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二】SEN家长︰学校支援有等于无 做功课好似打仗咁
【融合教育.一】SEN资优生撑到中五毅然退学 廿年问题制度仍存
母要求子誊正功课 老师延察学生读写障碍
Wendy有三个孩子,中间那个儿子有读写障碍,今年刚开始读小一。她指自己起初很徬徨,以为政府会有津贴或是课程可以帮助儿子学习,但去学校问社工,社工直言“支持不大”。
学校起初也没有留意到儿子的障碍,她当初怀疑是因为自己看到儿子写字时会把字左右掉转,做功课花很长的时间,会要求儿子一直改,把功课改到“好看”才交给学校,故跟老师提起时,老师也不以为然。
后来,她决定不再替儿子“擦功课”,把写错的也照样交给老师,老师才意识到问题,让校方转介去评估。
到确诊是读写障碍后,Wendy形容每次做功课时,“好似打仗咁”。家中地方不大,学习环境不太理想,会很嘈吵,只有很安静的时候才能让儿子专注地花数小时做功课。
儿子的功课量已有调适过,例如他抄生字只需写三个,学校也有问过功课量是否可以接受,但支援却除了课后的功课辅导班外,没有针对读写能力提供特别训练或帮助。“我会和儿子吵架的,有时真的太激气,连打也试过。没法子,他自己也知道要完成功课才能上学,我觉得烦躁时,他也烦躁。”
为了儿子,她辞去做了12年的酒店工作,全职照顾家庭。“学校只有放学补课,中文和英文也有,我问学校是否针对读写障碍,学校只说有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比上堂更浅显,不是只有SEN学生。政府说资源已给了学校,我们却不知道资源去了哪里。”
“默书最辛苦,即使有范围,但他不能一次过记那么多生字。六至八个生字他要花两个星期才记到,默书也经常不及格。”
记者翻查该学校的资料,学校设有特殊教育统筹主任,在学校报告中指学校支援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小一学生的“及早识别计划”;有学习困难学生的跟进评估及支援等。
此外,学校修订中、英、数三科的辅导课课程内容,老师参考教育局资源设计不同的校本教材,针对学生的弱点施教,效果良好。学校也举办多个不同学生小组,为专注力不足及学习困难学生举办学障执行功能训练小组等。
尽管如此,从Wendy的角度来看,儿子却没有得到适切的照顾,加上学校也着重学业成绩,她甚至想过将儿子转到“Happy School”去,又担心别的学校也不想接收。“他现在一做功课就会不开心,拖拉一个小时才可以‘埋位’,做功课时要我时时提醒他要‘贴线写’。”
她无奈地说,“儿子有时也问我为何其他兄弟姊妹可以去玩,只有他不可以。”学校给予的调适,看起来像是协助他完成功课,而不是因应他的能力差异协助他学习。
校本支援津贴监管不足 家长不知用途
政府对于六岁以上的SEN学生的支援是以校本为主,透过自2003/04学年起推行的学习支援津贴拨款给学校,属经常性现金津贴。根据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入学人数和所需的支援水平而计算,学校可以聘请教师针对SEN学生而教学,另外设计教材,或是外购服务如语言治疗、行为辅导等。
在三层支援模式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困难轻重程度取得拨款,第三层支援的学生(学习困难较严重的学生)获得的金额最高,其他相关的拨款还包括加强言语治疗津贴等。
除此以外,学校亦可透过早于1983年推行的加强辅导教学计划,在编制内聘请教师,以加强辅导服务如提供协作教学或小组教学,但成绩稍逊的非SEN学生也是计划中的服务对象,比以新的学习支援津贴聘请的优胜之处是,教师为非合约制,流动率较低,却未必能针对不同类型的SEN学生的需要,故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转用新的拨款制度,但现时全港约仍有一半的小学没有转用新的制度。
政府一直鼓励学校公开“学习支援津贴”的使用情况,却没有严加监管,也没有足够的透明度让家长知道学校到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甚至是可以支援哪类型的学生。“的确有学校做得比较出色,在年度报告中写明拨款用途,但也有很多学校写得较含糊,或是没有公开。”张超雄说。
