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亲职.一】单亲家庭成长的单亲妈妈:想前夫多跟子女多见面
在现代大都市,离婚并不是新鲜事,也似乎只是两个人的事,但如果有子女的话,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听起来却复杂得多。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无法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成长,但仍能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照料,是父母分开后的理想状态。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一种抚养模式对子女最好,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根据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有关单亲人士部分的资料,本港有超过73,000名单亲人士(包括从未结婚、丧偶、离婚或分居人士),共有90,000多名未满18岁的子女与单亲人士一起居住。近年来,社会上有人提倡离异父母及其子女“共享亲职”。政府也针对此倡议准备了相关法例草案并已完成咨询,拟立法推行“共同父母责任模式”,取代现行家事法下的管养及探视安排,鼓励父母双方继续积极参与子女的生活,就重大决定共同协商。咨询结果显示,只有约三成人支持在现阶段立法,政府表示暂不会把草案呈交立法会,会先行完善配套措施。此模式的原意虽好,但相比起现行视乎个案而判定的管养模式,是否更好?在目前未有足够配套及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共同管养模式”执行起来能否做到“以子女为本”?本专题透过五对有子女的夫妇离异前后经历,探讨看似理想化的“共享亲职”在生活中的落实情况。(共享亲职系列之一)摄影:高仲明
男方比她大17年,在一起约半年后,Charlotte有了对方的孩子。当时她23岁,觉得自己已够成熟,决定结婚,一起经营这个家。但真在一起生活时,发现双方有很多分歧,组织一个家没想像般简单。当时,她没有工作,男方是经济支柱;后来再多生了一个小孩,加上婆媳问题,最后她提出离婚,开始单亲生活。这年她26岁,相信自己能重新开始。
意见不合,相处不来,在她看来只是大人的事。离婚后,她仍希望子女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即使他们不再一起住,不再爱对方。然而,前夫在分开后,搬到了台湾,开始新生活。有了距离,“共享亲职”要实行起来,比普通家庭更加困难。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她却认为,不能剥削子女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无论多困难,也希望小朋友能多见父亲。只要父母思想成熟,“以孩为本”,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
想方设法令前夫尽责
谈到离婚的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主要是价值观分歧很大。“当时,我觉得他很成熟,什么都懂;相反,他觉得我什么都不懂。而时机也是个问题,那时,我第一次做妈妈,自己又那么年轻,见识又少,工作经验也不够,思想也不成熟,好难去协调。最后‘夹唔到就系夹唔到’。”回想起来,她觉得若经济情况不理想,感情基础又不够好,未摸清对方个性便结婚,分开的机会率是比较高的。
分开的时候,一对子女仍很小,加上平常主要由她照顾,孩子没有太大的适应问题。“有些亲子活动只有我和佣人参加,他们见到其他人跟爸爸一起,也会问:‘妈咪,为何爸爸不在?’这时,我便会想,如何回答,他们才会没有hard feeling。”她坦言,现时为止,她还能应付小朋友这方面的问题,但到他们上小学之后,便难说了。
若小朋友问到父亲在哪里,她会直接告诉他们,他在台湾。“如果他们想念他的话,就会打视像电话;到他回来香港的时候,就会安排他们见面。”部分单亲妈妈不想子女跟爸爸接触太多,她却刚刚相反,甚至因为他回来香港次数太少而跟对方吵架。
“如果他人在香港,我一定无法接受他一个月只见小孩一次。我会用软的方法去跟他谈,做得妈妈就要‘食得咸鱼抵得渴’,不能觉得这些协商让自己很委屈。”经过一轮轰炸后,他会说,他在那边也不是很有钱,也努力地平衡自己的生活,她理解距离带来的障碍,但认为不是少见面的借口。她已为子女办了护照,让他们飞台湾,暑假期间跟爸爸相处。
学习不去说前夫不是
自小在单亲家庭长大,问她会否觉得爸爸的关爱特别重要,她说,单亲不是一件很惨的事,反而因为前车可鉴,她不希望子女从她身上感受到爸爸是个很差的人。
回想自己的单亲成长经历,她的母亲不时在她面前说父亲的不是,也会讲粗口骂他。所以,她从小知道父亲“烂赌”,喜欢“沟女”,不太照顾家庭。但父亲仍然会和自己见面,会问候她的近况,仍会关心她。
“我那时知道,父亲不是一个好的丈夫,他也偶尔说母亲的坏话,比如说她很固执,但现时他也老了,他也不是太风光,我觉得他始终是自己的父亲,即使他未必称职。”她曾经目睹过父母在自己面前吵架,当时很不开心,更不希望这些画面出现在自己的小孩面前,她不希望他们有阴影。
她在自己的子女面前,不会说前夫的不是,更希望令他们感觉到,即使爸爸不常在,也不是大问题。而自己的父母也分别再婚,小朋友问到为何有两个公公和婆婆,她便说,多了亲人疼爱他们,不是更开心吗?
