究。”刘太格自豪地说,“这个要表扬我自己,问题来了以后,我就很认真地去研究。”
住宅不只可居 还要宜居
为了促进邻舍关系,刘太格采用了组团设计,即在卫星镇下再细分的小区。不过,组团不能太大,否则难以建立邻舍关系,“后来经过研究,就发现最理想的是,把他们放在3至4公顷的土地上。”刘太格称。除此之外,每座组屋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非华人,并有减少彼此文化冲突的政策,借此促进社会种族共融。
新加坡以人为本的规划,也可以体现于组屋区环境规划上。“我们建屋发展局不是只提供住宅,是提供生活方式、宜居生活。”刘太格称,在卫星镇开发中,住宅用地占45%,其他用地则配套给商业、运动场、公园、交通车站等等,“我们做规划的基本目的,是要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刘太格去年创办了设计咨询公司“墨睿”,该公司主任规划师黄启中带我们走到大巴窑区,它是新加坡第二个发展的卫星镇,刘太格参与了该区规划。黄启中称,当年规划时想推进步行为主的社区,镇中心范围内没有大型马路。在中心有一个购物商场,内有理发厅、食肆、服装店等店舖,情况有点像香港屋邨商场,不过未有被大型连锁店垄断,仍有多元化特色小店。他解释,这些店面都是向建屋发展局而非开发商租的,政府会控制租金及店舖性质,不会让大品牌进驻,“一定要有银行、超市,确保一定的数量,包括我们所谓的coffee shop,他(政府)会控制每个层面的商业中心,一定要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镇中心的交通四通八达,有21条巴士线途经,是新加坡首个连接地铁的冷气巴士转运站,地面下便是大巴窑地铁站。这种安排方便居民转车时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时聘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来探讨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一般人在放工后,想买日常用品再回家,所以为何他结合地铁站和巴士(站)。”
因此,愈靠近卫星镇的中央,地段价值就愈高,但包围镇中心的都以组屋为主,较富裕的阶层居住的私人楼则在卫星镇外围,这种安排也是经过规划。现时榜鹅跟盛港两个新镇,依然保留将交通枢纽和商场二合为一的模式。黄启中指这跟外国情况不同,“愈是收入不是很高的,都尽量聚集在正中心周边,因为他们步行就可以到买东西的地方,有钱的有车嘛,他们就可以住得比较远。”
新加坡通过50年时间,由发展中地区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佳规划城市,有赖刘太格多年来不断组织专家透过研究解决问题,并把理念落实到规划中。“比如说社会学,我当时在最高峰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的社会学家在帮我做研究,研究之后的成果就用在下一轮的规划,这么连续20年,我个人学到多少东西。”
刘太格称新加坡政府给予他一个“都市实验室”,如今看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验。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牵头的“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进入尾声,然而,各界讨论大多集中于各执一词的“如何觅地”,而非更加关键的“如何用地”,即对土地分配仍然缺乏规划、对城市规划仍然缺乏愿景。《香港01》特此策划“城规三部曲”系列深度报道,先后到访新加坡、上海和深圳,探讨当地城规建设经验,冀为我们未来的城市面貌带来一些想像和启示。
《香港01》周报【城规三部曲.新加坡】系列文章:
【片】点解新加坡可以人人住大屋?因为有规划三宝!新加坡土地利用的魔法——地图小不点规划大格局【专访】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香港不缺地,缺规划【专访】刘太格谈短期规划:再多火鸡也不会变孔雀【专访】伍美琴新加坡取经:环境体现人人活得有尊严千呎组屋售百多万 星洲学者:政府无偿为民安居新加坡组屋模式是出路?香港学者:置业非唯一选择星民间团体推动“参与式规划”:每个居民都是专家香港民间规划方案屡触礁 推动变革建立互信
上文节录自第124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13日)《住屋设计“以人为本” 一扇门一面墙都考究》。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城规三部曲.上海篇】系列相关文章:
上海坚持多中心 网络化 对香港有何启示?(上)上海坚持多中心 网络化 对香港有何启示?(下)抛下一个“怕”字 开拓浦东廿年打造另一个上海上海钉子户维权15年 城市发展为谁服务?从大拆大建到社区微更新 上海旧城新貌变奏曲中国大城市规划思维有误 专家:规划不当致城市病【片】强拆时代已经过去 土地用途更新应更人性化
【城规三部曲.深圳篇】系列相关文章:
深圳规划构建经济奇迹 香港错失了什么?深圳人多不阻高速发展 全因每五年一次规划?香港可参考深圳多中心 再造一个中央商业区吗?深圳如何医治城市病 给市民留一点绿40年前的深圳 没有钱下杀出一条血路十年规划 十年建设 打造超级中心福田看《深圳2035》如何修正执行上的错来了,就是深圳人吗?深圳另一面 城中村打破城市单一价值从推倒重建到综合整治 资本进城中村是隐性驱逐?走出城中村才是深圳人? 城市不能只有高端人才香港能否对大湾区“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片】金钟站逼到晕 效法深圳多城市中心有无得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