个别学习计划有助 倡立法却触礁
事实上,因为校方、教师及家长有着不同的期望,张超雄认为,为每个SEN学生设立IEP非常重要,是融合教育的核心。
他认为IEP像合约般清楚列明不同持份者的职责,连同专业人员如言语治疗师等先进行个别评估,再针对如何增强他各方面的能力、减轻障碍等,为学生定下可行性学习目标,每半年审视一次,透过个案会议,建立促进沟通平台,让家长和教师建立共识、互相监察。
然而,现时教育局并没有强制要求学校为每个学生设立IEP,指引要求学校为每名被评定为第三层支援的SEN学生订IEP,但局方并不愿提供现时已订立IEP的SEN学生人数。
教育局回应《香港01》记者查询时指,三层支援模式下的学生分布会因应学生需要的改变而不时转变,因此,学生是否需要个别学习计划完全取决于学生当时的支援需要,亦是校本的专业决定。而张超雄估计,现时只有约5%的SEN学生设有IEP。
2016年,张超雄曾与立法会议员郭荣铿提出《特殊教育需要条例草案》,当中要求立法确保每名SEN学生均须设立IEP,但当时教育局指条例会引起政府公共开支增加,违反《基本法》第74条内容:“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根据本法规定并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法律草案,凡不涉及公共开支或政治体制或政府运作者,可由立法会议员个别或联名提出。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须得到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为由,加以拒绝。政府当年以2015/16年的SEN学生人数39,470名估计,每年所需的额外经常开支为25.2亿元。
增设统筹主任职位可取 尚看落实程度
条例无法进入立法会,SEN学生无法透过法例保障设立IEP,政府在去年提出另一项重要支援。教育局由2017/18学年起,会在三年内分阶段于每一所公营普通中、小学增设一个编制内的教席(中学的学位教席或小学的助理小学学位教席),以便学校安排一名专责教师担任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SENCO),带领学生支援小组,推动“全校模式”的特殊教育支援。
SENCO一职于2015/16学年起,透过关爱基金的拨款,在124所中、小学推行为期三年的试验计划,于2017/18学年,共有244所公营主流中、小学(126所小学、 118所中学)设有此职位。
政府表示经过两年的实践和观察,试验计划的成效理想,故再进一步扩展计划。张超雄说,设立专门的职位协助SEN学生,有总比没有好,但这个职位需要做很多统筹的领导工作,需要主任级的人员去出任,能否真正帮助SEN学生,也很视乎学校及老师如何安排工作,现时SENCO的质素参差。
他认为,若学校因职位薪酬问题而需要让主任级教员出任此职位,再用政府资助的教席聘请新老师减轻课担,这种间接资助的做法也不合理。教育局指SENCO可以花三至五成的工作时间教学,其余时间才照顾SEN学生,跟其他专业人员及家长协调,决定学习支援津贴的用途等。
要推动“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实际上并不能只依靠SENCO一人,而事实上,也有未设有该职位的学校在融合教育方面做得较为出色,对SEN学生的支援较多之余,也能推广共融文化。
部分学校更成为了“学校伙伴计划”的资源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到校咨询、观课及检讨会议、个案研讨会、校本工作坊、网上咨询及资源等服务,协助他们推动融合教育。
可见,增设SENCO一职可以说是向前踏进一步,但要让融合教育得以支援学生,让SEN学生发挥其潜能,还看个别学校推行的决心和架构改革的落实程度。
系列文章︰
【融合教育.三】副校︰帮SEN生如侦探查案 有限资源看教师心机
上文节录自第11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5月28日)《融合教育︰徘徊十字路口》。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