让前夫体验照顾难处
她形容现在和前夫的关系是普通朋友。而她认为理想的见面时间,应该是一周见一次。当前夫和孩子们见面时,自己多数不在场。“一来我也要放假,想他了解一下我平时对着他们两个也很累的;二来我也想他自己跟小朋友相处,让小朋友知道,不想他们期望每个活动父母都能同时在场,因为真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除非小朋友提出想父母同时在,或是说,妈妈不在会不开心,我才参加。”
她指,现时同场出现,已不会觉得尴尬或是不开心。“之前曾经试过反目成仇,但过了冷河后,觉得还是要让小朋友继续和父亲相处,要明白如何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我明白很多男女之间在分开后可能不想见面,但不可剥削小朋友和父亲的相处机会,除非父亲真的会对小朋友构成危险。”
她承认,离婚初时,她也经历过好一段黑暗日子。如今,她谈起来已比较自如,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她希望更多的单亲妈妈能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觉得单亲是“世界末日”,也开了一个面书专页《单亲日志》,鼓励更多的单亲人士。
家人从不理解到支持
她透露,她当初曾想过,为了小孩而不分开。最后她问了家人,本来母亲也赞成,表示她若不开心便回家,加上她也是过来人,又不太喜欢她前夫,便支持她分开。“但到真的要离婚时,她也会‘跳掣’,就是那时我一个人搬出去,三个人搬回来,而她那时也是住公屋,到我真的搬回去了,她又有点放不开传统的观念,有点接受不了。”
她最难受的时候,也试过每天晚上待子女在九点睡了后,出去找朋友喝酒聊天。当时母亲也不谅解,跟她同住也有点难受。“她常觉得我做得不够好,但明明自己已经一直在努力。我会找朋友,到凌晨才回去。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她总是要求很高,像是你已做到90分,她会问为何你取不到100分。”
曾经,她也被母亲骂到哭。当时,她觉得自己很惨,家人又不支持她,还说她没有用,她便拥着女儿痛哭。“最后唯有打电话给朋友,诉完苦后,唯有‘的起心肝’赚钱,让家人知道我这个决定是没错的,我也可以给好的生活自己和子女。”后来家人见她生活开始好转了,从不给母亲家用,到后来过时过节也会封一、两万元利是给她,她也搬出去了,能聘请佣人照顾子女,母亲也变得支持她了。
分开初时,她也觉得徬徨无助,协议书上写明,一人负责一半子女赡养费;比一些单亲妈妈幸运的是,前夫不会拖欠赡养费,她也努力赚钱。当时,她住在母亲家中一年多,开始经营Airbnb短期住宿赚钱,她试过带着两岁的儿子去帮住客换被单,这边自己在擦地板,那边小孩在玩地拖水。
挨过低谷后另寻出路
她直言自己什么工作都做,做过内衣平面广告模特儿。后来因为政府打压Airbnb而转型做旧楼维修,也帮餐厅做翻新和布置。她开始专注搞装修生意,为了省回擦墙壁的钱,自己学习一切装潢技巧。她也试过每天跟一群印度人一起擦墙壁、搬家具、吃午饭。到后来,她终于存到一些钱,与朋友合资开设公司,为的就是换取自由时间去照顾小朋友。
“你去向政府敲门说你好无助,但政府没什么帮到你。香港社会对单亲妈妈的支援不大,要么让你不用工作,全心照顾小朋友,去领综援;要么帮你申请公屋。”但她还是想工作,不想靠政府供养。
“若然你想工作,实际上,他们没什么可以帮到你,他们会派社工问你要不要跟家人调解一下、让他们支持一下,若那么简单,我就不用找社工啦。”她说。
“难道我20多岁就要向政府领钱,到他们18岁?那我可接受不了啊。”她认为,在处理单亲父母的心理层面上,很需要政府的支援,小朋友的心理质素如何处理是一大学问。“有些问题,小朋友问到的时候,你会不知该如何回答。有时,他们画画的时候,会画到有爸爸妈妈,那又很难解释家里的情况。就算是看卡通片,也总会有爸爸有妈妈。”
如今,挨过低谷的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单亲妈妈的难处,也希望社会能改变保守的观念:离异父母能真的共同照顾子女。“未婚怀孕”、“单亲妈妈”,她的人生似乎曾被贴上了这些社会上比较负面的标签,然而,子女不是她的负担,反而让她也一同成长。
她认为,“共享亲职”看似艰难,但只要父母有心,不一定需要立法来推行,还是能做到。而加强社会上的支援配套、改变离异父母的观念,才是政府更需要做的事。
Charlotte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母亲,希望前夫也可以多见子女,但其他父母要合作却遇到更多难题,系列文章︰
【共享亲职.二】价值观不同致家暴 两家轮流居住 孩子无所适从
上文刊载于第11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9日)《共享亲职︰理想模式下的现实体验》专题中的〈开朗妈妈 鼓励孩子多见父亲〉。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